《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方面指出: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那么對于中班初期的幼兒來說,找到了他們洗手中存在的原因,如何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鼓勵和引導幼兒自覺、自愿地認真洗手?如何通過洗手這一細小環(huán)節(jié)促進幼兒健康生活常規(guī)的主動學習?這些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案例實錄:
又該洗手了,我故意站在教室門外孩子看不見的地方悄悄觀察著廁所間里孩子們洗手的表現。有的三下五除二就洗完,趕快從廁所間飛奔出來;有的水龍頭開得很大,臺盆上到處都是濺起的水花;有的則慢吞吞,邊洗邊和泡泡玩游戲,不亦樂乎……小小的一個廁所間熱鬧非凡,孩子的行為讓我心中充滿了不安、沮喪、氣惱。想想平時總是提醒他們認真洗手,可是一旦脫離了老師的“監(jiān)督”,他們也就現出“原形”。想到這兒,心里真是五味雜陳,不知是什么滋味。
一天的工作結束后,我開始反思:洗手是幼兒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幼兒來說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也把此作為重點環(huán)節(jié)來抓,可為什么老師的嘮叨、善意提醒,孩子們卻不愿領情呢?一旦老師不再督促他們,洗手時就狀況百出呢?
我的分析:
1.馬虎洗手——只為應付。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孩子來說,自由活動中的玩具、和同伴一起游戲都充滿了誘惑力。為了能玩上心愛的玩具、趕快和同伴一起玩,他們更關注洗手的速度,而洗沒洗干凈則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因此從孩子的這一行為可以發(fā)現他們從內心深處并沒有理解洗手的益處,只是把洗手作為老師交代的一項任務來完成,一味敷衍。
2.難以控制水龍頭——個體差異。
孩子本身存在年齡差異,有些孩子的手部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對于水龍頭的水量很難把控,因此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現水花四濺的事情。另外,有些孩子對于水量大小的感知本身就不是很敏感,心中缺少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因此常常一擰就會流出大量的水,也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3.喜歡玩水——孩子天性。
孩子對于水很自然有親近的欲望,特別是在天氣較熱的時候,玩水的現象更多。一方面,泡泡變化多端引起了孩子玩的興趣;另一方面,水的流動也引起孩子的關注,因此他們把洗手當成了游戲,在衛(wèi)生間和水嬉戲,不僅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常規(guī),更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平常通過童話故事引導幼兒認真洗手,但發(fā)現童話離幼兒的生活還有一段距離,如何讓幼兒樂享洗手、主動洗手呢?為此有一天運動后我找來了一團面粉,請孩子們和面團做游戲。游戲中他們發(fā)現面團變黑了,有的害怕地說:“太臟了,會生病的?!庇械募拥卣f:“沒想到我的手這么臟!”于是我順勢說道:“手上的細菌雖然看不到,但是它們就會隨著我們吃的食物悄悄來到我們的身體中。如果身體中的細菌越來越多,就會生病了?!焙⒆觽兛纯疵鎴F,看看我,點點頭說:“下次我也要認真洗手!”這一天孩子們比往日更加積極地洗手了。
通過這個小實驗,讓孩子直觀看到了細菌無處不在,引起了他們的重視。這樣的體驗,比老師不斷提醒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孩子為了自我的健康,會主動地認真洗手。
知道要認真洗手,可是洗手中卻還是出現了各種狀況。我認真分析了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發(fā)現由于部分孩子在水龍頭的控制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很難控制水流量。而水流量的大小直接影響了幼兒洗手質量。因此,我創(chuàng)設“蝴蝶找花”的環(huán)境:當龍頭把手打開后,只要看到龍頭上的小花和龍頭把手上的小蝴蝶成一直線,就表示水流量正好。通過一目了然的直觀觀察法,幼兒有了可以參考的固定標準,他們就很容易掌握,也不會再出現因水流量大或水流量小而造成的弄濕衣物或洗不干凈的情況。
通過趣味性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注重了環(huán)境對幼兒的實效性。讓我感覺到隱性老師教育的重要性?!按藭r無聲勝有聲”,在環(huán)境的引導下,孩子逐步了解了洗手的正確方法,關注了洗手中的細節(jié),健康生活的常規(guī)逐漸建立了。
雖然孩子洗手意識增強了,洗手也更為細致??墒牵镁安婚L,沒過多久,孩子洗手中又出現了反復的現象。如何利用他人、自我督促自己洗手呢?于是在廁所間設立了版面“今天你洗干凈手了嗎?” 通過幼兒間的自我監(jiān)督、檢查,以繪畫記錄呈現,幼兒能很清楚看到別人對自己洗手的評價。為了能讓自己變得更出色,他們就會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認真洗手,為自己贏得較好的聲譽。
記錄板的呈現不僅幫助老師了解了孩子的洗手情況,更讓孩子直觀看到自己、同伴洗手的質量。他們可以互相學習各自不同洗手的好方法,既督促了幼兒認真洗手,又激發(fā)了幼兒主動認真洗手。有了這塊記錄板后,孩子們洗手的熱情、積極性也在逐漸提高……
在《指南》中提到: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幼兒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洗手問題折射出教師的保育意識和幼兒健康生活常規(guī)的建立。因此只有看到自己工作中的缺失,時刻牢記幼兒健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健康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