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晶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生活中,人們的需求多種多樣,但大致可以將它們分為物質(zhì)需求和精神需求兩個大類。物質(zhì)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它是低層次的需求,是比較容易滿足的,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崇尚和追求高級的需求即精神上的需求。而在人們追求精神需求的過程中,藝術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拿室內(nèi)裝潢來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經(jīng)濟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于是,有的人追求歐式風格;有的人選擇中式古典風格;有的人喜歡極簡風格;有的在色彩、材料上有特殊要求等等,而這些不同的風格都是藝術的功勞。其實,藝術化的生活就是對生活的一種關乎“美”的追求,這種追求可以說從人類文明誕生起就已經(jīng)開始萌芽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陶上便出現(xiàn)了最早的彩繪。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chuàng)作思想、風格、語言,這些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即是遠古人類追求生活藝術化的一種物化體現(xiàn)。這些圖畫無論是為了裝飾還是為了宗教儀式,都來源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藝術化生活的努力和追求。讓生活藝術化并不復雜,并不是說只有具有豐富物質(zhì)資源的人才能享受藝術,體會精神生活,只要人們有一顆真誠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心靈,一個追求生命價值與生活意義的靈魂,人人都可以讓生活藝術化。藝術化的生活是人類追求的高層次的生活形式,而實現(xiàn)這種形式的重要手段就是藝術設計,它是連接藝術和生活的橋梁和媒介。
實際上,設計和藝術并不是兩個等同的概念,藝術注重的是藝術家的情感和意愿的表達,它是感性的、主動的,而設計更注重的是用戶和社會的需求,具有技術性、科學性、實用性,它是理性的、被動的。美國一位設計理論家與評論家蘇珊·耶拉維奇曾為藝術與設計下定義:藝術是冥想,設計是協(xié)商。藝術可以是藝術家冥想的產(chǎn)物,是藝術家獨特個性的直接反映,是藝術家在自己世界里的獨奏。但設計卻是在不斷協(xié)商之中才能得到產(chǎn)生。但是,它們兩個卻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生活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要求,在追求藝術化生活的過程中,人們的審美需求也不斷上升。也就是說,在滿足了基本的使用需求之后,人們對精神需求愈加重視。因此,以社會需求為出發(fā)點的設計為了迎合市場,就不得不向藝術貼近,盡力設計出審美與實用相結(jié)合的作品,甚至有些設計作品直接能夠稱之為藝術品。藝術和設計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設計的藝術化使得設計師有了更多自我表達的空間,能夠融入自己的設計風格。有的設計師甚至對社會審美起到了引導作用,使自己設計的作品成為了一種藝術符號,反而讓市場來迎合自己的設計。
如前所述,用戶的需求是設計師設計作品時考慮的核心,因此,設計首先應貼近生活,具有實用性,以人的本體為出發(fā)點。例如設計椅子時,需要考慮人的身體構(gòu)造,設計出最舒適的靠背傾斜角度、座椅高度,扶手位置等。符合人性的設計一定是受大眾歡迎的。其次,設計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或象征意義也是消費者主要考量的因素。好的設計作品應該要有精神支撐,而本土的民族文化就是設計師可尋得的精神支撐。具有本土文化內(nèi)涵的設計產(chǎn)品也是易于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的。設計師應不斷發(fā)掘和提煉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新,使消費者獲得精神的愉悅和滿足。在立足本土文化同時也要學會與他國文化進行交流,吸收借鑒好的設計元素。
另外,人們對藝術化的生活的追求給設計作品提出了審美上的更高的要求,這就意味著設計師要將科學技術與藝術審美相結(jié)合,在作品呈現(xiàn)技術美的同時也要呈現(xiàn)出藝術美,給使用者藝術上的感染力。這無疑給設計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要將科學實用與時代審美價值取向以及設計師的個人意愿、設計風格全部糅合統(tǒng)一到設計作品中并非易事。好的設計師會對社會審美起到導向作用,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的作品本身成為一種象征或符號,賦予作品一種特殊的形象。這時,消費者所選擇的就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設計師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作品特殊的符號意義。
藝術設計需要設計師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權衡好一個度,這也是藝術設計中的“中庸之道”。太過理性,刻意迎合大眾,容易功利無自我;太過感性,只顧自我意愿的表達,容易使作品不易理解,畢竟藝術設計是供人使用及欣賞的。能在這種平衡之中,使作品在具有使用價值的同時,又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設計師一定是好的設計師。
在人類科學與文化都在進步與革新的時代,設計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脈搏,使設計作品體現(xiàn)時代的價值取向,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技能擴寬視野,并且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品味,學會否定自我突破自我,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推動社會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