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陸杰 趙愛民 丁曉紅(南通市中醫(yī)院 江蘇 南通 226009)
肛周膿腫是臨床常見肛腸科急癥,多因肛腺感染發(fā)展而來的肛管直腸間隙的化膿性疾患。其治療方式多以手術為主。術后換藥是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復發(fā)率[1]。
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口易被糞便及腸內(nèi)細菌污染,且創(chuàng)面大而深,愈合緩慢。我科應用祛腐生新膏聯(lián)合甲硝唑于肛周膿腫術后換藥,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7月—2016年12月于江蘇省南通市中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肛周膿腫患者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為肛周膿腫。手術方法為肛周膿腫一次性根治術。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n=48)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血常規(guī)、二便常規(guī)、大生化、凝血指標、感染前四項及心電圖、胸片以排除手術禁忌。術前6h前禁食,并予以開塞露納肛。所有患者均行腰腧穴麻醉,并行一次性肛周膿腫根治術,低位膿腫切開引流,高位膿腫行切開掛線術。術后24h禁止排便,予以抗生素抗炎7d。所有患者從術后第2天溫水坐浴 2次。觀察組患者創(chuàng)面用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湖南科倫藥業(yè),國藥準字H43020445)沖洗后,用祛腐生新膏(藥物組成: 丹參、當歸、血竭、蜈蚣、沒藥、白芷、紫草、輕粉、煅龍骨、熟石膏、枯礬、珍珠粉、甘草、冰片、香油、蜂臘)紗條覆蓋創(chuàng)面(南通市中醫(yī)院,批號Z04000446)。對照組患者創(chuàng)面予以甲硝唑溶液沖洗后,予以依沙吖啶溶液(廣東南國藥業(yè),國藥準字H44024650)紗條覆蓋創(chuàng)面。最后均用外用紗布加壓包扎。兩組患者換藥2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3d、10d、18d時術后疼痛、肉芽生長情況、平均愈合時間、不良反應,并予以評價,記錄患者術后手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并比較。
1.3.1術后疼痛評分[2]:采用VAS視覺模擬量表。VAS采用10cm長的直線,兩端分別表示“無痛”(0)和“最劇烈疼痛”(10)。被測者根據(jù)其感受程度,在直線上相應部位作記號,記號處為評分分數(shù)。見圖1。
圖1 VAS評估圖
1.3.2肉芽生長情況評分[3]:0分:肉芽生長良好,潰瘍面基本愈合;1分:肉芽生長旺盛,創(chuàng)面鮮活;2分:肉芽生長旺盛,創(chuàng)面平坦、淡紅;3分:肉芽生長緩慢,創(chuàng)面凹陷、灰暗。
1.4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第10、18天疼痛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n=48,)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n=48,)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第3天第10天第18天觀察組5.17±2.654.10±2.50*2.73±2.36*對照組5.19±2.655.04±2.204.27±2.26
2.2兩組患者術后肉芽生長情況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第10、18天肉芽生長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肉芽生長評分(n=48,) 分
表3 兩組患者肉芽生長評分(n=48,)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第10天第18天觀察組1.02±0.99*0.58±0.87*對照組1.42±1.071.10±1.12
2.3兩組患者平均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愈合時間(21.96±3.83)d明顯短于對照組(26.19±4.44)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出現(xiàn)3例肛周濕疹,觀察組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肛周膿腫復發(fā)。
根據(jù)肛竇感染學說及肛門直腸特殊結(jié)構特點,肛周膿腫被定義為由于細菌經(jīng)肛隱窩由肛腺侵入肛門直腸周圍間隙發(fā)生的化膿性疾?。?]。其病情發(fā)展迅速,若不及時施治,有導致膿毒血癥危險。手術治療是其治療的有效方法。一次性手術切開術指在肛周膿腫切開引流的基礎上找到感染肛腺,并將壞死組織及內(nèi)口一并切除。這使患者術后形成肛瘺的風險明顯降低,避免二次手術的痛苦,但其缺點是患者創(chuàng)面增大,延長愈合時間,切口有引流不暢的可能。術后換藥直接影響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如何加速肛周膿腫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創(chuàng)面愈合分為炎癥期、肉芽形成期及瘢痕期,肉芽形成期肉芽組織數(shù)量及質(zhì)量直接影響創(chuàng)面[5]。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認為,肛癰術后脈絡受損,血瘀氣滯,加之創(chuàng)面局部濕熱未盡,阻滯氣血運行,瘀血及腐肉不去,影響新肉生長。《外科大成》提出“腐不盡,不可以言生肌”。因此,治療法則為活血祛瘀、脫腐拔毒、養(yǎng)血生肌、燥濕斂瘡。
祛腐生新膏為江蘇省名中醫(yī)倪毓生老師繼承“蜈蚣餞”“生肌玉紅膏”“珍珠散”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經(jīng)驗創(chuàng)制而成。方中以丹參、當歸為君,丹參為活血消淤止痛之要藥,當歸為補血圣藥,善治血虛血瘀,二藥取其活血祛瘀生新之用。龍血竭、沒藥均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且沒藥可使經(jīng)絡氣血流暢,使毒邪不復留,與君藥合用,加強活血祛瘀生新功用,是為臣藥。蜈蚣走竄,善通血脈,是引藥入絡的佳品,輕粉、枯礬均為有毒之品,可攻毒祛腐,對外瘍腐肉未去之證有奇效。白芷可消腫排膿、勝濕止痛;紫草清熱解毒并可活血,善治瘡瘍濕疹,珍珠、熟石膏、枯礬、煅龍骨、冰片諸藥均有收濕生肌之效,以上共為佐藥。甘草有緩和諸藥毒性之用,上述是為使藥。香油、蜂蠟潤膚生肌并為賦形劑。全方有去腐瘀、生新肌之功,力專效宏。藥理學研究表明丹參、當歸具有抗氧自由基、Ca2+拮抗作用,可抑制炎癥細胞因子表達,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損傷,改善炎癥反應[6-7]。龍血竭中的抑菌成分羥基苯甲酸乙醋,對厭氧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8],蜈蚣蛋白酶解物可提高抗凝活性,其多肽單體抑制花生四烯酸和環(huán)氧化酶產(chǎn)生消炎鎮(zhèn)痛作用[9],珍珠富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促進上皮細胞增生,加快肉芽成熟[10]。龔旭初等試驗證明去腐生新膏作為中藥外用制劑可明顯增多毛細血管生長因子, 促進了創(chuàng)面愈合[11]。通過術后換藥發(fā)現(xiàn),單純依沙吖啶紗條外敷干結(jié)后只有引流分泌物作用,而中藥藥膏外敷可為創(chuàng)口連續(xù)提供濕性環(huán)境,隔離創(chuàng)面與外界的污染,并能有效保護新生肉芽組織。
肛周膿腫常見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厭氧菌為主[12],甲硝唑抗菌譜廣,且其副作用少,價格低廉,降低患者費用負擔,其藥理作用主要為抑制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從而干擾細菌的生長繁殖,最終導致細菌被殺滅[13],研究證明,甲硝唑沖洗切口可明顯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14]。
本研究表明,祛腐生新膏與甲硝唑合用,標本兼治,可較快促進肉芽生長,減少創(chuàng)面疼痛,明顯縮短患者愈合時間,且費用較低,患者接受度高,值得臨床推廣。
[1]毛錄英,代建華.肛周膿腫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 2017, 23(2):108-110.
[2]呂晨,鄒建玲,沈淑華,等.視覺模擬量表和語言評價量表用于術后疼痛評估的比較[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 2004, 4(2):214-215+219.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3.
[4]韓寶,張燕生.中國肛腸病診療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1:200.
[5]Han JG, Yi BQ, Wang ZJ. 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Plus a bioprosthetic anal fistula plug (LIFT-Plug):a new technique for fistula-in-ano [J]. Colorectal Dis, 2013, 15(5):20l-204.
[6]楊志霞,林謙,馬利. 丹參對心血管疾病藥理作用的文獻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2, 7(2):93-96, 114.
[7]劉醫(yī)輝,楊世英,馬偉林,等.當歸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 22(21):192-193+196.
[8]李艷紅,劉娟,楊麗川,等. 6種云南天然藥物對口腔優(yōu)勢菌的抗菌活性測定[J].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0, 28(2):199-202, 207.
[9]方秀桐,莫可元.蜈蚣的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13(18):32-34.
[10]莫明月,林江,韋明嬋.珍珠粉解毒生肌作用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 18(3):77-79.
[11]龔旭初,吳娓星,李虹,等.去腐生新膏治療慢性皮膚潰瘍臨床與實驗研究[J]. 江蘇中醫(yī)藥, 2006(1):23-26.
[12]張學誠,趙建新,陳建華.肛周膿腫患者病原菌及其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分析[J]. 河北醫(yī)學, 2016, 22(11):1 868-1 870.
[13]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1:102.
[14]郭鐵樺.甲硝唑注射液在感染傷口換藥中的應用[J].醫(yī)藥信息,2011, 24(9):5 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