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日前因為一張照片在香港引起不小的擔憂,該大橋的人工島防波堤被質疑遭海浪沖散。不過,香港路政署日前實地視察港珠澳大橋后,確定大橋沒有安全問題,防波堤也沒有被沖散。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澳門和廣東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全長近50公里,主橋全長約29.6公里,為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大橋于2009年開工,今年2月竣工,預計將于今年第二季通車,屆時穿梭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據(jù)港媒報道,有網(wǎng)民日前用無人機拍攝港珠澳大橋,并將照片傳到網(wǎng)絡,照片中的大橋隧道段東出入口人工島海堤,邊緣出現(xiàn)犬牙狀的參差不齊情況(右圖),與設計圖(左圖)不符。不少香港網(wǎng)民質疑人工島出現(xiàn)移位,擔心隧道會漏水。還有人擔心人工島可能出現(xiàn)較大沉降,令防波堤被沖散,堤石可能壓到連接人工島的海底隧道上方,影響結構安全。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8日解釋說,港珠澳大橋所處地方獨特,考慮到風浪方向才作出這樣的設計,隨機擺放弱波石就是原本的設計,這樣做有消浪作用,可保護島體。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不希望外界憑一張照片就懷疑工程設計有問題。
香港《都市日報》10日報道稱,香港路政署署長鐘錦華8日親赴珠海跟大橋管理局會面并登島了解防波堤情況,他9日向媒體表示,從不同日期拍攝的照片記錄顯示,防波堤剛建成時情況與現(xiàn)在相同,不存在被沖散的情況。他也進入隧道沉管視察,發(fā)現(xiàn)駁口沒有發(fā)現(xiàn)移位、裂痕和滲水等跡象,人工島防波堤和隧道沒有不安全的情況。路政署首席政府工程師江大榮解釋說,人工島前后兩端的扭工字塊(常用的預制混凝上異形塊體)看似散布海面,其實是安放在海底隧道沉管上方,以分散形式減輕沉管荷載,可保護沉管結構避免船只撞擊。由于沉管設計微微向海傾斜,故從上空觀看可見離岸越遠的防波堤,越少露出海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