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光,任雅琴,龍秋生
(1.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50;2.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3.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中國老齡化、少子化社會的到來,父母對獨生子女的過度保護和溺愛,使得為數(shù)不少的獨生子女出現(xiàn)了某些性格上的偏差,校園霸凌成為當代中國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縮影,校園霸凌話題再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017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fā)〔2017〕35號)明確指出,學校教育領域要及早發(fā)現(xiàn)、干預和制止校園欺凌、暴力行為的發(fā)生。[8]學校體育作為一種集娛樂、趣味和身心健康教育于一體的身體活動形式,在預防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和心理干預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從學校體育身心健康促進的角度,對校園霸凌問題予以關注,積極發(fā)揮學校體育對學生行為習慣、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功能,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提供一定參考。
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等學術期刊數(shù)據(jù)庫,檢索以校園霸凌、校園欺凌、學校體育、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等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初步搜集文獻資料30篇,重點參考5篇文獻。
通過隨地走訪和電話訪談等形式,對校園霸凌現(xiàn)象發(fā)生的廣州15所中小學進行了實地調查訪談。并對后續(xù)學校采取的措施及學生的反應進行跟蹤調查。
針對廣州市15所中小學的調查訪談發(fā)現(xiàn),目前校園霸凌現(xiàn)象并非偶發(fā)事件,而是一種長期且多發(fā)事件,在廣州中小學校園中普遍存在。但是由于校園霸凌問題隱蔽性強,受欺凌學生一般只有出現(xiàn)嚴重問題時,才會告訴家長或被學校發(fā)現(xiàn),因此,當前媒體和網(wǎng)絡傳播的校園霸凌事件僅是冰山一角。實質上,校園霸凌現(xiàn)象是一個世界性教育難題。《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6)》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具有地域范圍廣,覆蓋面積大且頻次密集特點。根據(jù)教育部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僅2016年5月到8月就接到上報的校園霸凌事件68起。[1]全世界范圍內的校園霸凌事件更是較為普遍。[2]《美國中小學教育研究調查報告(2011-2016)》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約有1/4的學齡兒童長期遭受校園欺凌,牽扯進校園霸凌事件的學生,占中小學生總人數(shù)的30%以上,也就是說,在美國中小學有1/3的學生成為校園霸凌事件的直接或間接參與者[1]。
挪威學者Dan Olweus認為,青少年處于身心發(fā)育階段,其道德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因此,極易受暴力影視作品、父母語言行為和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形成恃強凌弱,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征,進而形成校園霸凌現(xiàn)象。 分析校園霸凌現(xiàn)象的成因,首先,家庭是校園霸凌現(xiàn)象形成的首因。因為青少年學生人格的養(yǎng)成與家庭、父母密切相關,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影響起著決定性作用。校園霸凌本身就是中小學生的一種社會學習行為。如果父母從孩童時期的照顧就帶有敵意、不負責任和冷漠,動不動就對孩子施以家庭暴力,讓孩子與社會的互動一直處于負面狀態(tài),那么孩子進入校園后對他人肯定懷有敵意,進而形成傷害自我或他人的行為。調查發(fā)現(xiàn),校園霸凌學生通常都有攻擊前科,而攻擊行為的發(fā)生本身就是從模仿開始,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經(jīng)常采取斥責、懲罰和冷漠等方式、手段管教子女。這些在家庭中得不到關懷,甚至遭到虐待的孩子極易將家庭痛苦轉嫁他人,尋找情感的宣泄,校園霸凌事件就在所難免。[3]
其次,學校教師是校園霸凌事件的第二責任主體。青少年身心成長都處于發(fā)展階段,缺少正確的社會認知能力。進入校園后,受學校教師影響至深。如果學校教師選擇一味地錯誤管教或體罰,語言暴力等管教方式,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尤其是同學間校園霸凌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而教師不加制止,甚至包庇或縱容霸凌學生,而忽略受欺凌者的感受,很容易給其他學生留下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3]特別是學校教師對成績優(yōu)秀與較差學生的區(qū)別對待現(xiàn)象,排斥、放任甚至體罰與霸凌相關的學生,更是加劇了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
最后,社會、校園環(huán)境是校園霸凌現(xiàn)象發(fā)生的第三責任主體。社會風氣、電子游戲和小說、影視、動漫作品中大量暴力、血腥、打斗鏡頭的多層次出現(xiàn)會間接對校園霸凌事件產(chǎn)生影響。比如早期古惑仔系列電影就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建立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除此之外,在中國,社會戾氣、成人施暴行為在網(wǎng)絡上的傳播、“獨生子女”式的社會結構、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缺乏道德評價的學校教育等也都是導致校園霸凌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校園霸凌,實際上是一種學生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現(xiàn)象。它一直長期存在于校園中,包括肢體、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和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于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3]家長或老師大都以為這是小孩子不懂事而進行模糊化處理。事實上,校園霸凌事件較為復雜,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校園霸凌系統(tǒng)。從霸凌實施主體而言,它分為欺凌者、協(xié)助者、附和者等。從霸凌對象而言,它分為被欺凌者、保護者和旁觀者等。前者是發(fā)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或者支持欺凌者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等。后者則成為被欺凌對象,其中有保護被欺凌者的保護者和喝止者,負責安慰、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欺凌行為,但通常這種情況并不多見。[3]旁觀者則主要是置身事外的學生,也有些是害怕幫助受害者會讓自己受到欺負而假裝旁觀。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后,如果欺凌者未能受到應有懲罰或懲罰并不得當,當受欺凌者轉學或住院等無法來校上課時,欺凌者便可能從旁觀者中挑選下一個目標。[3]針對當前校園霸凌現(xiàn)象,結合前人研究結果,本研究將校園霸凌現(xiàn)象劃分為肢體霸凌和心理霸凌兩類。
3.2.1肢體霸凌
肢體霸凌(physical bullying)包含撞、踢、捏、推、抓、用拳猛擊、拉頭髮、反鎖房間、吐口水及其他對身體的攻擊。由于青少年學生的身體攻擊行為不知輕重,極易對受欺凌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而且肢體霸凌行為一般發(fā)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完全不對稱的學生之間,通常是一個學生長時間并重復地暴露于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身體攻擊行為之下,造成身體傷害的可能性極高。[3]臺灣兒福聯(lián)盟針對臺灣校園霸凌事件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臺灣至少有2萬個“校園小霸王”經(jīng)常會對同學進行“肢體霸凌”。這類霸凌最常出現(xiàn)在初中生身上,手段非常殘暴,會讓被打學生每天活在恐懼里,甚至留下傷痕與永難抹滅的心理傷害。更可怕的是,統(tǒng)計結果表明,曾是校園小霸王的男孩通常到24歲為止,有60%的人至少會有一次犯罪紀錄,有40%的人有高達3次或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遠比不會霸凌小孩的10%犯罪紀錄高得多。[4]
3.2.2心理霸凌
心理霸凌(psychological bullying)包括兩類:一是言語霸凌,包括辱罵電話、勒索金錢、使用性暗示語言、惡毒評論、中傷(name-calling)、匿名傳送帶有病毒信件訊息、惡意戲弄、散布不利謠言等;二是非言語霸凌,包含操作破壞人際關係、用詞粗魯、忽視或孤立被害者(此亦稱為關系霸凌)。[5]此外,近年來透過電子郵件、網(wǎng)絡、移動手機等科技途徑進行惡意騷擾的網(wǎng)路霸凌(cyber-bullying),在數(shù)量上已快速增加,這種霸凌雖然不會給孩子造成身體傷害,但是帶來的創(chuàng)傷的速度、程度不可小覷。
學校體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校園霸凌行為成為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夢魘的情況,學校體育作為一種集娛樂、趣味和身心健康教育于一體的身體活動形式,通過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健全人格道德等方式,在預防校園霸凌現(xiàn)象發(fā)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見圖1)
圖1 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預防校園霸凌示意
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好的體育行為習慣讓學生健康快樂地生活。體育課是通過身體活動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來實現(xiàn)體育品德、運動技能和健康行為“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它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校園小霸王而言,盡管他們能夠欺凌同齡或低齡同學,不畏懼其他學科教師,對于體育教師,他們通常都懷有敬畏之心,更愿意接受和樂于參加體育活動。因此,學校體育教育在這些學生身心健康促進方面就具有其他學科教師(甚至是班主任)都無法企及的優(yōu)勢,而且由于他們天性活潑好動,平時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在體育課學習中充分暴露,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借助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起到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身體觀、競技觀和規(guī)則意識,進而促進潛在校園霸凌學生向更加積極健康的身體行為習慣方向發(fā)展。
大多數(shù)的體育項目都是以團隊協(xié)作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和運動技能學習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教學要求,靈活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在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6]這樣既有利于潛在校園霸凌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又有利于性格孤僻、內向學生性格的塑造。尤其是體育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既可以啟發(fā)學生發(fā)展不同的身體能力,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也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分工合作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增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
健全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體。遭受校園霸凌的學生普遍身體素質較差。因此,強健體魄,積極學習體育運動技能是預防校園霸凌現(xiàn)象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體育運動具有增強體質,發(fā)展身體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功能,具有其他社會功能無法比擬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促進作用。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既要注重體育運動對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注重體育運動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讓中小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團隊配合的歡喜,尤其是在完成身體動作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協(xié)調、默契、流暢和成功的喜悅。[7]其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變換不同的組織教法而帶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樹立學生的體育公平觀和道德意識,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健全的人格和道德觀,又習得了運動技能、鍛煉了身心,進而達到身心和諧與內外兼修的“立德樹人”目標。[7]這些體育教學內容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對校園霸凌現(xiàn)象的預防也有重要作用。
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人格障礙。體育運動作為積極、陽光、健康和綠色的身體活動行為,對于受欺凌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干預作用。如恐懼、消沉抑郁 、憂慮、自信心不足等。國外在對校園欺凌受害者進行心理治療時,就建議家長讓受欺凌者多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開朗心情,忘記不愉快的欺凌事情。因為體育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身體運動,既可以有效的塑造人的行為,也能促進人的身心健康。[7]尤其是體育游戲和競技運動,對于校園霸凌受害者心理障礙的治療具有積極效果。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受害者安全感和自發(fā)性,提高自我獨立性和消除緊張情緒,也有助于受害者融入班集體,建立同學友誼,進而提高自我認同感和價值觀。此外,學校體育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參加體育運動需要一定的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精神,總是伴隨強烈情感體驗和明顯意志努力。因此,學校體育的有效開展既有利于中小學生意志品質培養(yǎng),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公平競爭的道德品質和體育精神的發(fā)揚,具有積極而重要的身心健康促進作用。[7]
校園霸凌現(xiàn)象是當前中國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它產(chǎn)生于“獨生子女”式的中國社會結構、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缺乏道德評價的學校教育背景下,具有發(fā)生地域范圍廣,覆蓋面積大,且頻次密集等特點,對我國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產(chǎn)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學校體育作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預防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和心理干預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學校體育既可以通過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健全人格道德等方式有效預防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還可以通過體育運動對被欺凌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國際在線.“校園霸凌”已成世界性難題,看看國外學校怎么處理[EB/OL].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12/9811187.html
[2] 張慧敏.向校園欺凌說“不”[J].甘肅教育,2017(3):8-11
[3] 維基百科.校園霸凌的特點與原因[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WPnSCknncbAqpM5d1Tv-FFdFA2kzmJOLJszRJI2WFLxqReZvrlayL-OOybnbAZFVu4yOj
-JIqQ000KTwKd07oi9j3RExlmgB7MBIG5ycFMiN0qqDYvIpzj
ZEUwQnwax
[4] 汪敏.校園暴力多元治理路徑探索[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4):112-114
[5] 唐嘉儀.校園霸凌事件輿情傳播特點分析——以“中關村二小事件”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7(4):7-9
[6] 鐘小蝶.體育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研究[J].中國培訓,2015(6):195
[7] 百度百科.體育教學[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YSVGydLS233NpkyxJZPlV4m0ARisk8nwZFO16Z
0J15lhfto_TNS7HkOFdkhT208lzmtofGxCjOiqqKqyx-lz7k4qsAomQnNmIhvE5m2tru-b1y7ZgfuxpF86gSmSqP_
[8]人民網(wǎng).國辦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428/c1001-2924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