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也應該相應地采取新的教育措施。當然,上有政策,下有政策,面對2000年后學生的新的特征,我們作為教育事業(yè)工作者,該怎樣適應新時代的新學生呢?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我認為引導中學生寫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作文教與學;新課程改革
古人云:文無定法。作文實在是無章可循的,體裁不一,寫法技巧不一,寫作風格不一,因而老師在“教”上應放在精煉的指導上,讓學生在閱讀大量的文章的基礎上去搞創(chuàng)作,引導和激發(fā)他們學習寫作的興趣。
其實,寫作教學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其過程中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實現(xiàn)這些,我以為,作文教學首先應從思想上入手——解決學生怕作文的問題。教學中,許多學生給我講一提寫作或一面對寫作就難愉悅,非常頭痛,追根到底是其思想上懼憚,故行動上產生畏懼和懶惰,因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情況也就油然而生了。針對這,我們就要讓學生明確寫作其實就是一種興趣,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要達到上述境界,腹中空空是不行的,所以我極力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前人的作品,發(fā)揮教科書和其他世界名著等前人作品的作用,以此來充實學生、“武裝學生”的頭腦,要求學生盡情地欣賞前人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文質兼美的作品,在其中“汲取營養(yǎng)”,品味其精彩的詞語、句子,乃至段落,同時鼓勵學生把自讀課文當范文去讀,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品味能力水平,使其思想上能接受作品的正能量,消除思想顧慮,知道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就像物理,生物中的小制作、小發(fā)明一樣,只要你有這種欲望并付之以行,堅持不懈是可以出成果的。久而久之,學生就對寫作產生一種躍躍欲試之感,在習作過程中還可評析自己的作文,使學生的寫作思想突破原來的禁錮,沖破樊籠而摩拳擦掌,極想一展身手了。
在消除了學生思想顧慮后,就可在命題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題目的思想性就是應該表現(xiàn)為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引導學生奮發(fā)向上,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觀與審美觀,為學生進行健康的審美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這種認識,我以為題目必須立意積極,情趣高雅,因好文章有它的審美功能,在生活中起著楷模作用,故應當有相當?shù)膶徝纼r值與正能量,使學生乃至讀者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題目的實踐性就是題目要便于學生發(fā)揮,自然要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即與學生思想相關、與學生的社會實踐相關,所以我命題時盡量做到切合學生的思想與生活,使學生能實踐、敢實踐,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物可狀、有理可論、有情可抒。此外,題目還應創(chuàng)設條件啟發(fā)學生再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畫面,如“記一件有趣的事”,學生對這種題目會感興趣,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在他們的記憶長河里流動著美,美人美物就像一串串珍珠,亮光閃閃,吸引著他們,時時觸動著他們,讓他們手撓癢癢的,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題目的情感性,就是題目要能觸動學生的感情心弦,使學生情動而辭發(fā),這樣才可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內容來。再如,“與同行”這種半命題,空缺處就特意為學生留有發(fā)揮的余地,與愛同行,與書同行,與美好的什么同行也可以,都能寫出富含正能量的好文章來。題目的層次性,即是教師依不同層次出多個作文題供學生選擇,讓同一個班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各得其所,使學生個個都能得到訓練,人人能寫,人人愛寫。題目的時代性,即是命題要有時代特征,要與當今社會脈搏相一致,所以我們的寫作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多傾聽學生的意愿。葉圣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心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業(yè)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猶如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靈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發(fā)表,從打算發(fā)表而研求技術,都不妨礙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泵撾x時代,脫離學生的實際,學生的作文往往生搬硬套,導致空話、套話、假話連篇,這種作文缺乏個性,語言也枯澀。以前我問過許多不愛作文的學生“為何不寫作文?”多數(shù)學生的回答都是,作文是老師要我寫,我不喜歡寫,作文也沒意思,或者說,這種作文題目,我寫不出來!看看,“寫不出來”說明很有可能就是不切合學生的實際,缺乏時代性,學生沒有作文欲望,這也就扼殺了他們的寫作興趣。相反,有了時代性的命題,學生就愿意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表達出來,把自己的個性展現(xiàn)出來,這是極其自然的事情。比如,他們看到螞蟻運食,就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鬧,就想到“天真可愛”,這都是學生的感悟所在。為了展現(xiàn)個性,表達一個“環(huán)?!敝黝},有的學生巧用豬八戒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欲,西天取經(jīng)后開了一個木材加工廠,為了自己的私利,不顧環(huán)境的惡化,利用神通,大量砍伐樹木,終于嘗盡自己釀成的苦果,最后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纯?,想象的彩翼,多么生動活潑,多有個性,又多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是寫作緊扣時代性的效用。
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豐富而多彩的,年輕的心最容易被打動。美好的生活應該有美好的文章。我們應教會學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開,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靈與自然交流,用心靈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激情。教師可利用這些特點,指導學生多看課外書,引導學生通過看展覽、聽報告、參觀訪問等形式拓展視野;讓學生讀報、剪報,留心社會,觀察生活,積累知識和素材。
加強作文評改的規(guī)范性。作文評改存在老師隨意打分數(shù),學生只會看分數(shù)的不良現(xiàn)狀。作文評改直接關系到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平時的作文評改不能僅停留在分數(shù)上,它應當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找到差距的環(huán)節(jié)。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許多教師都忽略了,就是再修改、再評價階段。這一階段能更好地使學生明確“作文是修改出來的”,也能使學生在修改提高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成功感和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同時為了更好地表揚和鼓勵修改成果,我往往會選擇幾篇修改后進步較大的作文打印分發(fā)給全體同學作為范例加以宣傳,這對于作者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對于其他的同學也是很好的借鑒。
總之,作文教學無定法,我們應該理性看待。
作者簡介:
李艷芬,廣東省江門市,江門市新會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