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職業(yè)學院第二校區(qū) 150111
犬產氣莢膜桿菌病是由產氣莢膜桿菌 (又稱魏氏梭菌)引起犬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以犬的多器官出血、水腫、急性病變和猝死為特征。根據產氣莢膜桿菌合成分泌的主要毒素,可以將其分為A、B、C、D、E型,其中A型能夠感染人,形成氣腫疽。B、C、D型與動物的腸道感染關系密切。感染犬的主要為A、C型。該病各種動物均可發(fā)生,目前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呈全球流行態(tài)勢,嚴重危害各國畜禽業(yè)發(fā)展,對養(yǎng)犬業(yè)也造成了很大危害。筆者現將一例犬產氣莢膜桿菌病的診斷報告如下:
2017年5月,哈爾濱市雙城區(qū)某奶牛場有4條牧羊犬采食了病死牛的內臟和血液后相繼死亡,犬死前高度興奮、狂躁不安、狂奔亂叫。主訴該場前幾天有6頭牛死亡,主人把死牛的內臟和血液喂給了牧羊犬。筆者在做場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調查時發(fā)現,牛舍內比較干凈,通風良好,青貯窖、黃貯窖與牛場圍墻外的臭水塘相距不到20m,青貯窖、黃貯窖的底部是磚鋪就的,比墻外的臭水塘深2~3m。牛場主人反映在陰雨連綿時牛的死亡率上升,筆者分析當陰雨連綿時臭水塘里的臟水可能會倒?jié)B入青貯窖和黃貯窖中。
經檢查發(fā)現,該犬鼻孔流出黑色、黏稠的未凝固血液,腹部膨脹;眼結膜、鞏膜呈暗紅色,皮下靜脈血管擴張,切開血管后也流出黑色、黏稠的未凝固血液;肌肉呈暗紅色,胸腹腔有多量積血,喉頭和氣管內有大量血樣泡沫樣液體;肺表面呈暗紅色,體積變大,間質增寬,切面有大量血樣泡沫樣液體流出;脾、肝呈暗褐色,表面散在多個大小不等的囊泡,指壓柔軟,有捻發(fā)音,切開后流出大量的血樣泡沫樣液體;脾、肝切面有多量紫黑色血樣液體;心包腔內積有多量淡黃色的液體,心臟外表面呈暗紅色,血管擴張,心室擴張,心肌松軟呈暗紅色,心冠脂肪少部分呈膠胨樣浸潤,心室內尤其是右心室內積有凝固不良的紫黑色血液;胃脹氣性膨脹,漿膜呈彌漫性暗紅色,血管擴張,胃切開后臭味較大,有多量未消化的食物,黏膜彌漫性暗紅色出血,腸黏膜表面沾有多量黃色的黏液,彌漫性暗紅色出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表面及切面呈暗紅色;腦膜血管擴張,充滿暗紅色血液;腎表面呈彌漫性暗紅色。
無菌采取犬的心、肝、腎等臟器做組織觸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有數量不多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多單在,少數兩個相連,菌端較齊,之后用莢膜染色;見有莢膜存在。根據發(fā)病情況、病理剖檢及實驗室檢驗,確診為產氣莢膜桿菌病。
(1)該病的病原是一種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大小為 3~8μm×0.5~1.0μm, 革蘭氏染色呈陽性的大桿菌。該菌廣泛存在于土壤、污水、人畜腸道及糞便中。該病例就是由于當時幾天陰雨連綿,牛場圍墻外臭水塘的污水滲到了青貯窖和黃貯窖中,導致奶牛食后死亡,犬又吃了病死牛的內臟致死。
(2)該病除犬發(fā)病外,牛、馬、羊、豬、禽也大量發(fā)病。一般呈零星散發(fā),個別的呈區(qū)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春秋季和陰雨天氣發(fā)病較多。據統(tǒng)計,該病的發(fā)病率只有0.41%~0.97%,但致死率高達91%~95.1%,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該病各種年齡犬都可發(fā)生,但青壯年犬的發(fā)病較多。該病的診斷難點主要是與多種引起動物急性死亡的病相區(qū)分,犬最易混淆的是犬瘟熱和一些中毒性疾病,如氟乙酰胺中毒和有機磷中毒等。因此必須經過實驗室檢驗才能確診。
(4)要銷毀病死動物尸體,不要隨便拋棄或喂犬、喂鴨。牛場要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無雜物、干燥通風,青貯窖和黃貯窖要遠離臟水坑;因潮濕污染的環(huán)境有利于產氣莢膜桿菌繁殖。消毒盡量用雙季銨鹽類或碘類消毒劑。
(5)由于猝死,該病往往得不到救治。即使發(fā)病較緩,因其主要是毒素作用造成的損害,也很難治療。只有早期發(fā)現,及早使用A型魏氏梭菌抗毒素血清才有可能治愈。對該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一旦在當地確診有該病的發(fā)生,應使用疫苗進行預防。目前已有多價魏氏梭菌滅活苗等疫苗可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