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康樂幼兒園 馮衛(wèi)娟
作為一名一線的幼兒教師,十幾年的工作經(jīng)歷早已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無論是經(jīng)驗還是教訓都是那么真實而深刻。在親身實踐中,原來接觸過的書本名詞有了實實在在的涵義,什么是“敏感期”、什么是“因材施教”,都變成了一個個生動的事例。
回憶中的那些孩子們,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敏感、有的憨厚……在和他們的相處過程中,我不斷調(diào)整著自己的認知與方法,在與形形色色的家長的溝通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慢慢地,我誤以為自己是很“懂”孩子的,明白他們做一些事情背后的原因,知道應(yīng)該如何引導他們。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那一年,我又接了一批新入園的孩子。在開學前,我詳細研究了每個孩子的基本情況,認真了解了每個孩子的特點,自信滿滿地準備迎接他們的到來??蓻]想到,這一批孩子中有個叫歷歷的小朋友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預(yù)料。他的各種行為、反應(yīng)搞得班上的教師們焦頭爛額,有時候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和活動的正常進行,我不得不把他從集體中隔離出來。似乎歷歷和大家處于世界的兩極,彼此能夠看到,卻誰也無法走進去。
一次上午的區(qū)域活動,大家都在自由有序地游戲,歷歷也在建構(gòu)區(qū)專心地玩插片。突然“嘩啦”一聲,他把所有的雪花片全都倒在了地上,拿著一節(jié)長長的插管在上面來回劃拉。他的這種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引起了很多孩子的注意,有的來“告狀”了,有的開始積極地收拾爛攤子。歷歷不干了,大聲哭鬧,嘴里嘟嘟囔囔著去推那些撿雪花片的孩子,眼看著一場“世界大戰(zhàn)”要開始了。我趕緊勸說那些熱心的孩子:“去做自己的‘工作’吧,我來幫歷歷收拾。”委屈的歷歷還是不肯撿,甚至把我撿回去的雪花片又倒出來,繼續(xù)拿插管劃拉。我拉著他的小手說:“來,我們一起把玩具撿回筐里。”他撅著嘴說:“那我怎么掃?。俊蔽覇枺骸皰呤裁??”他拿起插管又劃拉:“我掃地呢,撿起來就不能掃了?!编蓿瓉硭谀7鲁扇藪叩?,插管做笤帚,雪花片做垃圾。原來如此,我索性真的拿來一把笤帚讓他去樓道里掃垃圾,歷歷一下子就開心了。
就像找到了進入森林的小路一樣,我開始發(fā)現(xiàn)歷歷的另一面。他和其他孩子一樣好奇、好動、好模仿,就像《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的:“4-5歲的孩子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并樂在其中?!敝徊贿^他的方式有些極端,常常違背集體活動的規(guī)則。他會連續(xù)幾天“徘徊”在衛(wèi)生間,告訴我他要拉粑粑,其實是為了觀察蓄水池里的水如何沖刷大便池。看著水流嘩嘩地傾瀉而下,他每次都激動地鼓掌大叫。歷歷還會把固體膠抹到桌子上、衣服上,甚至是臉上,看看它們能不能粘住。還有一段時間,他沉迷于魚缸,他把不同的東西扔進去,觀察小魚愛不愛吃,還插了一根長長的管子,攪動魚缸里的水,看小魚逃來逃去。
由于歷歷從小沒有真正和其他孩子互動游戲過,對于“集體”“規(guī)則”的意識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他從來不覺得“別人的東西”自己是不能拿的,也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會影響他人。也正是這個原因,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不可自拔:一人一個紅燒獅子頭,他還要吃第二個,吃不到就嚎啕大哭;別的小朋友都睡著了,他突然開始唱歌,說“星光大道開始了”;有小朋友擋住了他的路,他什么也不說就拿起人家的胳膊狠狠咬了一口……
就像教嬰兒一樣,我拉著他的手慢慢走進集體生活,一點一點地摸索、嘗試。集體活動時我把他帶在身邊,隨時給予關(guān)注和引導,滿足他的心理需要;講故事時拉著他的手,當他坐不住開始亂晃或者要亂叫時,會輕輕摸摸他的背,或者摟住他,用自己的聲音把他的注意力拉回來。區(qū)域游戲擔心他沉浸于“自我”會影響到大家,會先把他送到他最喜歡的區(qū)角,布置一點小任務(wù),用鼓勵傳遞我的期待:“我一會兒回來看你啊,你一定會完成得很棒的!”
有一次做晨操,有很多家長圍觀,我把他放在第一排,悄悄地對他說:“寶貝兒,媽媽看著你呢,我們堅持做完,媽媽一定會很開心很開心的!”那天早晨,他破天荒地第一次沒有亂跑,專注地模仿我的動作,臉上露出鄭重的表情,讓我心里滿是感動:這個孩子,為了讓媽媽開心能這么努力,那一定是很深很深的愛吧!一旁有位家長對歷歷的媽媽說:“你家的寶貝今天很棒啊,這么認真!”歷歷激動得臉都紅了。
就這樣,一天一天、一點一點,歷歷開始接受我了,活動中他會不由自主地尋找我的陪伴,當我因為他的小淘氣對他皺眉頭時,他就用大大的、深深的眼睛盯著我,仿佛在想:她為什么不開心?看著看著,我就忍不住笑了,看我一笑,他會抱抱我、親親我。唉,孩子啊,我知道你在長大,可是你為什么長大得有點慢呢?沒關(guān)系,老師陪著你。他不會與同伴交往,我就拉著他的手一起去找朋友,告訴他:“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要用好聽的聲音問問他愿意嗎?!薄靶∨笥言诠ぷ鳎覀儾灰驍_他,輕輕走?!碑敯l(fā)生矛盾時,先引導歷歷說出來他的想法,然后再用他的方式去勸說他,也要勸說旁邊的孩子試著理解他。
漸漸地,歷歷從原來“游離”在人群之外到開始愿意旁觀小伙伴在做什么,面對問話也不再是答非所問或置之不理,開始愿意與人交流。又一次,他抱著活動室里的地球儀轉(zhuǎn)啊轉(zhuǎn),我問他:“你去過哪里啊?”他開始在地球儀上指他去過的地方,說到高興處,會加上動作和聲音:“我是坐飛機去的,我坐的是客機,還有直升機,螺旋槳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突突突……”小伙伴們也不再排斥他,因為我告訴大家他很聰明,和他做朋友,他會想出很多很多好玩的游戲。歷歷就像一滴花瓣上落下的露珠,慢慢溶入了我們的懷抱,但是依然保持著他獨有的芬芳。
和歷歷的相處給我上了一課,再遇到孩子的那些特殊行為,我都會努力去尋找屬于他們的“正常”途徑走進他們的世界,關(guān)注、觀察、理解、幫助他們。人們常常把孩子比喻成美麗的花朵,但我認為每一個孩子更像一本書,他們的作者、排版、印刷、裝訂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們要輕輕地翻、慢慢地看,才能發(fā)現(xiàn)每本書的不同之處、精彩之處,也才能真正解讀他們。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浸潤在日常生活中的春風化雨,點點滴滴留意、時時處處用心,“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身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常常為這些美好而純凈的心靈感動,能夠走近他們,聆聽他們,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的陽光下盡情地舒展、歡笑,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