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芬
要實現(xiàn)課程目標和落實教學任務,就需要每位思想品德課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導課的優(yōu)劣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新課改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要在有限的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無限的潛能,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盡可能深入地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此一來,教師如何在一開始就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將其盡快引導到教學情境中都有賴于導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導課雖然只是一節(jié)課的開頭部分,但是卻需要教師傾其智慧,凝聚心血,是突破新課改下思想品德課成敗的第一關。
教師的教學行為是由教學思想指導的,教學水平的高低往往取決于教師是否從主觀愿望上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在初到教師崗位上時,每個年輕教師都懷揣自己的教育理想去從教。然而隨著日積月累的重復,所教學生的層次不齊,愈加繁重的工作,教師們漸漸失去了當初工作的熱情,上課更加隨性,也不太重視導課的環(huán)節(jié)。
要提高導課環(huán)節(jié)的質量要求教師必須從思想上就重視導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所準備的一切都是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服務的。導課作為課程中必不可少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鳳頭”。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和準備,絕不能敷衍了事。教師不僅在課前要設計導課,在課后還應該反思實施過的導課,把導課看成是和所謂“正課”一樣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精益求精。
此外,教師在教學之余,還應當閱讀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從浩瀚的書籍中汲取最先進的教育思想,深入領會新課改的思想,把前沿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導課的設計工作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前進。
同一課不同框題要使用不同的導課方式。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一課《珍惜無價的自尊》總共包括三框內(nèi)容,分別是《1.1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1.2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1.3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三框都講自尊,如果教師都用一種類型的導課方式,學生就會混淆三個框題之間的關系。事實上,第一框講的是自我尊重,第二框講的是對他人的尊重,第三框講的是雙方之間的互相尊重。如果教師在導課的時候采用同樣的形式和同樣的思路,那么學生的感覺只會是導課很重要,而不能深刻體會自尊的珍貴要從三個方面去理解。如果一開始在導課的時候就能加以區(qū)分,學生在學習后面的內(nèi)容時就容易鑒別并有效地掌握。
例如,在講到有關自尊的三個框題:
第一框題: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教師播放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片段,讓學生重溫那個舉國歡騰,世人振奮的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學生觀看完視頻,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了以后,教師及時采訪學生,讓學生自己談談看到祖國向世界成功地展示奧運精神和華夏文明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學生紛紛回答:高興、激動、自豪、光榮……其實這就是自尊的所帶來的一種情緒。教師引導道:“同學們之所以會高興、激動、自豪、光榮,都是因為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了,而這樣一種感情概括起來就是民族自尊心。一個民族有民族自尊心,而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自己的自尊心,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p>
第二框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教師可以用了這樣一個《論丈不論里(理)》的故事來導入:一個小青年到了鄉(xiāng)下,因為不熟悉環(huán)境而迷路,剛好看見附近有個老人,就過去問路:“喂,到.,怎么走?”面對年輕人的不禮貌,老人也不正面回答,而是說:“還有三百丈。”年輕人不解:“別人指路都用里,到你這怎么論丈?”老人意味深長地說:“你既然無理,我當然也就無里(理)了?!睂W生意識到,這里的“無理”其實是說年輕人沒有尊重老人,所以老人也沒有坦誠相告。因為不重尊他人,自己的事情也沒有辦成,這恰巧說明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即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第三框題: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教師提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但是并沒有自己講,而是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回顧語文課上學過的內(nèi)容來復述晏子使楚的故事。教師分別叫三個學生完整而連貫地向大家講述了這個故事。學生聽完故事后,教師問道:晏子為什么要從大門進而不從狗洞進?學生討論后回答:“因為楚國不尊重使者在先,而晏子是齊國的使者,不僅代表著自己的尊嚴,也代表著國家的尊嚴。不論從國家利益來說,還是從個人人格來說,都不能從狗洞進?!?/p>
教師總結:“晏子最后用機智的方法諷刺了楚國國王,也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別人,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也無法得到他人的尊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p>
通過這三個不同的導課方式,可以明顯感覺出,第一框題的導課重在讓學生從感性的角度先去體驗自尊,然后再導入到理性地認識自尊。第二框題的導課重在讓學生認識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所以選取的是不尊重他人而未能完成事情的例子。第三框題的導課從國與國交往的角度來切入,不尊重他人的外交往往也無法得到別國的禮遇。三個框題各有側重點,使學生不容易混淆,而且還能從一開始就弄清楚三者之間的關系。
導課的好壞可以說直接影響到這堂課效果。當前,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教學對象在不斷變化,教學實踐在不斷發(fā)展,更多的課堂導課藝術策略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摸索、不斷創(chuàng)新。
[1]朱永兵.《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導入技巧》[J].《文科風采》2015.07.
[2]魏鳳平.《例談新課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