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特約撰稿 張書樂
目前更關鍵的還是讓消費非遺,變成非遺消費,否則,一切都是奢談
“各種價格不菲的壺、畫或其他,卻大多只是一種擺件。沒有太多的實用功能,不過是從傳承人家里,擺到了我的家里?!卑τ谠诒娀I平臺上泛濫的非遺作品如是評價,“作為
藏品,沒有升值空間,其實只是工藝品。但價格上,這個工藝品卻比工業(yè)產品貴太多了?!?/p>
阿彥的這種對非遺產品附加值不高的“牢騷”,在筆者接觸的不少非遺愛好者處都有體現,其中,作為深度非遺粉的萬茜還說了句頗耐人尋味的話:目前不少非遺,盡管通過眾籌實現了一定的商業(yè)化,但實質上還是在銷售情懷,遠沒有脫離“保護”。
從文化創(chuàng)意和演出市場的網絡預售模式升級而來的眾籌,從骨子里就帶有一種金融+文創(chuàng)的味道。
非遺,屬于較早被眾籌,但一直不太紅火的品類。盡管各大平臺都曾不遺余力地想要推動非遺消費,尤其是圍繞春節(jié)年貨。
2017年1月22日,由文化部認可、淘寶眾籌聯(lián)合“故宮淘寶”發(fā)起的非遺眾籌項目上線。彼時恰逢阿里年貨節(jié)開啟,而據媒體報道稱,被稱為漢族民間藝術三絕之一的高密剪紙,在眾籌上線不到半天,籌款達成率就超過150%。
隨后,阿里巴巴方面更表示,阿里年貨節(jié)期間發(fā)起“非遺”眾籌只是開端,未來將借助互聯(lián)網的力量進行更多探索。
為了能夠有效的延長患者陰道與尿道的間距,必須要采用分別治療法對患者進行實際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3.54%(29/31)、61.29%(19/31),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然而,這個“探索”似乎在2017年并沒有泛起多少漣漪。不過,有意思的是,一年后,阿里的老對手京東開始接棒。
2017年12月,京東眾籌針對各種非遺、手工藝類的眾籌項目,上線了一個名為“玩物不喪志”的板塊,并隨即推出了核雕手串、手工紙鳶、紫衫茶具、大漆葫蘆等多種非遺、傳統(tǒng)工藝產品。
“這些非遺產品,大多是一些工藝品,各種‘壺’‘串’等當下文玩市場熱門的東西占據了主流。”萬茜稱,對于一些想要入門此類的工藝品,卻對文玩市場上琳瑯滿目、真假難辨的工藝品缺乏辨識度而猶豫不決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橋梁,畢竟有電商或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信用背書。但對真正喜好非遺的粉絲來說,則品類太少也太淺。一旦這樣的初級消費者的熱情和欲望耗盡,則眾籌難以維系。其實,更早前一些傳統(tǒng)文創(chuàng)平臺,也曾試圖發(fā)力于此。如2015年1月,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就和千和集團,推出了據稱是國內首個文化眾籌平臺的“千和匯”。然而,這個消息很快也就沉淪在了故紙堆中。之后,蘇寧眾籌亦在2016年有過“匠心系列眾籌”的嘗試,但也僅限于一次活動而已。
為何各路巨頭都炒過一把的非遺眾籌,總是難免虎頭蛇尾?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仲山曾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觀點稱:非遺融入互聯(lián)網的總體模式還停留在“內容+平臺”階段,非遺項目列舉介紹、非遺產品線上銷售、非遺大師網上互動等仍是主要套路,這種“互聯(lián)網+非遺”1.0模式是最簡單、最低層次的版本。
相比一些平臺作為招牌的大師級非遺眾籌來說,一些地方的非遺小物件卻呈現出船小好掉頭的別樣風味。
這一次,非遺沖擊的不再是收藏品市場,而是大眾消費。
2017年8月,一個名叫張居悅的90后女孩,因為一篇微信10w+爆文《90后美女回到大山,改變了60多個家庭的命運》引發(fā)了關注,但人們很快發(fā)現,這個阿壩州理縣的一位羌繡非遺傳承人,推出的羌繡手機口袋眾籌,別有一番風味。
這個眾籌很簡單,有“天地山水”“四羊護寶”“羊角花蛾”“太陽圓菊”四種花色的羌繡手機口袋供消費者選擇?!扒甲謇C娘制作一個手機口袋大致需要6小時,每一個手機口袋都會附上縫制這款手機口袋的羌族繡娘的名字?!睆埦訍傉f。
眾籌上線五天,參與眾籌的人數為372人,資金不過2萬,遠不能和動輒百萬的“大師壺”之類的高端眾籌媲美。但匠心的光芒卻已經顯現出來。
從“高端定制”路線中跳出來,以彌補平民市場空缺。90后姑娘的話語里其實透出了另一個信息量——讓非遺從不實用的工藝品擺件中跳出來,變成實用的日常用品。
“為什么非遺需要保護?因為它已經脫離了生活實際,至少是不符合當下的需求,所以才失去了市場。被保護的非遺,在商業(yè)化過程中其實就是在消費非遺?!蔽膭?chuàng)從業(yè)者程文君認為,“只有形成非遺遺消費,才是真正的保護。因為非遺當年出現和流傳下來,本身就是針對市場的需求,進行適應、錘煉和形成消費的過程?!?/p>
程文君進而指出,古代留存下來的非遺產品,成了文物;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非遺,成了工藝品。這都讓非遺成了死物件、舊傳承和沒人懂的文化。必須跳出“工藝品”這個藩籬,哪怕是不好物化的地方戲亦是如此。
“雖然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但許多非遺的生存境況并不十分理想。有技術沒傳人、有意識沒能力、有手藝沒新意、有產品沒市場……一些非遺傳承人只能守著政府補貼,眼見流傳了上百年的老手藝難以承續(xù)。”《人民日報》2016年的一篇《非遺傳承,如何傳成》,其實已經道出了重生的關鍵。
本欄目特邀主持人
吳漢東法學博士,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本刊顧問委員會委員,本欄目特邀主持人;兼任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名譽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約咨詢專家、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咨詢專家、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2006年5月26日下午,與鄭成思教授一起應邀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講解《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制度建設》。
有不少非遺已經開始尋求更寬闊的消費升級之路,并且從“土掉渣”轉向“國際范”。
與國際大牌的合作就是一例。據《大眾日報》報道,僅在山東,利用互聯(lián)網銷售的非遺企業(yè)數量3839個,電商網絡平臺交易額15.53億元,非遺企業(yè)研發(fā)投入4.9億元。同時,濰坊市推動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等項目與國際時尚品牌歐萊雅,柳疃絲綢與國際時尚品牌愛馬仕、阿瑪尼的合作。
讓非遺時尚起來,90后女孩張居悅的“小心思”,其實已經在很多地方開始變成了“大市場”。
最“網紅”的或許是內聯(lián)升。作為國內布鞋領域的老大哥,內聯(lián)升陸續(xù)與迪士尼、故宮淘寶、電影《大魚海棠》推出合作款,從朝靴到迪士尼公主鞋,再到《大魚海棠》主題的系列布鞋。
更多非遺突破之路還在探索中。如廣州“西關打銅”的傳承人蘇英敏的路數就頗為不同?!鞍凑找郧暗睦下?,做街坊生意,賣一些手工的鍋碗瓢盆生活用品,一個月都難以賣出去一兩件。如果要做爆款,就要在保留工藝特色的同時,想法降低生產成本,讓大眾消費得起。”蘇英敏的感慨中,就有手工制品作為非遺卻難以逃離工藝品的窘境和突圍的思索。
為此,他專門去日本學習“一體成型”鍛造技術,制作出全球最大的無焊接黃銅鳥籠、只有小拇指大小的銅制茶壺、全國首創(chuàng)銅麻將,進軍奢侈品市場;同時,又有芭蕉葉模樣的長凳,樹根形的茶幾、梳子、手串……主攻90后、00后個性化需求。
盡管還是工藝品,但升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之后的非遺產品,卻變得與眾不同了。
“在市場帶動下,必然出現一大批真正‘脫保’的新非遺?!卑┱f:但隨后也將出現大量盜版和高仿,必須提前重視起來。這也是非遺IP化之后,必然出現的版權問題。
對此,黃仲山亦在那篇評論中表達了同樣的憂慮,并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即由文化部門、具有公信力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非遺傳承人等聯(lián)手打造規(guī)范化的非遺網絡認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