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和軍,周 溪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宜興 214231)
在骨科,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是施行上肢手術中較常用的麻醉法。羅哌卡因是酰胺類長效局麻藥,具有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阻滯神經興奮與傳導的功能等作用。但是,單用此藥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不佳,且導致阻滯不全的幾率較高[1]。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的效果良好、起效迅速、用藥后易將患者喚醒、不易導致呼吸抑制等特點,因此常用于對手術患者進行外周神經阻滯麻醉[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用不同劑量的右美托咪定+羅哌卡因對接受上肢手術的患者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
本研究中的30例患者均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江蘇省宜興市張渚人民醫(yī)院進行上肢手術及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患者,其ASA分級為Ⅰ~Ⅱ級。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和B組。在A組15例患者中,有男9例,女6例;其年齡為18~57歲,平均年齡為(32.2±9.6)歲。在B組15例患者中,有男8例,女7例;其年齡為19~55歲,平均年齡為(32.8±9.2)歲。兩組患者的預計手術時間均<4 h,均排除存在肝、腎功能異常的可能。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P>0.05。
在術前使兩組患者禁食8 h,在其進入手術室后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并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暴露其患肢同側的頸部,使其頭部偏向患肢的對側,在超聲引導下將穿刺針垂直刺入其斜角肌肌間溝的皮膚中,進針至患者出現(xiàn)異常的感覺且回抽無血液后為其注射麻醉藥物。為A組患者注射100 μg的右美托咪啶+40 ml 濃度為0.375%的羅哌卡因,為B組患者注射50 μg的右美托咪啶+40 ml濃度為0.375%的羅哌卡因。由資深的麻醉科醫(yī)師完成所有的麻醉操作。
1)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用藥后感覺神經、運動神經阻滯起效及持續(xù)的時間。2)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首次發(fā)生疼痛的時間(術畢至首次發(fā)生疼痛的時間)、術后VAS評分及術后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的時間(術畢至首次發(fā)生嚴重疼痛的時間)。3)評估對兩組患者術中鎮(zhèn)痛效果及肌松效果的總滿意率,評估標準是:1)非常滿意:手術醫(yī)師對術中患者鎮(zhèn)痛、肌松的效果感到非常滿意,術中患者自覺疼痛輕微,其未對手術操作造成干擾。2)滿意:手術醫(yī)師對術中患者鎮(zhèn)痛、肌松的效果感到滿意,術中患者自覺疼痛明顯但可耐受,患者對手術操作有一定的干擾,但尚可對其實施手術。3)不滿意:手術醫(yī)師對術中患者鎮(zhèn)痛、肌松的效果感到不滿意,患者自覺疼痛劇烈,嚴重干擾手術操作,無法對其實施手術。4)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發(fā)生用藥不良反應的情況。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患者用藥后感覺神經、運動神經阻滯起效的時間均短于B組患者,其感覺神經、運動神經阻滯持續(xù)的時間均長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后感覺神經、運動神經阻滯起效及持續(xù)時間的對比(min,±s)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后感覺神經、運動神經阻滯起效及持續(xù)時間的對比(min,±s)
組別 阻滯起效時間感覺神經 運動神經阻滯持續(xù)時間感覺神經 運動神經A 組(n=15) 8.1±2.3 8.8±2.5 422±40.3 492±50.7 B組(n=15) 9.5±3.4 9.3±2.6 384±33.6 452±45.8
A組患者術后首次發(fā)生疼痛的時間晚于B組患者,其術后的VAS評分低于B組患者,其術后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的時間長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鎮(zhèn)痛情況的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鎮(zhèn)痛情況的對比(±s)
組別 術后首次發(fā)生疼痛的時間(min)術后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的時間(min)A組(n=15) 546±48 2.6±0.3 1003±172 B組(n=15) 439±37 3.4±0.8 976±124術后VAS評分(分)
兩組患者術中鎮(zhèn)痛效果與肌松效果的總滿意率均為100%。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中鎮(zhèn)痛效果與肌松效果總滿意率的比較
A組患者在用藥后,發(fā)生血壓下降的患者1例,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3.3%。B組患者在用藥后,發(fā)生血壓下降、寒戰(zhàn)的患者各有1例,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6.7%。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是麻醉科較常用的麻醉法,主要是指在臂叢神經干周圍注入局麻藥,以阻滯神經傳導[3]。研究發(fā)現(xiàn),對患者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時使用不同劑量的局麻藥,所產生的神經阻滯效果也不相同[4]。右美托咪啶的分布半衰期為6 min,用其進行靜脈注射麻醉的效果較為理想。此藥具有鎮(zhèn)痛、抑制交感神經等作用。在對患者施行氣管插管、拔管時為其使用此藥,可抑制其應激反應的發(fā)生。在臨床上,右美托咪啶主要作為ICU患者的鎮(zhèn)靜藥和麻醉輔助藥來使用[5-6]。受到藥物相互作用機制的影響,在將右美托咪啶與其他阿片類藥物同用時,可適當?shù)販p少其用藥量。聯(lián)用右美托咪定與羅哌卡因對患者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可顯著增強麻醉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100 μg的右美托咪啶+40 ml濃度為0.375%的羅哌卡因對接受上肢手術的患者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可縮短阻滯其運動神經、感覺神經的起效時間,延長麻醉的時間,取得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1]蘇麗,楊光,張?zhí)m.羅哌卡因腋路連續(xù)臂叢神經阻滯治療肘關節(jié)術后疼痛的效果及對功能鍛煉的影響[J]. 中國藥房,2014,24(20):1860-1862.
[2]Marhofer D,Kettner SC,Marhofer,et al.Dexmedetomidine as an ad juvant to ropivacaine prolongs peripheral nerve block:a volun teer study[J].Br J Anaesth,2013,110(3):438-442.
[3]盧彬,余璇,周易,等.鹽酸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咪唑安定、以及杜氟合劑鎮(zhèn)靜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11(6):55-57.
[4]羅小會,廖琴,孫銘陽,等.0.75%哌卡因復合不同劑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6):570-572.
[5]周俊,王漢兵,林文靜,等.右美托咪啶對上肢手術患者羅哌卡因臂叢神經阻滯效果及上肢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1(1):84.
[6]張曉欣,朱小兵,戚志超,等.右美托咪定對上肢手術患者羅哌卡因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效果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2,33(15):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