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秉宇
摘 要:在城市交通工具使用量逐漸增加之后,城市的交通系統(tǒng)需要承擔的壓力也變得更大,而在不良的交通情況影響下,人們的正常出行受阻?;谖覈鄠€城市的共有的交通問題,不少城市都已經有了應對方法。增加交通運輸的方法是一種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比較有效的方法。因此地鐵進入了很多城市之中。借助這種地下交通工具,人們的出行壓力可以獲得緩解。本文對地鐵車站的相關施工情況進行研究。
關鍵詞:地鐵車站;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工藝
優(yōu)質的地鐵車站可以給地鐵乘客提供更好的地鐵服務。而由于使用功能的特殊性,施工人員在建設地鐵車站時,需要選用一些特殊的小型建筑施工方法。在建設其主體結構時,仍舊可以應用混凝土材料,從而使車站的基本結構更為穩(wěn)定。施工人員需要將地鐵車站建設工作與一般的建筑區(qū)分,選用合適的混凝土材料,避免使用的水泥等其他材料的用量過多。本文對用于地鐵車站主體結構搭建工作之中的混凝土施工工藝加以分析。
1 準備材料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之中,相關人員需要精心挑選施工材料,選用合適車站結構搭建材料。
水泥品種應優(yōu)先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在滿足混凝土強度和抗?jié)B條件下,盡量減少水泥用量。還有選擇一些優(yōu)質的粗細骨料,一級粉煤灰和 S95 級礦渣粉。宜選用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P.O 42.5 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如采用礦渣水泥時必須摻加外加劑,以降低泌水率。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 ;摻有活性摻和料時,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280kg/m3。水泥細度是影響水泥一系列性能的主要物理指標。同樣成分的水泥,顆粒越細與水接觸的表面積越大,水化反應速度越快,其早期強度越高,但是水泥顆粒過細,硬化時收縮大,易產生裂縫。因此水泥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細度范圍內,以充分發(fā)揮其膠凝性,但太細在空氣中硬化時收縮會更大,儲存時強度下降快。水泥的比表面積宜小于 350m2/kg,水泥的進場溫度不宜大于 60℃,以防止可能造成水泥中石膏的脫水,以及較高溫度造成水泥水化溫升較快。
2 運輸和拌和混凝土材料
選出合適的混凝土制作材料之后,施工人員需要拌和材料,在拌和工作開展之前,再一次檢查材料,確保材料種類是正確的,計量也是準確的。同時還要避免出現(xiàn)拌和時間過長的問題,一分鐘為最佳拌和時間,不能過量添加外加劑,以免材料的強度受到影響。在運輸混凝土材料時,要對離析這種情況進行預防,優(yōu)化運輸空間,對漏漿情況進行預防,將完整的高質量混凝土運往地鐵車站施工現(xiàn)場。在運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適當地縮短運輸時間,但是必須在保持整體車身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不能使運輸車輛的振動幅度過大,使混凝土材料不能以最好的狀態(tài)被應用到地鐵施工之中。
3 澆筑混凝土
底板的施工包括底板本體以及地腳至上方 40cm 高度以上的墻面和梁、柱。在對底板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到模版的環(huán)節(jié)不多,施工的重點主要是如何將鋼筋綁扎好。在測量放樣方面,首先要對兩側的施工位置進行準確的位置確定,只有保證了位置的準確度,才能保證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定位以后,再對維護設施進行測量,如果其超出了施工的允許范圍,則需要進行清理,并將根部去除,保證墻體的強度及尺寸。
在施工前,仔細研讀圖紙,對鋼筋之間的距離和其布置位置有較為準確的把握,在施工中,用特殊顏色的筆畫出鋼筋的位置,以保證施工的準確。對標記的尺寸進行幾級校核,確保沒有問題之后,按照工程規(guī)范和國家相關標準將側墻進行合理的支護,支護中,除了注意施工質量問題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確保施工位置合理,既保證了強度,又不影響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施工。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時候,要盡量不分兩次或兩次以上進行,且沒有工程縫隙,在運輸的時候,采用混凝土罐車,縱向對稱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每測混凝土的寬度小于 3 米,澆筑的原則是從下到上,分層進行,沒有縫隙,沒有間隙。不同層的厚度范圍是 25~22cm,底板高約 950mm,混凝土澆筑的方向是傾斜向前擴展,通過幾層施工后,到達最上方。要掌握好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確保在下層的混凝土凝固之前進行上層的澆筑,底板混凝土凝固前進行墻體的澆筑,在每一次澆筑之前,需要首先對下面一層進行適當的清理,使其沒有灰塵與雜物。
4 中板施工環(huán)節(jié)分析
中板施工范圍為負二層6.62m側墻+中板腋腳+中板+中板以上 30cm 側墻。中板澆筑施工中采用滿堂紅腳手架,工作量較大。按照《高支模施工方案》的支模方案將側墻中板模板支護牢固,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板施工時測量放樣、鋼筋定位、中板澆筑方法和底板混凝土施工相類似。下面重點說明側墻混凝土澆筑、振搗施工方法。首先,與中板一起澆筑的側墻高 6.62m,澆筑側墻高度范圍內采用軟塑管串桶,管口距澆筑底面小于 2m。墻內暗柱與墻同時澆筑。澆筑墻體混凝土應分層連續(xù)進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 2h,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 50cm 左右。澆筑前預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點位置和振搗器操作人員數量。澆筑時采用兩套砼泵橫向對稱澆筑,盡量保持兩側側墻澆筑位置及砼高度平齊,保持兩側壓力均衡,避免腳手架受力不均產生傾斜滑移。其次,振搗棒移動間距應小于 50cm,每一振點的延續(xù)時間以呈現(xiàn)浮漿為止,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 5cm。
5 養(yǎng)護工作
完成前期多種處理工作之后,需要按照常規(guī)混凝土使用要求,對其進行適當的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必須要符合相關規(guī)定,如果混凝土本身有防水需要,那么針對這類混凝土開設的養(yǎng)護工作的時間最好在14天以上。在地鐵車站的底板位置的施工材料一般為具有大體積特點的混凝土,在養(yǎng)護這種混凝土材料時,施工人員需要對季節(jié)因素進行考慮,其給出的養(yǎng)護方案還要具有可行性,不能浪費過多的養(yǎng)護資金。通過養(yǎng)護,要確保大氣溫度、混凝土材料表面溫度以及內部溫度存在的差值小于等于25℃??刂茰囟纫部梢皂樌貙⒉牧狭芽p的問題控制好。這種養(yǎng)護工作還可以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抗?jié)B能力。完成所有的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之后,養(yǎng)護人員還需要再次檢查車站主體結構的穩(wěn)定程度,對車站結構建設工作情況進行總結,繼續(xù)完善施工工藝。
6 結束語
地鐵這種特殊交通工具的加入使城市居民擁有了更佳的出現(xiàn)體驗,年輕人也更喜歡選用地鐵作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與地上的公交車相比,地鐵的容量更大,行駛速度也更快。因此地鐵系統(tǒng)的構建工作已經成為了諸多城市的交通工程的首要建設任務。而車站作為地鐵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程質量也同樣重要,本文根據幾個施工環(huán)節(jié)來闡述了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方法,處理前期使用之外,后期的養(yǎng)護工作也很重要,施工人員可以學習先進的車站結構建設技術,是地鐵的車站長期保持比較好的穩(wěn)定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郭勇軍. (2016). 地鐵車站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工藝探討. 工程技術:文摘版(6), 00212-00212.
[2]張超, & 王俊珂. (2016). 地鐵車站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工藝探討. 工程技術:文摘版(10), 00274-00274.
[3]張建臣. (2016). 淺談地鐵車站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方法. 工程技術:全文版(1), 00081-00081.
[4]全錦慧. (2015). 地鐵車站結構混凝土大模板施工技術研究.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