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翔
1 茄子重茬病害的種類
茄子重茬病害屬于毀滅性病害。據多年的調查和觀察,雙鴨山茄子生產上發(fā)生和危害比較嚴重的有枯萎病、黃萎病、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
1.1 黃萎病。又稱半邊瘋、黑心病、凋萎病。茄子苗期即可染病,田間多在坐果后開始表現癥狀。植株受害,一般自下向上發(fā)展,初期葉緣及葉脈間出現褪綠斑,晴天中午呈萎蔫狀,早晚尚能恢復,經一段時間后不再恢復,葉緣上卷變褐脫落,病株逐漸枯死,葉片大量脫落呈光桿。剖視病莖,維管束變褐。有時植株半邊發(fā)病,呈半邊瘋或半邊黃。此病對茄子生產危害極大,發(fā)病嚴重年份絕收或毀種。
1.2 枯萎病。10年前僅個別零星發(fā)病且較輕,近年來隨著保護地的不斷增加,發(fā)生越來越普遍,發(fā)病程度亦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其癥狀幼苗期發(fā)病顯癥少,成株期多在坐果后開始出現癥狀,以結果初期發(fā)病最盛。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病癥多表現在1~2層分枝上,有時同一葉片僅半邊變黃,另一半健全如常。橫剖病莖,病部維管束呈褐色。此病易與黃萎病混淆,需檢測病原加以區(qū)分。
1.3 疫病。果實發(fā)病,初時產生水浸狀紫褐色病斑,病部迅速擴展可至多半個果實。病部凹陷、軟化、腐爛。濕度大時病部表面長出白色粉狀霉層。莖基部、莖桿、枝條發(fā)病,病部紫褐色,皮層軟化,稍縊縮。重時造成整株或病部以上死亡而整株或整枝折斷。
1.4 根腐病。該病主要侵染茄子根部和莖基部。發(fā)病初期,植株葉片白天萎蔫,早晚尚可恢復,隨病情發(fā)展,逐漸失去恢復能力。根、莖基部表皮變?yōu)楹稚?,繼而根系腐爛,木質部外露,植株枯萎死亡。
1.5 青枯病。茄子被害初期,個別枝條的葉片或一張葉片的局部呈現萎垂,后逐漸擴展到整株枝條上。初呈淡綠色,變褐焦枯,病葉脫落或殘留在枝條上。將莖部皮層剝開木質部呈褐色。這種變色從根頸部起一直可以延伸到上面枝條的木質部。枝條里面的髓部大多腐爛空心。用手擠壓病莖的橫切面,有乳白色的粘液(菌膿)滲出。
2 發(fā)生原因
2.1 年化學肥料的大量投入導致土壤板結,透氣性差。
在同一地塊連續(xù)種植同一種作物,則會將其生長所需的各種元素從土壤中掠走,剩下其不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而出現富集現象,導致有機質嚴重缺乏,茄子根部出現養(yǎng)分吸收障礙導致病害的加重發(fā)生;氮肥過量施用致使茄子抗病力下降,發(fā)育不均衡,缺素癥發(fā)生嚴重;復合肥中的氯離子超標,在茄子植株體中大量積蓄等,致使茄子植株生長不協調并且免疫力下降,枯萎病、黃萎病、根腐病等大發(fā)生,造成減產或絕產。
2.2 當棚內氣溫、地溫不穩(wěn)定時,尤其是在冷暖交替的春秋季節(jié),因土壤溫濕度的變動而使土壤酸堿度有所變化,從而影響了根系的吸收功能,導致植株地上部分生長不良、抗病能力差、病害發(fā)生重。
2.3 土壤病原菌積累逐年增多。
土壤病殘體是病菌的主要來源。黃萎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和擬菌核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從根部傷口入侵,也可從幼根皮層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維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茬或連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發(fā)病重。
2.4 生長期間管理不當。
溫度也是影響病害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氣溫20~25℃有利于發(fā)病。從茄子定植至開花期,日平均氣溫低于15℃的日數越多,發(fā)病越早,發(fā)生越重。氣溫在28 ℃以上,病害受到抑制。定植時傷根,使用生糞引起燒根,以及在土質黏重、鹽堿地、土壤龜裂等情況下該病發(fā)病重,特別是陰冷天澆水,易引起黃萎病等土傳病害暴發(fā)。
3 綜合防治技術
3.1 加強栽培管理
改變栽培時期,錯開發(fā)病期進行種植。采用深溝高畦栽培法,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條件,降低地面濕度。
3.2 科學藥劑防治
(1)土壤消毒
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閑的季節(jié),進行長時間的土壤浸泡,能顯著地消滅土壤中有害雜菌與病蟲。也可采用夏季高溫悶棚。溫室大棚在高溫季節(jié)晴天的上午,土壤翻耕澆水后,密閉棚膜,使棚內溫度高達70 ℃以上,以殺死棚內和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蟲卵。悶棚時間一般掌握在15~20 d,1個月更好。濕熱殺菌可以有效殺死土壤中的各種線蟲、有害真菌和細菌,解決重茬死苗的難題。具體方法:在冬春茬蔬菜拉秧后進行,撒施生石灰粉1500 kg/hm2,生雞糞或其他畜禽糞便75.0~112.5t/hm2,植物秸稈45t/hm2,微生物多維菌種120 kg/hm2,噴施美地那活化劑6000 mL/hm2。旋耕1遍,使秸稈、畜禽糞便、菌種混合均勻,然后深翻土地30 cm,澆透水,蓋上地膜,扣嚴棚膜,保持1個月左右,去掉地膜,耕地1遍,裸地晾曬1周,即可達到殺滅病菌、活化土壤的效果。對重茬導致的土傳病害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對于嫁接口細菌性腐爛病也有明顯效果。近幾年的試驗證明,重茬病害發(fā)生重的地塊,可用5%生物堿顆粒劑60~75kg/hm2,或禾苗重茬PK顆粒劑45~75kg/hm2,結合耕地混入土中,或用毛殼菌微生物菌肥1500倍液、健根寶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枯草芽孢桿菌、熒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在作物移栽后(苗期)灌根,均可收到明顯效果。
(2)藥劑防治??筛鶕『ΨN類選用相應的藥劑,在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的基礎上,生長期進行噴霧和灌根。灌根方式除采用淋施外,還可將噴霧器的噴頭取下,直接用噴霧桿施藥灌根。在生長期防治根腐病可選用藥劑為惡霉靈、立枯凈、DT等藥劑;防治枯萎病、黃萎病可選用藥劑為增效多菌靈、DT、絡氨酮水劑等;防治疫病可選用藥劑為甲霜酮、百菌清等;防治青枯病的藥劑為世高、氯溴異氰尿酸、DT等。
(作者單位:152400黑龍江省慶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