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使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應該豐富識字方法,提高學習趣味,同時秉承生活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識字;興趣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與樂不可分,興趣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較難集中,有效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更是短。所以在一堂識字教學課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關鍵,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必然是趣味橫生的教學。教師設計低年級識字課時,應符合孩子年齡特點,注重趣味性,讓生字出現在孩子喜聞樂見的各種情景中。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一、 激發(fā)興趣——樂意學
低年級小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即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因而在識字時對于機械、枯燥的“識、讀、抄”常常缺乏興趣,容易分心,給其識字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喜歡形象、新穎、有趣的活動。教師只有采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 表演識字:漢語中有許多表示動作的字詞,而低年級的孩子也較活潑好動,請學生來表演識記,大家熱情倍增。如“一”:學生伸出一根手指;“六”:學生伸出大拇指和小指。還有諸如“花、家”等漢字都是表演的好材料。如果想讓自己的表演更有感染力,也可用身邊的物品作為道具,如拿出“三”本書。這樣學起來不僅輕松,而且充滿童趣。同時,此法既便于孩子理解字義,又可幫他記住字形。
2. 猜謎識字:很多漢字都可以拆分成幾個部分,所以也可以看成是幾個部分的組合,因此更適合編迷、猜謎的形式,這種形式也引起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如:“一橫一豎搭在一起”(十);“方框里住著兒子”(四)等。這個活動能夠活躍孩子的思維,并且有利于他們輕松地理解和掌握字形和字義。
3. 編順口溜識字:兒歌和順口溜語言順暢、通俗、簡潔,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很多孩子都是聽著順口溜、讀著兒歌長大的,因此這些方式更易讓他們接受。如通過兒歌記住“亭”:上面是亭子的頂,下面是亭子的柱子。
4. 加減筆畫法識字:將數學中的符號、關系引入語文識字學習,會給學習帶來別樣的情趣,這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更像是有趣味的智力題。此方法適用于合體字,比如:(一)+(一)=(二)、(二)+(一)=(三)、(□)+(兒)=(四)……這樣的方法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生字,同時也復習了熟字。
二、 變換形式——“玩”中學
今天,我們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大體上是一致的,其真諦其實都是注重實踐。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語文的生命力來自生動的社會生活。因此教師教語文,不能忽視其活水——生活,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鮮活的生活中觀察和認識,體驗與積累,實踐并感悟。不能只為抓住課內一小塊,就放棄課外一大片,那無疑是沙土建塔,難有成效。因此,筆者秉承生活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1. 街頭識字:一次無意間我在馬路上見到一個小男生教不識字的奶奶認廣告牌上的字,被奶奶夸獎厲害之后格外興奮和驕傲。其實路邊設計巧妙、色彩艷麗的廣告牌、店名等,特別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感興趣。因此,我會建議學生在平時逛街或坐公車時,關注道路兩側的“圖文盛宴”:五彩繽紛的廣告、個性有趣的店名、精妙豐富的宣傳標語等,這樣的識字活動也開闊了孩子的眼界。此外,有些店名巧妙設計,故意采用諧音或別字來吸引人注意,還可組織學生在街上“捉蟲子”——找出錯別字。學生走到哪就能學到哪,真正在生活中學識字,如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也能與朋友、家人等一起其樂融融地學習,就像我在路上見到的那個小男生和他的奶奶一般。
2. 字幕識字:動畫片等兒童節(jié)目都是很多小學生的最愛。如果引導得好,可以轉化成幫助學生識字的好“教材”,而且,在喜愛的節(jié)目中認字,不會給他們增加負擔。
指導學生平常在看畫面的同時,注意看字幕:動畫片中的片名、人物語言;各欄目名、主持人姓名、解說等;也不妨偶爾關掉聲音,在活動課的時候,我也會偶爾組織學生觀看無聲電影,讓學生通過看字幕了解信息。
3. 物品識字: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不論是學習新的知識還是去記憶,如果有形象事物的參與,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若能把漢字和具體的物品相結合,那么對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我請家長給家中的冰箱、空調、沙發(fā)、花瓶等等器具、擺設貼上名稱小卡片,并注上拼音,讓學生在平時接觸和使用時無意識地識記。這樣既不增加任何學習負擔,又可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不光是器具、擺設,還可以識記食品包裝袋上的漢字。
4. 校園識字:校園本身是一個識字園地,學校里的校名、校訓;教室里的課程表、值日表、黑板報、同學的姓名;走廊包干區(qū)食堂等的宣傳標語……這些都是學生識字極好的素材。因此,我引導學生處處留心,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主動識字。此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則建議學生詢問家長、老師或查閱工具書。當然,最提倡的還是讓學生自己去查字典。字典是無聲的老師,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5. 比賽識字:每個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到的生字都是各不相同的,學習的方式和過程更是不盡相同,這是孩子們獨有的寶貴學習資源。教師可以每周或隔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識字比賽,讓學生合作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認識的生字,并進行評比,看看誰是“識字達人”,誰是“進步達人”,讓學生體驗自主識字的成就感,同時這種成就動機能轉化為孩子學習的強大內驅力。這樣的比賽,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識字熱情。一方面,能減輕課堂識字負擔,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生活中自主識字的好習慣,使學生識字數量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
總而言之,我發(fā)覺在實際教學中,低年級識字量大,學生負擔重,易遺忘,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還要學得快記得牢,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教師要改善教學方法,不僅僅教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自覺主動地學習生字。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識字教學千變萬化,提高趣味,使孩子樂意學;把課堂延伸到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學,在“玩”中學,自主識字。
參考文獻:
[1]張艷.識字教學:“情趣”當先[J].
[2]白雪宗.引導學生走近“字寶寶”的天地——低年級識字教學法的探索[J].
[3]史庭志.給識字加“一勺糖”——充滿情趣的識字教學[J].
作者簡介:
唐彩艷,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fā)區(qū)晨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