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韋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手足外科,安徽蕪湖 241000)
手部肌腱斷裂多為開放性的,多見于切割傷,合并存在指神經(jīng)傷或骨折等。手部肌腱斷裂后,相應的關節(jié)就失去活動功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為使患者術后快速恢復手部功能,術后行早期手部功能鍛煉至關重要[1]。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30例手部肌腱斷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早期手功能鍛煉在手部肌腱斷裂術后的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手部肌腱斷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1.84±5.75)歲,左手20例、右手10例。其中切割傷23例、摔傷4例、車禍傷3例。納入標準:(1)無凝血功能障礙及手術禁忌癥;(2)無手部原發(fā)疾??;(3)未曾接受過手部關節(jié)手術患者。排除標準:(1)神經(jīng)和肌腱損傷修復術后3周;(2)急性關節(jié)炎;(3)不穩(wěn)定骨折;(4)手術后需要嚴格制動的病人。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肌腱處的斷裂,目前強調(diào)短期制動后就應該活動。術后第一天開始即實施早期手部功能鍛煉。鍛煉方法:
(1)在醫(yī)生指導下先行石膏內(nèi)鍛煉,若石膏固定在固定近指間關節(jié),則屈曲遠指關節(jié)5次;若固定遠指間關節(jié),則屈曲近指間關節(jié)5次[2]。護理人員一手扶住患者手腕部,一手自患者指尖向近端輕輕按摩,2~3 min后指導患者開始伸指做上述被動屈曲活動,活動程度以患者耐受為宜,若患者疼痛特別敏感可給予適當?shù)闹雇磩?/p>
(2)術后5~7 d可逐漸增加鍛煉次數(shù)和量,直至術后3周,每周可增加25次。術后3周時恢復手機肌腱功能最關鍵的時期,鍛煉的目的是防止粘連、促進愈合,鍛煉開始的時間越早越不容易導致術后粘連等并發(fā)癥。對于術后早期,被動活動是醫(yī)師們推薦的首選,如屈肌腱斷裂后,可以主動伸直、被動屈曲;而伸肌腱斷裂是主動屈曲、被動伸直。每天只需要極限運動1次即可,完全屈曲、完全伸直;由于術后傷口的疼痛,所以這1次運動需要很長的時間過程,可以達到20 min。
(3)術后4~5周要進行無阻抗功能鍛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主動屈指,稍稍用力被動屈曲指間關節(jié),10~20 次/d,20~30回/次。同時,可對肌肉和關節(jié)進行按摩,配合采用局部理療,如超短波、頻譜等療法。相當于肌肉的牽張運動,有益于肌纖維的改建和塑形。
(4)術后6~10周,逐漸增加阻抗功能鍛煉,去除一切制動后行主動功能鍛煉,主動屈曲手指活動[3],即可行肩、肘關節(jié)活動,肩關節(jié)的前屈、后伸、外展、內(nèi)收和旋轉(zhuǎn),肘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預防“凍結肩”;雙側上肢同時用力上舉過頭,3次/d,每次做25個。整個手部鍛煉過程要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由少至多的原則。
另外,因術后局部會出現(xiàn)腫脹、疼痛的情況,這些往往給患者鍛煉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此時除了需要給予適當減少活動范圍和鍛煉強度外,還需要針對性實施心理干預。首先,術后要向患者宣傳早期鍛煉的目的和意義,同時讓患者了解功能鍛煉的方法和知識,促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完成鍛煉計劃。針對存在焦躁、擔心等消極情緒的患者,要加強對其心理疏導,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和關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觀察實施手功能鍛煉后,患者手指功能恢復情況,并采用手部功能評分對患者護理前后手部功能進行評分比較。療效評價根據(jù)手部總主動活動度得分(即掌指關節(jié)、近、遠側指間關節(jié)主動屈曲度,減去上述伸直受限角度之和),>220°為優(yōu),200°~220°為良,<200°為差。手部功能評分標準參照湘雅博愛康復醫(yī)院制定手功能評定表,80~100分為優(yōu),60~79分為良,40~59分為中,0~39分為差。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0例患者術后經(jīng)手部功能鍛煉后,恢復優(yōu)20例、良8例、差2例。護理后患者手部功能評分(84.32±6.14)分,顯著優(yōu)于術前評分(75.25±6.85)分(t=5.8854,P < 0.05)。
手是運動器官,是生活和勞動中最重要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的部位。手部外傷后的功能障礙是因瘢痕攣縮、肌腱粘連、腫脹、關節(jié)僵直、肌肉萎縮、組織缺損等,針對手部肌腱斷裂,治療的關鍵在于盡早進行手術縫合,但患者的手部功能能否順利恢復則取決于術后手部肌肉恢復情況、康復訓練情況、并發(fā)癥情況。一般肌腱修復手術后3~4周,傷口愈合,可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患肢的主被動功能鍛煉,近年來,針對手部肌腱鍛煉手術后的手部功能鍛煉指導措施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早期行手部功能鍛煉可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手部功能,促使吻合處早期重建血液循環(huán),減少肌腱粘連、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增強抗張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30例患者術后經(jīng)手部功能鍛煉后,恢復優(yōu)20例、良8例、差2例。護理后患者手部功能評分(84.32±6.14)分,顯著優(yōu)于術前評分(75.25±6.85)分(t=5.8854,P<0.05)。說明對于實施手部肌腱斷裂術的患者,若不及時進行手部鍛煉,肌腱修復后可能造成粘連,但不進行鍛煉,將導致手部各關節(jié)僵硬[6]。因此,可在術后行早期手部功能鍛煉,幫助恢復手指功能,有助于預后。但要注意,術后24 h內(nèi)局部應抬高制動,根據(jù)術中肌腱松解情況,在嚴格指導和控制下對尚未制動關節(jié)做輕柔無痛的被動活動,以增加關節(jié)的靈活性[7]。同時,術后手部功能鍛煉要注意避免過早的主動鍛煉,并且被動活動各指尖關節(jié)要達到正?;顒佣瘸潭?,嚴格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以防止肌腱再次斷裂。
本次研究結果與全靜[8]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針對收治的48例手指伸肌腱斷裂患者行術后手功能康復護理措施。結果顯示,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術后功能訓練,6個月后隨訪,只有2例4指患者功能恢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1年后再次行肌腱松解術,最終48例60指患者手指功能全部恢復良好。綜上所述,耐心細致的給予及時、有效、系統(tǒng)的功能康復訓練,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復就能達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