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 張 雄 楊延寧 曹新亮 劉 斌 王簫揚
電類專業(yè)以工程實訓為為主,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具備設計、開發(fā)、應用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tǒng)的基本能力。實驗教學是促進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科學思維產生交叉符合作用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素質教育中有著特殊的地位[1],是培養(yǎng)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基礎,是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誕生的搖籃[2]。為了適應創(chuàng)新教育的需要,設計具有較強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的學科專業(yè)實驗項目,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和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實驗工程項目實現(xiàn)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電源電路、測量技術、傳感器技術、控制理論,根據選取方法的多樣化確定合適的技術方案。在整個實現(xiàn)過程需要建立學生團結協(xié)作和工程項目理念,從方案的確定、器件的選取、單元模塊的實現(xiàn)、系統(tǒng)拼裝、測試環(huán)境的搭建過程要求學生合理分工、明確目標,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和協(xié)作意識[3]。
圖1 系統(tǒng)參考方案
設計一個帶有自動過流、過壓保護功能的智能充電器,充電器輸入AC220V,最大充電電流2.0A(精度±0.1A),最大充電電壓DC6.0V。保持鋰電池放電電壓不低于2.8V,充電鋰電池電壓不超4.2V(控制精度不低于±0.1V),并以數字方式顯示的鋰電池當前電壓;充電器能夠恒定輸出DC5.0V,充電電流不限制,請自行設計切斷充電電源方法;充電器的轉換效率達到85%以上(見圖1)。
本實驗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工程實踐工程,需要經歷學習研究、方案論證、系統(tǒng)設計、實現(xiàn)調試、測試標定、設計總結等過程。在實驗教學中,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4]:
(1)學習掌握電源設計制作的基本方法,根據不同參數要求完成目標電源,注意在設計時元器件參數要求、電路的布局布線都會影響電路的功能和效率。
(2)學習電壓、電流檢測方法,與A/D轉換結合使用,在過程中可能需要有調理或放大電路來保障精度和滿足二者匹配。在選擇傳感器、MCU、A/D時需要了解他們的功能參數,盡量簡化電路。
(3)在通斷控制電路中可選擇三極管驅動繼電器實現(xiàn)。
(4)在電流、電壓程控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過程可采用由MCU輸出PWM波控制的方式,具體算法可參考PID算法。掌握一種簡單的反饋控制原理,在具體實現(xiàn)過程中學生自己確定參數。
(5)顯示、鍵盤、狀態(tài)指示燈及應急開關的設計中可自行選擇設計,在保障功能完整性前提下發(fā)揮、創(chuàng)新。
(6)在方案確定、電路設計、搭建組裝、調試中必須用標準儀器設備進行實際測量,標定記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誤差;為了確保調試的安全、合理,在調試過程中可設計調試方案輔助完成。
(7)在完成每個單元模塊組內同學需要及時交流溝通,說明進度、討論解決存在問題;在實驗完成后,可以組織學生以項目演講、答辯、評講的形式進行交流,了解不同解決方案及其特點,拓寬知識面。
在設計中,要注意學生設計的規(guī)范性;如系統(tǒng)結構與模塊構成,模塊間的接口方式與參數要求;在調試中,要注意工作電源、參考電源品質對系統(tǒng)指標的影響,電路工作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在
實驗過程從三個層次來逐步遞進,與實驗目標一致,有基礎、進階、最終要求[6],實驗三個階段要求如圖3所示。
圖2 實驗三個階段要求
具體實驗過程如下:
(1)了解AC/DC電路、鋰電池特性,學習如何控制恒流、恒壓方法和電壓、電流測量方法。
(2)選取合適的控制芯片、AC/DC電路、電流電壓測量方法。盡可能的滿足實驗設計要求,注意控制芯片的I/O口數量、復用功能,降壓電路元器件的參數要求,電壓電流測量精度。
(3)首先完成系統(tǒng)整體規(guī)劃,設計系統(tǒng)框圖,明確各個單元的連接關系。
(4)在完成AC/DC電路時需注意與控制芯片的配合實現(xiàn)電壓、電流可控。注意強電危險,實驗過程確保自身安全,電路沒有明顯錯誤方可通電。
(5)選擇電壓、電流測量傳感器時根據傳感器輸出信號類型、大小,設計合適的調理電路以滿足控制芯片對信號的采集,有需要的話可以增加ADC。
(6)設計反饋控制電路,選擇合適控制方法或算法,盡量滿足設計要求。注意在測試過程可選擇不同功率電阻代替鋰電池,以免損壞電池。
(7)考察恒流、恒壓充電速度與二者的波動范圍,如何達到響應速度快、波動范圍小的目標。
(8)構建一個簡易的測試環(huán)境,利用萬用表實時測試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電壓電流值與顯示值進行對比,并利用秒表記錄響應時間。此外,需要注意轉換電路的效率。
(9)撰寫設計總結報告,并通過分組演講,學習交流不同解決方案的特點。
實驗考核方式主要有“討論交流式”過程考核和“學生+教師”的結果考核相結合,而過程考核占總評的60%,結果考核占總評的40%,其中結果考核中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各占50%。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方法
考核依據:
(1)理論知識考察:涉及到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通過交流和提問方式評價。
(2)實物驗收:功能與性能指標的完成程度(電源轉化效率、測量精度、相應時間等),完成時間。
(3)實驗質量:方案的合理性,焊接質量、組裝工藝。
(4)自主創(chuàng)新:功能構思、電路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自主思考與獨立實踐能力。
(5)工程素養(yǎng):是否掌握到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工程系統(tǒng)概念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6)實驗成本:是否充分利用實驗室已有條件,材料與元器件選擇合理性,成本核算與損耗。
(7)實驗數據:測試數據和測量誤差。
(8)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的規(guī)范性與完整性。
以“智能充電器設計”作為電類專業(yè)的一個實驗項目,可以很好的鞏固理論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
[1]黃揚帆,甘平.電子類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9(03).
[2]謝志江,孫紅巖,蔣和生,等.案例教學法在工科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5).
[3]石會,鄧元慶,關宇,等.“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2年論文集[C].2012.
[4]張慶生.電子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A].2011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11.
[5]王新文.電子技術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A].2015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
[6]王立峰,劉大力,范長勝.深化高校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A].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升高等教育質量[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