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戰(zhàn)平口述 周羽兵整理
古藤州拱門原址在今藤縣人民政府大門東側(cè)。
從藤縣的建制沿革來看,隋朝就已經(jīng)設“藤州”,歷經(jīng)唐、宋、元朝仍用“藤州”地名,直到明朝才降州為縣,稱“藤縣”,“藤州”的稱謂長達786年。有一張珍貴的老照片,記錄了“古藤州”三個字被刻于古藤城南城門的拱門之上的史實。
這張老照片的拍攝位置,位于現(xiàn)藤縣人民政府大門東側(cè),即登俊路太平街(巷)、原藤縣人民武裝部舊址。據(jù)《藤縣地名志》插頁“輿界圖”佐證,藤縣人民武裝部的舊址為藤城城池之“城守”——即地方政府屯兵地點,而現(xiàn)藤縣政府大門右側(cè)為當時的“捕廳”(相當于警察署之類的執(zhí)法機構),與當時地方政府集各政府職能部門于一體的史實相吻合。這張老照片是1981年藤縣史志辦編撰出版的第一期《藤州史話》的封面,由時任藤縣建設委員會主任譚匯昌先生供圖。
老照片上的古藤城南城門的拱門古樸滄桑,城門上“古藤州”三個大字,行中有楷,楷中有行,古樸渾厚,遒勁有力,從中能看出一份含蓄的柔韌與圓滿。遺憾的是,大字左側(cè)題跋的人名和日期因歲月久遠而模糊,無法辨認。
但是從照片上可見,古城門上的“古藤州”三個大字下是“二天油”、“血中寶”六個廣告字。通過老照片上的建筑物光影比對,可推測出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為下午三四點鐘。城門下有一名行人匆匆而過,雖因照片老舊而無法辨認面容,但從其身穿厚衣服可推測,其時應為秋冬季節(jié)。再從行人不避忌拍攝者取景拍攝這一點來推測,當時的古藤城拱門為出入城池的主要通道。
經(jīng)查閱《藤縣地名志》等史料佐證,筆者獲悉上述拱門為距離當時古藤城城池的南城門不遠處的一個二進門(城池另外有東城門,即浮金渡口、光華亭的位置;西城門大概在水巷口的位置;北城門則在藤縣百貨大樓舊址補鞋巷附近)。
老照片里的拱門上的“二天油”、“血中寶”,均為當時廣州二天藥行的產(chǎn)品(二天藥行是廣州老字號,“二天堂”是其店名),這兩種藥前者為祛風活絡、消腫止痛的居家常備藥品,后者為婦女補血行氣的藥品,價格昂貴(每瓶價格超過一塊銀元,當時中等工薪階層的月薪僅為兩塊銀元左右)。這兩個藥品廣告被張貼于城門的拱門這樣的醒目位置上,顯然是得到當?shù)卣卦S的。后來,筆者查閱了《廣州文史》等大量史料,獲悉這兩個藥品廣告背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抗日故事。
廣東南海人江冷(1900~1976年),民國時期國立廣東中山大學的高材生。他畢業(yè)后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抗戰(zhàn)初期擔任《廣州日報》社長兼國民黨廣州黨部宣傳科科長,并擔任中共地下黨員梁燦文的秘書,長期配合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的宣傳??箲?zhàn)期間,通過江冷、梁燦文等人的努力,在廣州二天藥行的韋姓老板贊助下,中共地下黨編撰印發(fā)了一批《廣州方言抗日兒歌》宣傳小冊子。同時,江冷等人利用國民政府公職人員的身份,在兩廣各地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抗日宣傳,并取得了國民黨藤縣政府的支持。作為對韋姓老板的回饋,二天藥行的“二天油”、“血中寶”廣告得以張貼在古藤城拱門之上。如今留存下來的那張古藤城拱門的老照片,應該就是為了告知贊助商廣告張貼的位置,并給二天藥行存檔及報送當?shù)卣鏅n使用的。
據(jù)史料記載,《廣州方言抗日兒歌》宣傳小冊子里的每句歌詞的最后一個字押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至今藤縣一些高壽老人仍對小冊子上的抗日兒歌記憶猶新:“拍大肶,唱支歌,侵華日寇罪惡多……”(注:“大肶”,兩廣方言,即大腿的意思)。據(jù)老人們說,在《廣州方言抗日兒歌》小冊子的封底,還有廣州二天藥行的藥品廣告。
1944年10月4日,日軍入侵藤縣。從古藤城南城門的二進門至藤縣政府地段的商鋪,因墻上寫有抗日救亡標語而遭到日寇燒毀,建于明朝的古藤城南城門以及拱門從此消失,如今,我們只能在老照片中找到它們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