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霞
摘要: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在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閱讀教學主要關(guān)注的是教師、學生以及課文三者之間心靈交流的效果,閱讀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發(fā)散思維以及凈化心靈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主要結(jié)合閱讀教學展開分析。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方法;閱讀興趣
一、以讀為本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從朗讀開始的,所以,最初的閱讀能力只能是朗讀。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睂W習語文,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shù)剡\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
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要求他們讀每篇課文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首先,要正確地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讀。在正確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讀得連貫自然,不讀破詞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讀。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尤其是要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
“以讀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機械重復,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讀這些內(nèi)容,然后才是怎樣讀好的問題。如要求孩子們在讀中找出不會讀的詞語;讀準詞語的音;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讀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訴老師,以便順學而導;讀流利課文;讀中體會文章的標點符號、詞語、句子表達的效果,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讀中要求領(lǐng)悟修辭表達的妙用;讀中發(fā)現(xiàn)文章重點段落的構(gòu)段方法;讀中揣摩文章寫作的順序,只有把讀和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習得方法、運用語言、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結(jié)合起來,學生才能從大量的讀中感悟到語言的點點滴滴的妙用。
二、采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習從被動型變成主動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1.做好閱讀準備工作,調(diào)動興趣
閱讀課上教師的講解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diào)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因為,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有著自主意識的生動活潑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坦率真誠地面對學生,信任與鼓勵多于指責,允許學生犯錯誤,對于學生的回答不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學生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逐步明確正確的答案。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提倡教師與學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答,或者是學生提問學生答。在課堂上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交流。
2.巧妙設置提問,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提問也頗具技巧性,方式恰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適當?shù)奶釂柗绞酵鶗驌魧W生的積極性甚至自信心,對于困難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嘗試針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比如,對于困難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在課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并給其以鼓勵,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有自信心,同時還啟發(fā)了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后根據(jù)其回答問題的程度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課堂提問的巧妙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動為,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三、品位重點句子,激發(fā)學生情感
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時,如果只是簡單純粹地讓學生閱讀文章,走馬觀花,教師在教學時也是平平淡淡的態(tài)度,為了教而教,學生也會平平淡淡地去讀,為了讀文章而讀文章,這樣的閱讀教學肯定是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的。古人有曰:不動筆墨不讀書。不能對名言警句熟視無睹,如果只是單純地一帶而過,單一又循規(guī)蹈矩的話,這樣的教學結(jié)果也只會更加呆板木訥,收獲平平。就算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如果學生沒有投入情感,教師在教學時也沒有投入情感的話,自然是收不到預期效果的,同樣也無法讓學生融入到文章構(gòu)造的意境當中,這樣的閱讀教學肯定也不可能打動學生的心,更談不上受到熏陶了。因此,要想閱讀教學達到預期教學目的,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時刻提醒學生將一些好詞好句都摘抄下來;將一些名言警句等都摘抄下來,把讀過的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哪怕只是幾句,只要是當時讀書時最真實的內(nèi)心感受都是可以的。當然,習慣成自然,只有學生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文本當中,并同生活實際產(chǎn)生必要的聯(lián)系,那么他們的情感也會有波動,久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逐漸得以提升。
四、采取多種閱讀形式
小學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美妙,語言運用精美,思想表達濃厚,見解闡述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安排好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要給同學們充分的時間來正確的讀課文,讓所有同學在反復中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在閱讀時還可采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領(lǐng)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來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一技之長。通過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掌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藝術(shù),如何將這門藝術(shù)發(fā)揮到極致呢?這就需要教師講究一定的教學技巧,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必須以教學理論作為指導,然后再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地進行實踐、總結(jié),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措施,為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做好準備,進而再為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