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姬
摘 要: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根據(jù)我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獨立性、批評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談了一些想法。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 榜樣 獨立 溝通 感恩
教育分三個部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南京大學教授風笑天指出,家庭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的永久場所,它對個體成長的整個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社會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團拜會(2015)上講話強調(diào):“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比欢?,家庭教育卻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一些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認為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溺愛孩子,有求必應(yīng);過分保護,孩子缺乏自主能力;只注重身體健康,忽略心理健康等。本文針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重視家庭教育,正確理解家庭教育
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孩子的出人頭地不是靠父母“望”出來的,而是靠教育出來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現(xiàn)在部分家長沒有認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完成了作為家長的義務(wù)了。我們必須改變家長的這種觀念,讓他們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家長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孩子跟父母接觸的時間最長,父母的世界觀、人生觀會影響子女,且這種影響是持久的、永恒的。因此,必須重視家庭教育。
二、提高父母的素養(yǎng),樹立好榜樣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家庭、父母的影響,培養(yǎng)孩子足夠的自尊和自愛。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影響是持久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時期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時刻記住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顧曉明指出:一流的家長是榜樣,二流的家長是教練,三流的家長是保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必須因材施教。
榜樣來自于生活實踐,孩子最好的榜樣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高素質(zhì)的父母會擁有健全的人格、卓越的追求、良好的習慣和品德,而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耳濡目染,也會學到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將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終身受益。
三、重視禮儀教育
禮儀是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家庭教育中應(yīng)該重視禮貌教育。但是現(xiàn)在,家家把孩子當成小公主、小王子,缺少應(yīng)有的禮儀教育。我們經(jīng)常聽見,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禮儀教育要從小做起。發(fā)達國家的國民素質(zhì)普遍較高,這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日本人飯前會說“我要開動了”,飯后會說“我吃飽了”。話雖簡單,但是里面包含著對他人勞動的感謝之意。禮儀教育貫穿于每個細節(jié)中。正因為從小抓禮儀教育,才能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zhì)。我們應(yīng)該向日本人學習,從小事開始,從幼兒開始進行禮儀教育,讓禮儀成為一種習慣。
四、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從小時候吃飯穿衣到上大學選專業(yè),無一件事不問父母,不依靠父母。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建議,但是要避免包攬一切,替孩子做主。日常生活中家長應(yīng)當多鼓勵孩子自己完成,避免讓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依賴。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yīng)該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原則。家長應(yīng)該認識到,你的“幫助”剝奪了他們鍛煉自己的機會。如果你愛他,就應(yīng)該學會放手,要做到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好。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做得好,這是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我們只需做好引導與鼓勵。孩子只有在自己做事的過程中獲得鼓勵后,才會感到我行,才有自信。這種感覺非常重要,它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一種動力。
五、重視與孩子的溝通,拒絕做“霸道”的父母
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學會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教育孩子成長。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關(guān)系,父母要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意見。
尊重是溝通成功的重要因素,聆聽則是一種藝術(shù)。大家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別人聆聽自己的心聲。小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正確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順應(yīng)孩子成長的需要。但是現(xiàn)在一些家長打著“為你好”的口號,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根本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特點、興趣、天賦,父母應(yīng)該跟孩子多溝通、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如果背離了孩子本身的興趣,即便他學了很多書本上的知識,這種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六、多稱贊,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如何愛和教育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關(guān)鍵。父母應(yīng)該懂得愛孩子的方法,在孩子的教育上應(yīng)該嚴寬適度、獎懲得當。每個孩子都喜歡被稱贊,所以父母應(yīng)該多鼓勵和支持孩子,引導孩子,讓他們有向上的動力。反之,總責備孩子,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做任何事情都會畏首畏尾。
另外,學會稱贊的技巧。很多家長都懂得“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贊美教育,但是方法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稱贊孩子也是一門學問,比如“你真棒”“你真好”這類稱贊需要謹慎使用?!胺Q贊”是為了讓孩子進步,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我們應(yīng)該稱贊孩子的努力。比如孩子幫忙做家務(wù),你可以夸他參與勞動與樂于幫助他人的精神,讓孩子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七、堅持原則,能辨善惡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人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想在社會中生存,必須遵守一些原則,原則是人類行為的準則。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經(jīng)??匆娨恍安欢?guī)矩”的孩子,責任在于父母。教育子女,不能因為愛孩子就無條件地支持和滿足孩子的要求,家長要堅持原則,教會孩子原則,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讓他們有是非觀念,只有學會了原則,在學校和社會里才可以立足。
八、要教會孩子感恩
感恩是一種美德,感恩教育要從小開始,身教重于言傳。日本人吃飯前都會雙手合十說“我要開動了”。這里面包含著兩重深層的含義,一方面是向做飯的人付出勞動表示感謝之意,另一方面是向擺在面前的食物表示感恩,并且要全部吃干凈,不能浪費食物。起初孩子們不懂其中的含義,只是效仿大人的動作,慢慢就養(yǎng)成了習慣,也會明白其中的含義。而在中國就缺乏這種感恩教育,獨生子女多,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孩子們覺得父母愛自己是應(yīng)該的,老師關(guān)心自己是應(yīng)該的,朋友們的陪伴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應(yīng)該從孩提時代開始,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愛,感謝老師的關(guān)心,感謝朋友的陪伴,感謝周圍的一切人和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擁有愛。
九、重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項既重要又迫在眉睫的工作。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孩子品德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孩子情感豐富,意志力強,心理素質(zhì)也會高,各方面都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擁有良好的品德。有些人認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殊不知,除了物質(zhì)的保障之外,孩子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陪伴。我們周圍所謂的“問題孩子”,大多數(shù)就是家庭環(huán)境不完整、父母陪伴較少的孩子。有些父母以工作繁忙為借口,很少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尤其是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作用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健康越來越受重視,家長更應(yīng)該明白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的影響。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希望。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整個社會都關(guān)注的。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我們要時刻關(guān)注教育問題,全面認識教育問題,科學地引導和教育孩子,讓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顧曉鳴.家庭教育,受教的應(yīng)該是父母[EB/OL].中國網(wǎng),2015.11.17.
[2]龍璇.淺論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EB/OL].四川新聞網(wǎng),2014.7.14.
[3]李曉英.家庭教育漫談[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0(11).
[4]孫濤.淺談家庭教育[J].新校園:理論版,2009(1).
[5]張劍軍,王瀟嫻.戰(zhàn)后日本家庭教育的特點及對中國的啟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