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寧
1 試驗目的
通過雜糧香谷的種植試驗,結合其生長特性,為今后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和大面積推廣提供可靠依據(jù)。為打造頂山雜糧品牌,調整團場作物種植結構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2017年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試驗地種植6畝香谷雜糧,目的是為了,充分掌握和了解香谷在本地的適應性、產(chǎn)量、效益、品質,加大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力度,達到致富職工群眾的目的;同時結合沙漠公路旅游線路的開通,以加快生態(tài)優(yōu)勢的轉換和推進綠色經(jīng)濟的崛起。
2 試驗基本情況
2.1 試驗香谷種子提供:奇臺縣老奇臺鎮(zhèn)牛王宮小雜糧。
2.2 試驗地點: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師182團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頂山科技示實驗示范園。北緯:46°41'47.7″? ?東經(jīng):87°53'19.45″
2.3 前茬作物:打瓜
3 試驗設計及種植方法及播前準備
試驗采用大面積示范,播種采取機器點播,行距30cm,株距10cm,播深2-3cm。播量:0.48公斤/畝。
3月15日進行機械破雪
4月10日機械撒施底肥:磷酸二胺22公斤/畝,腐殖酸鉀肥8.8公斤/畝。
4月20日機械整地
采用膜下滴灌種植模式:地膜使用寬度1.2m,厚度0.01mm,滴頭流量3.2L/小時,滴頭間距0.2m。
4 田間管理
4.1 播種日期
4月29日(膜下地溫達到20.7℃時)
4.2 苗后莖葉化學除草
當谷子3-4葉期時進行化學除草,5月27日使用藥劑2.4D異辛酯20ml/畝,苯磺隆15g/畝,人工噴施。
4.3 適時間苗定苗
早間苗、防苗荒,對培育壯苗十分重要,在谷子五葉前間苗較好。6月2日人工間苗,做到去小苗、弱苗、留大苗壯苗標準。每穴留苗1-2株,畝保苗株數(shù)25000株。
4.4 追肥滴水
生育期共滴水15次,總用水量970m?/畝,總共肥施肥7次,滴施慧爾滴灌肥25公斤/畝,尿素46公斤/畝。谷子進入分蘗拔節(jié)期,營養(yǎng)生長過與生殖生長加快,處于需水需肥臨界期,應加強田間管理。
4.5 病蟲害防治
6月22日對谷子上發(fā)現(xiàn)的棉鈴蟲進行防治。使用高效氟氯氫菊酯40ml/畝,進行人工噴施,防治效果明顯。
4.6 中耕
使用中耕機在生育期進行兩次中耕,有利于防止土壤板結,促進谷子根部生長,消除雜草,利于作物快速生長。
5 適時收獲
地膜谷子較常規(guī)種植谷子收獲早7-10天左右,谷子成熟后及時收獲,防止減產(chǎn),收獲過早會影響籽粒飽滿度,影響品質,收獲過遲,落粒嚴重,影響產(chǎn)量。
6 試驗結果分析
地膜香谷在本地區(qū)種植,作物長勢好,畝保苗株數(shù)25000株,分蘗力強,一般分蘗3-7株,成穗率90%。群體密度的提升,提高總產(chǎn),生育期明顯縮短。作物收獲后,應使用摟膜機對殘膜進行撿拾,減少地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