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展, 毛 力, 吳 濱, 楊 弘, 肖 煒
(1.江南大學 物聯網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081)
在水產養(yǎng)殖中,魚類的產量和質量與池塘的水質狀況息息相關,需要建立良好的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用于實時監(jiān)測養(yǎng)殖水域的水體參數[1]。而傳感器節(jié)點的部署一直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同時網絡覆蓋率也是衡量網絡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之一[2]。
傳統(tǒng)的網絡覆蓋算法主要有3種:虛擬力法、Voronoi圖法和Delaunay三角剖分法[3],均存在各自的不足之處:基于虛擬力法的前提是假定初始節(jié)點分布密集[4],通過力的排斥作用實現均勻覆蓋,而實際工作中,既存在節(jié)點分布密集需要擴散的區(qū)域,也存在分布稀疏需要收斂的區(qū)域。Voronoi圖法和Delaunay三角剖分法,均需要經過較大的計算量[5],導致能耗的增加。近年來,將群體智能算法應用于WSNs覆蓋優(yōu)化,取得了不錯成果[6]。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因為具有勞動分工和協(xié)作機制,算法更加靈活,易與其他技術結合,相較于其他群體智能算法有著更加廣泛的應用[7]。但傳統(tǒng)的ABC算法存在著容易陷入局部最優(yōu)值發(fā)生過早收斂,后期收斂速度較慢等問題[8],不能直接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根據養(yǎng)殖魚塘WSNs分布情況,本文提出了改進的ABC(improved ABC,IABC)算法,改進后的算法在收斂精度和速度上均有明顯提升。應用于WSNs之后,加快了網絡的部署速度,提高了網絡覆蓋率,同時也改善了網絡的穩(wěn)定性。
1)假設監(jiān)測區(qū)域是一個面積為A的平面矩形,將其離散化為m×n個像素點,可以用像素點的覆蓋情況表示監(jiān)測區(qū)域內WSNs覆蓋情況。
2)WSNs由同型傳感器節(jié)點S1,S2,…,Sn構成,各傳感器節(jié)點具有相同的發(fā)射功率和監(jiān)測半徑。
3)WSNs節(jié)點位置初始隨機部署,在迭代過程中可以動態(tài)移動。
4)為了方便計算,傳感器覆蓋模型采用“0~1”模型[9]。
假設傳感器節(jié)點Si的監(jiān)測半徑為Rs,位置為(xi,yi),目標點p的位置為(xp,yp),Si和p之間的歐氏距離記為
(1)
p被Si覆蓋的概率為
(2)
p在傳感器網絡中被覆蓋的概率為
(3)
WSNs的覆蓋率可以表示為
(4)
采用啟發(fā)式搜索策略的ABC算法有3個蜂種,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相互轉化,使算法不僅能夠進行局部搜索,同時也具有全局尋優(yōu)能力[10~12]。但也存在局部搜索能力不強、收斂速度不快、容易陷入局部最優(yōu)等。針對上述缺點,同時結合養(yǎng)殖魚塘WSNs部署實際,對ABC算法進行改進,IABC算法如下:
1)引入覆蓋因子CovRate(i),改進觀察蜂選擇算子。
由圖1可以看出,初始時傳感器節(jié)點分布不均勻,在一部分區(qū)域“扎堆”現象嚴重,在另一部分區(qū)域卻存在“真空地帶”,形成覆蓋盲區(qū)。理想化的分布情況是,絕大部分監(jiān)測區(qū)域僅被1只傳感器節(jié)點覆蓋,存在少部分監(jiān)測點被 2只傳感器節(jié)點同時覆蓋。因此,觀察蜂在選擇蜜源時,應當優(yōu)先選擇覆蓋重合率較高的區(qū)域。為此引入傳感器覆蓋因子CovRate(i),改進觀察蜂概率選擇公式,CovRate(i)的定義為
(5)
式中N(i)為在傳感器節(jié)點i監(jiān)測半徑范圍內,其他傳感器節(jié)點的個數;A為在當前分布情況下,覆蓋重合率最高的傳感器節(jié)點周圍其他傳感器節(jié)點的個數。
圖1 傳感器節(jié)點隨機分布情況
改進后的觀察蜂選擇算子重新定義為
(6)
式中B,C為待定系數,取值根據傳感器分布情況動態(tài)變化,計算如下
(7)
突出了覆蓋因子的作用,保證了覆蓋重合率較高的蜜源具有較高的被選擇概率。
2)結合反饋策略,改進采蜜蜂搜索過程。
(8)
產生新蜜源
(9)
(10)
3)采用基于當前最優(yōu)值的自適應偵查策略。
由經驗易知:當算法的當前最優(yōu)值Max(i)遠小于理論最優(yōu)值TheVal(i)時,應當提高收斂速度,加大搜索步長;而當Max(i)與TheVal(i)相接近時,則應當提高收斂精度,減小搜索步長。所以采用自適應的偵查策略,改進采蜜蜂變異公式
(11)
式中α為縮放因子,取值如式(12)
α=(1-Max(i))×3
(12)
該搜索策略,兼顧了算法的收斂速度與精度,更具有合理性。
圖2 改進后的采蜜蜂搜索策略
如圖1,假設監(jiān)測區(qū)域為一個100 m×100 m的平面區(qū)域,在該區(qū)域內隨機放置45個同型傳感器,每個傳感器節(jié)點的監(jiān)測半徑為10 m。算法均在主頻為3.2 GHz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下,基于MATLAB 2012a仿真實驗平臺實現。算法最高迭代次數100次。
1)初始化種群數量為90,其中采蜜蜂的數量和觀察蜂的數量相等均為45,設置迭代次數為100,蜜源最大開采度為10,計算初始時網絡覆蓋率。
2)采蜜蜂按照式(11)在鄰域內搜索新蜜源,并計算此時的覆蓋率。
3)比較新舊蜜源的覆蓋率,取覆蓋率較高的蜜源,并記錄此時的位置。
4)觀察蜂按照式(6)選擇蜜源,并按照式(11)在蜜源鄰域內尋找新的蜜源,同樣計算比較新舊蜜源的覆蓋率,取較高的一個,并記錄此時蜜源的位置。
5)如果一個蜜源的位置經過10次均未更新,則該位置的采蜜蜂變?yōu)閭刹榉?,隨機產生一個新蜜源。若新蜜源使得網絡的覆蓋率增大,則用新蜜源代替舊蜜源;否則,保留原位置。
6)重復步驟(2)~步驟(5),直到達到最高迭代次數或網絡的覆蓋率達到100 %。
將ABC算法與IABC各自獨立運行20次,比較2種算法的優(yōu)劣,運行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2種算法運行結果比較
由表1數據分析可知,引入反饋策略的IABC算法,搜索效率更高,明顯提升了網絡覆蓋率。同時,由于IABC算法具有自適應性,得到的標準差較小,說明網絡更加穩(wěn)定。經過100次IABC算法迭代的傳感器節(jié)點分布和IABC算法、ABC算法在迭代過程中傳感器覆蓋率,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梢钥闯觯篒ABC算法引入覆蓋因子CovRate(i)后,搜索速度更快,經過10次左右的迭代,達到了ABC算法100次迭代之后的網絡覆蓋率,大幅減少了WSNs的部署時間。
圖3 算法迭代完成后傳感器節(jié)點分布情況
圖4 傳感器網絡覆蓋率
提出了一種基于IABC算法的WSNs覆蓋優(yōu)化方法。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方法可以加快WSNs的部署速度,提高網絡的穩(wěn)定性和覆蓋率。目前,該方法已經在國家羅非魚產業(yè)技術研發(fā)中心無錫育種和保種基地得到了廣泛應用,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表明:該方法省時高效、穩(wěn)定性高,大幅提升了水產養(yǎng)殖基地的智能化、精準化、信息化水平,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吳 濱,黃慶展,毛 力.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yǎng)殖水質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6,35(11):1-4.
[2] 錢志鴻,王義君.面向物聯網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綜述[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3,35(1):215-227.
[3] 黨小超, 沈思成, 郝占軍.WSNs中基于虛擬力的移動覆蓋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6,52(11):88-93.
[4] 張 濤, 余翔宇, 藍俊健.改進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jié)點虛擬力部署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5,32(11):3356-3358,3363.
[5] 方 偉,宋鑫宏.基于Voronoi圖盲區(qū)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覆蓋控制部署策略[J].物理學報,2014,63(22):132-141.
[6] Xiao Y,Chen H,Wu K.Coverage and detection of a randomized scheduling algorith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9,59(4):507-521.
[7] Karaboga D,Akay B.A survey:Algorithms simulating bee swarm intelligence[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2009,31(1-4):61-85.
[8] 羅 鈞,李 妍.具有混沌搜索策略的蜂群優(yōu)化算法[J].控制與決策,2010,25(12): 1913-1916.
[9] 孟凡治,王換招,何 暉.基于聯合感知模型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連通性覆蓋協(xié)議[J].電子學報,2011,39(4):772-779.
[10] Karaboga D.An idea based on honey bee swarm for numerical optimization[R]. Kayseri,Turkey:Erciyes University,2005.
[11] 江銘炎,袁東風.人工蜂群算法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1.
[12] 張榮博,曹建福.利用蟻群優(yōu)化的非均勻分簇無線傳感器網絡路由算法[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0,44(6):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