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亡有我在!”這是教育家張伯苓(1876~1951年)應東北基督教青年會演講時,所發(fā)出的振聾發(fā)聵的吼聲。這句話在東北各界引起了極大反響,就連張學良聽了這句話后,也深深折服,并且拜張伯苓為師,給南開辦學提供了大量資助。張伯苓因此成為日本人的眼中釘,意欲除之而后快。
東北淪陷后,日本軍部收買了一批漢奸到南開大學來搗亂,妄圖趁亂殺死張伯苓,被聞訊而來的東北軍趕跑了。
后來日本天津駐軍多田,猖狂至極,居然開著裝甲車進入南開大學,想要給張伯苓一個下馬威。張伯苓給天津市長打電話,要求他們出面干涉,可是等來的居然是一句:“你們不要妨礙日軍的行動,否則惹出事端,后果自負!”
政府消極應對的答復讓張伯苓氣憤異常,他從辦公室墻上取下一幅天津地圖卷起來就迎了出去。
裝甲車一直開到張伯苓的辦公樓前停下,但多田和他的手下并不下車,而是冷眼看南開師生怎么應對。張伯苓走到裝甲車旁邊,敲擊車窗,要司機下來。司機不明就里,茫然地走下來,張伯苓把天津地圖遞給他,揶揄道:“新來的吧?這不是日本兵營,這是南開大學。給你一份天津地圖,回去好好看看!”說完轉身而去。
日本兵哭笑不得,只得接過地圖上車。沒想到坐在里面的多田卻突然命令道:“向前開,朝著張伯苓撞過去。”
眼看一場慘劇就要發(fā)生,在裝甲車就要開過來時,張伯苓突然轉過身,憤怒地注視著裝甲車,那些不遠處的南開師生也迅速圍攏過來,緊緊地護住張伯苓。多田被南開師生同仇敵愾的氣勢所震懾,只得灰溜溜地離開了南開大學。
武的不成又來文的。
日本駐天津副領事梅津跟張伯苓打過多年交道,他深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中國人的靈魂。于是梅津主動找到南開大學,說是南開大學南面還有幾十畝空地,剛好可以栽種一千株櫻花。張伯苓趕緊讓人買了一千株桃樹,連夜種在那塊空地上。等到梅津將櫻花樹送來的時候,張伯苓說那塊空地已經(jīng)種上了桃樹,并且告訴梅津,桃樹有驅鬼辟邪的作用。這兩年南開大學不太順利,經(jīng)常有一些鬼魅前來搗亂生事,希望這片桃林能壓壓他們的邪氣,給南開帶來好運。梅津哭笑不得,只得悻悻而去。
作為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科班出身的軍人,張伯苓本來與教育毫不沾邊,但他親自感受到清政府喪權辱國帶來的民族危機感后,毅然辭去軍職,轉而投身教育,期冀教育救國,給國家培養(yǎng)人才,從而達到開化民智之目的。事實證明,張伯苓作為民國民辦教育的典范,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人才,周恩來、梅貽琦、曹禺、吳國楨等人都是他的杰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