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射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FTS護理是以循證醫(yī)學理論作為基礎,通過在圍手術期優(yōu)化護理流程、補充護理措施,漸進性地提高患者耐受力、體力,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縮短康復時間[1]。本研究探討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該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對象均采用胃部次全切手術+食管空腸吻合手術治療,圍手術期接受住院護理,簽訂研究同意協(xié)議書;研究排除術前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急診手術患者以及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7例,在圍手術期內,觀察組給予FTS護理,男20例、女17例,年齡35~72歲,平均(56.54±8.62)歲,TNM分期,I期11例、II期24例、III期2例;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外科護理,男19例、女18例,年齡32~75歲,平均(56.60±9.14)歲,TNM分期,I期14例、II期22例、III期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TNM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外科傳統(tǒng)護理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護理模式,術前做好常規(guī)檢查、健康教育、禁飲禁食等;術后給予鎮(zhèn)痛治療、補液、活動協(xié)助、病情觀察、切口換藥、留置導尿管、營養(yǎng)管,并給予腸內營養(yǎng),待首次排氣后拔除胃管,進流質食物,術后10 d若無異常癥狀可拔除營養(yǎng)管。
1.2.2 FTS護理
觀察組采取FTS護理模式,在外科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1)術前加行心理護理,術前熱情、主動地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治療需求,采用注意力分散法、交談法,通過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講座答疑解惑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2)強化術前準備,包括指導患者進行吹氣球練習增強心肺功能,在術前給予飲食指導(術前24 h正常進食,然后每8 h進食量減半,手術前8 h開始禁食);(3)注重術中配合,留置導管時應保證操作無菌性,輸液前應對藥液加溫;(4)術后進行階梯式腸道功能恢復訓練,術后24 h后給予首次少量飲水,若患者無惡心、嘔吐反應,追加溫服5%葡萄糖溶液補充能量;術后2 d開始進流質食物,少量多餐,4~6 h/次,150~200 ml/次;術后3 d,若患者恢復良好,可進半流質飲食,并逐漸增加進食量,拔除營養(yǎng)管后可改變飲食結構[2]。
(1)收集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手術前、出院前前患者體重等資料,體重減重幅度=手術前體重-出院前體重;(2)在術后6個月對每位患者隨訪,并采用SF-36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狀況。SF-36量表共包括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GH)、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等8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若干條目,根據(jù)患者選擇項目計分。每個維度標準分=(維度實際總得分-維度下限得分)/(維度上限得分-維度下限得分)×100分,SF-36量表標準分總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健康狀況越好。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康復指標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在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體重減重幅度與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體重減重幅度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體重減重幅度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觀察組(n=37) 9.88±2.67 30.56±2.91 2.68±0.46 82.46±8.14組別 住院時間(d)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h) 體重減重(k g) 術后6個月S F-36量表標準分總得分(分)對照組(n=37) 13.26±3.02 59.78±4.90 4.57±0.82 70.17±7.89 t-5.100 -31.188 -12.227 6.59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胃癌手術患者的術后康復狀況往往決定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期,常規(guī)外科護理針對性不足,而FTS護理模式可針對手術特點、患者生理及心理特征,在術前、術中及術后補充必要的護理措施,從而達到提高患者術后康復質量的目的[3]。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FTS護理,觀察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體重減重幅度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也表明FTS護理模式應用在胃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進一步分析可知,我院在術前加行心理干預,可緩解術前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消除術前焦慮、增強患者配合度;而強化術前準備則有助于增強患者對與手術的耐受力及基礎體力;此外,術后階梯式腸道功能恢復訓練則可促進患者消化功能在術后得到漸進式地提升,也避免了因為飲食管理不當導致的相關并發(fā)癥,與劉艷梅等[4]關于FTS護理介入胃癌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可提高術后康復效果、改善生活質量的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胃癌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采取FTS護理模式有助于縮短住院時間、控制減重幅度、促進術后生活質量提升,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行。
[1]趙桂香.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5):238-239.
[2]禹璐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4):141-142.
[3]陳麗娜.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7):3069-3071.
[4]劉艷梅,荊 元.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7,30(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