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深圳市龍崗職業(yè)技術學校)
在教育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具有相當智力水平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卻大相徑庭;擁有相同知識和技能的人,在從事同一行為活動時,表現的出色程度不同,有時甚至相差懸殊,這就是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在非智力因素結構中,自我效能感是其中的核心。通過在職業(yè)教育領域的實際工作,深刻的體會到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升學失敗的經驗,公眾的輿論等使得他們自卑心理嚴重。他們大多對自己的能力沒有自信。所以,關注中職生的自我效能感是非常必要的。眾所周知,兒童的發(fā)展不僅僅單靠一方的力量,為此,在加強學校教育的同時,我們有必要研究影響學生自我效能感發(fā)展的其它影響因素,尤其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社會環(huán)境。中學生除了在校園生活就是在家庭中成長,與父母的頻繁接觸無形中受到了來自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嘗試探討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深圳市某職校幼師專業(yè)1~2年級的全體學生。學生平均年齡為17歲。采取集體施測法。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定量表EMBU在國內由岳冬梅修訂。適用于14歲以上各類人群尤其是普通人群。量表共66個題目,按頻度1~4分記分。該量表的父親量表有六個因子,分別是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和過度保護。母親量表有五個因子,分別是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過度保護,拒絕、否認,偏愛被試和懲罰、嚴厲。信效度較高,適合被試使用。得分越高,表明父母教養(yǎng)其子女在此方面的程度越深。
1.一般背景資料統(tǒng)計
共發(fā)放4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22份,回收率為80.5%。其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161份,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161份。學生平均年齡17歲。父母學歷情況調查如下:
從表1中可知,調查對象父親的學歷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趨勢,即父親的學歷大都處于初中和高中,小學及以下與大專以上占比例較小。母親的學歷以小學和初中居多,高中和大專以上所占比例較小。其中父親學歷與母親學歷都以初中居多,大約占50%左右。大專以上最少,只有百分之三左右。另外,表中顯示父親的學歷以初中、高中居多,母親學歷以小學、初中居多。總之,幼師學生父母的學歷水平普遍低,父親的學歷水平稍高于母親。
2.幼師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級差異
幼師學生自我效能感沒有存在顯著差異,但是二年級自我效能稍高于一年級。一年級學生平均分為62.84,二年級為63.08。根據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總分為95分得知,幼師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
3.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注明:表3中﹡﹡代表具有及其顯著性差異,p﹤0.01;﹡代表具有顯著差異,0.01﹤p﹤0.05;因子Ⅰ(父)代表父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因子Ⅰ(母)代表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因子Ⅱ(母)代表母親的過分干涉、過分保護;因Ⅲ(母)代表母親的拒絕、否認。]
表3顯示,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中父親和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及其顯著的正相關。母親的過分干涉、保護,母親的拒絕、否認與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1.調查對象的父母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幼師學生自我效能感偏低
由于在調查數據中,父母學歷分布相差懸殊,未進行不同學歷層次在教養(yǎng)方式上的比較,但可以顯示出父母的學歷水平普遍偏低。調查問卷中所設計的學歷分五個等級:初中以下占過半,大專只有3~4位,本科學歷沒有。這是我在調查之前沒有想到的。而調查中也顯示出幼師學生更多表現出自我效能感偏低。這在本研究中并不能就此推出父母的學歷水平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但以往的研究均顯示出:父母的學歷水平與其教養(yǎng)方式呈顯著的正相關,即父母的學歷越高,越能表現出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而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顯著預測子女的自我效能感。這是在以后的調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
2.幼師二年級學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稍高于一年級
二年級學生自我效能感稍高于一年級學生可能是因為一年級學生剛剛經歷過中考的失敗、升學的挫折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如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自我效能感降低。而幼師二年級的學生已經過一年的專業(yè)學習,而這些專業(yè)課程主要包括鋼琴、舞蹈、美術、手工、心理學等,比起初中時苦學數理化、死背文哲史來說,這些課程既有趣又可以讓他們變得與眾不同,甚至成為他人羨慕的對象。在與學生的交談中,了解到學生覺得這些課程更適應他們,文化課很難學,而且舞蹈可以讓他們變得更漂亮,鋼琴使得他們更優(yōu)雅,手工、美術可以讓他們隨心所欲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他們更喜歡運用心理學知識去發(fā)現、解釋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在所有的課程中,有的學生文化基礎課成績并不理想,但是他們對舞蹈、鋼琴情有獨鐘,有的學生對專業(yè)理論課抱著應付的態(tài)度,卻能夠在舞蹈室里主動練習至筋疲力盡卻心甘情愿。跳一段優(yōu)美的舞蹈,彈奏一曲動聽的歌曲,而且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些都會讓他們無形之中產生了自信,自我效能感提高。
3.幼師學生一般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
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與以往關于普通中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父母若采用情感溫暖和理解的教養(yǎng)方式,就會尊重、信任子女,經常給予子女鼓勵;允許子女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重視培養(yǎng)子女的價值感和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與子女進行良好的溝通。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理解、信任和鼓勵程度比較高,孩子會在溫暖的家庭氣氛中獲得支持感。這種體驗能使孩子不畏困難,給他們勇氣、力量和自信,使他們克服困難,奮發(fā)向上。
母親的拒絕、否認是一種消極的教養(yǎng)行為,表現為母親常常拒絕女兒的要求,否認他們所做的一起,即使是良好的行為也得不到正面的強化,自我效能感降低。母親的過分干涉、過分保護也會使子女的自我效能感降低,母親過分的保護干涉子女所做的事,會使子女遇事膽小退縮,猶豫不決,擔心自己做不好!自我效能感較低。
總之,在家庭中,父母采用的不良教養(yǎng)方式越多,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低,父母采用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可以顯著的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參考文獻:
[1]辛濤,申繼亮.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學校因素關系的研究.教育研究,1994,(10).
[2]王艷喜,雷萬勝.自我效能感研究綜述[J].當代經理人,2006,(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