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芳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yī)院婦產(chǎn)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婦產(chǎn)科臨床上收治的異位妊娠就是人們俗稱的宮外孕,臨床發(fā)病率2%左右,且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趨勢,該病主要指的是受精卵著床于女性子宮腔以外的部位,病情十分兇險,需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否則病情進展后可能繼發(fā)不孕癥,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異位妊娠屬于婦產(chǎn)科常見疾病,也就是常說的宮外孕,在臨床治療中一般通過手術干預方法[1]。本文主要分析在異位妊娠患者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對患者再次宮內受孕的影響,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所選80例異位妊娠孕婦均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將所選孕婦進行隨機的分組,參照組40例采取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40例則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參照組患者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28.5±1.8)歲;研究組患者年齡25~39歲,平均年齡(29.0±1.5)歲。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嚴格參照《中華婦產(chǎn)科學》[3]中的相關標準進行診斷,均確診為異位妊娠;均在術后兩年內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術后可接受輸卵管造影;患者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意識清楚。排除標準:無生育需求的患者;輸卵管妊娠合并宮內妊娠患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臟、肝腎、造血、內分泌等疾病患者。兩組異位妊娠患者對本次研究均已經(jīng)知情、同意,其臨床資料均獲得本院倫理會審核、批準,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較。
1.2 手術方法 參照組40例患者均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充分暴露術野,切口選取在患者輸卵管妊娠腫物表面的薄弱處,將患者輸卵管妊娠腫物進行切開,在患者輸卵管的系膜注射垂體稀釋后的垂體后葉素,減少患者出血量,采用水壓分離的方式取出輸卵管腔內妊娠物,并反復沖洗管腔3次,將輸卵管及妊娠物放入標本袋并取出,防止妊娠物殘留。研究組40例均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展開全身麻醉后,在良好的麻醉狀態(tài)下進行手術,然后在腹腔鏡的直視作用下明確患者的具體情況,再做出有針對性的治療。①輸卵管傘端妊娠囊擠出手術:若患者妊娠部位在輸卵管傘端壺腹部,則需要在此處輕輕擠壓妊娠組,然后再用鉗夾取出;②輸卵管切開取胚手術:縱向電切輸卵管膨大部位的系膜后借助水壓分離妊娠組織,及時清除血塊等;③輸卵管破裂處吸取胚囊手術:對于受精卵已經(jīng)破裂的患者,需要從破口向兩邊切開,鉗取妊娠物。取出患側妊娠物后在妊娠處漿肌層注射20 mg的甲氨蝶呤與2 ml氯化鈉溶液。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HCG恢復正常的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肛門排氣時間、輸卵管的通暢率。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年內的宮內妊娠率以及患側發(fā)生異位妊娠的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均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基本治療情況對比 參照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為(13.5±4.0)d、HCG恢復正常的時間為(15.8±5.5)d、肛門排氣時間為(32.5±4.0)h、下床活動時間為(22.5±3.0)h,研究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為(5.5±2.5)d、HCG恢復正常的時間為(13.0±5.0)d、肛門排氣時間為(20.5±3.0)h、下床活動時間為(10.0±2.8)h,研究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與HCG恢復正常的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肛門排氣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輸卵管的通暢率比較 兩組異位妊娠患者經(jīng)過不同手術治療后,參照組40例患者中輸卵管完全通暢27例,通暢率為67.5%;研究組40例患者中輸卵管完全通暢32例,通暢率為80.0%,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術后兩年內的生育結局情況比較 參照組40例患者術后宮內妊娠30例,妊娠率為75.0%,患側異位妊娠5例,比例為12.5%;研究組40例患者術后宮內妊娠37例,妊娠率為92.5%,患側異位妊娠0例,比例為0.0%,研究組患者術后兩年內的宮內妊娠率高于參照組,患側異位妊娠率低于參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異位妊娠也叫做宮外孕,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重要指的是患者輸卵管出現(xiàn)炎癥或者輸卵管黏膜炎癥導致管腔通暢度降低甚至出現(xiàn)不通暢,導致受精卵無法正常的運行,從而在輸卵管里面停留和著床、發(fā)育,進而引起輸卵管妊娠[2-3]。這類受精卵容易出現(xiàn)破裂、流產(chǎn),且無顯著的特征,但可伴隨引導少血、停經(jīng)、腹痛等臨床癥狀。異位妊娠患者受精卵破裂后會表現(xiàn)出劇烈的腹痛,并且伴隨腹腔內出血,需及時進行救治,否則將危及患者的生命[4]。目前,臨床上治療異位妊娠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有手術治療、藥物保守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屬于非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手段,常被用于受精卵未破裂的異位妊娠患者,無需考慮醫(yī)生的操作經(jīng)驗與專業(yè)技能,治療后也不會增加流產(chǎn)率、畸胎率等,但藥物治療的時間較長[5]。在實際治療期間,主要是通過應用米非司酮與患者體內的孕激素受體結合,該藥物作為一種孕酮拮抗劑,對細胞滋養(yǎng)、增殖可以發(fā)揮顯著的抑制性作用,可導致蛻膜絨毛組織細胞死亡,降低患者體內LH的分泌量,使胚囊壞死并將其溶解后流產(chǎn)、脫落,藥物保守治療雖然安全性較高,但是患者發(fā)生相關炎性、并發(fā)癥的幾率卻很高,恢復較慢[6]。
腹腔鏡技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型手術已經(jīng)在異位妊娠治療中獲得廣泛使用,無論是早期治療還是不典型異位妊娠,均可以通過腹腔鏡手術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不僅可以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的異位妊娠組織,而且還可以通過腹腔鏡的直視作用,明確異位妊娠的實際情況[7-8]。腹腔鏡保守性手術能夠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術切口非常小,可有效避免發(fā)生感染等。另外,腹腔鏡保守性手術不會對患側血運造成影響,能夠有效避免再次異位妊娠[9]。在本次研究的結果中,研究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與HCG恢復正常的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肛門排氣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異位妊娠患者經(jīng)過不同手術治療后,參照組40例患者中輸卵管完全通暢27例,通暢率為67.5%;研究組40例患者中輸卵管完全通暢32例,通暢率為80.0%,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兩年內的宮內妊娠率高于參照組,患側異位妊娠率低于參照組,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說明與開腹手術相比,對異位妊娠患者應用腹腔鏡保守性手術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輸卵管的通暢率以及術后共軛你妊娠率,避免患側再次異位妊娠,保障患者安全,獲得更好的生育結局。
綜上所述,在異位妊娠患者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術后患者的生育結局更佳,該術式的臨床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