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卿
高考試卷中有兩種題,一種是選擇題,一種是綜合題。選擇題一般占40分左右,綜合題也占40分左右,選修占10分。在考試中,選擇題和綜合題同等重要,但綜合題更能體現(xiàn)新課程考試大綱的要求,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各項能力。綜合題往往考查學生的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等等。
高考綜合題往往采用新的素材、新情境,經(jīng)常以社會的熱點問題甚至是焦點問題材料出現(xiàn),這樣的題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正體現(xiàn)了高考對人才的的選拔性特征。學生初看感覺很陌生,不知如何下手,但只要掌握了解答綜合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就會迎刃而解的。結合這幾年的教學,我認為首先要仔細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然后認真審題,分析出問題考查的知識,運用規(guī)律和本質,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最后,按照題目要求作答。具體地說,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綜合題的材料有文字或者圖表。做題中,我們要盡量從中挖掘有效信息并做好批注,以便解題時可直接應用。但有些信息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直接給出的信息在解題時可以直接應用,甚至有些材料本身就是答案,間接給出的信息則需要我們進行分析探究得出其中隱含的意義或有助于解題的內容。當然,還有些信息是干擾的或無用的,我們要善于辨別去偽存真,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高考題中的材料很多是新情境,新事例,新概念,讀一次可能不太清楚,獲得的信息量很少,需要我們反復閱讀仔細分析?;蛘哂行┎牧闲枰覀兿茸x問題,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分析??傊屑氶喿x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文字材料一般包括試題的條件,考查的知識范圍,考查的意圖,考查的內容的屬性等。解讀文字材料要抓“關鍵詞”。關鍵詞如:時間(日期、季節(jié)、地質時期等)、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產業(yè)類型(農業(yè)、工業(yè)、第三產業(yè)、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等等)。并且通過這些關鍵詞還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自然地理知識或人文地理知識還是區(qū)域地理知識,是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知識,以便確定知識范圍。
圖表材料一般以地圖和圖表的形式出現(xiàn),常見的地圖有政區(qū)圖、地形圖,圖表有各種等值線圖,關系圖,表格等。圖表信息的獲取是要將表示的事物,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等轉換成文字信息。如對政區(qū)圖的閱讀,要看其經(jīng)度、緯度、輪廓形狀、特殊的地理事物等,這樣就能了解所示區(qū)域的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輪廓形狀等,并進一步地確定是哪個區(qū)域;對地形圖的閱讀,要看其海拔高度,遞變的方向,圖中的地理事物的分布,這樣就了解了本區(qū)的地形類型,地勢的起伏,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等;對氣候資料的分析,要看其最高和最低溫度出現(xiàn)的月份和其數(shù)值,以確定其所在半球和溫度帶,再進一步看其降水量及其最高最低值出現(xiàn)的月份在,最終確定其氣候類型并進一步得出其氣候特征等;坐標圖的閱讀,要看橫坐標縱坐標各代表什么,然后看曲線的變化情況,說明橫縱坐標之間的關系。
高考試題重點考查學生調動已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材料常與社會實際、社會熱點相結合。因此,做題中首先要根據(jù)試題創(chuàng)設的新情境新材料來明確試題的立意和設問,獲取有效信息(弄清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限定條件是什么,有沒有提示,從哪些方面回答),然后回歸教材,看題目涉及哪些已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等,將試題與教材有關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再以教材的原理、規(guī)律和模式為理論基礎進一步仔細分析材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深入進行延伸與拓展,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對策。
考試中做到以上兩點并不代表能得高分。有些同學既能認真審題,能充分獲得有效信息,并能與書本知識相聯(lián)系,拓展思維,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但得分仍不夠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是缺乏科學、邏輯、全面的答案表述。
1.思路要清晰,答案要全面 在將問題、材料與所學知識聯(lián)系分析后,要理清頭緒,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思考,而且答案的要點間要有清晰的層次。確保答案全面、完整、簡明扼要,避免失分。切忌長篇大論,想寫什么就寫什么。2.語言要準確,書寫要規(guī)范 在回答問題時,語言要精煉,不說廢話,盡量使用專業(yè)術語。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專業(yè)術語。在回答問題時,必須使用專業(yè)術語,如回答地形特征時要從地形類型、海拔、地勢的高低起伏等方面表述;回答河流水文特征時要從流量、汛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幾方面回答。另外,書寫規(guī)范與否也是影響得分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