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范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0)
1978年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改革開放后,我國政治經濟各領域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經濟體制改革來說,從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初步完成了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1992年,我國初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為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社會完成了由物資短缺到物資豐富的跨越式發(fā)展,人民生活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
伴隨著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同時,市場經濟的矛盾之一——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問題日漸突出。雖然自1993年我國出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來,陸陸續(xù)續(xù)頒布了一些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的法律,但是與經濟高速發(fā)展、經濟形勢日新月異相比,還遠遠不夠。[1]消費者權益得不到應有保護,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的立法現(xiàn)狀嚴重滯后,這樣的一對沖突,不僅阻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長遠發(fā)展,也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當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現(xiàn)狀可以歸為以下幾點:
我國當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體系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初期,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發(fā)揮了良好的作用,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但是,當前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市場經濟的多元化,市場主體的多樣化,營銷方式的復雜化,使得原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已經遠遠滯后于社會的發(fā)展,滯后于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要求。[2]
以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代表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例,這部頒布于1993年的法律,雖然在后續(xù)陸續(xù)加入了新的內容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但是還是難以現(xiàn)實需要。我國電子商務經濟蓬勃發(fā)展,消費者與市場企業(yè)的關系渠道進一步拓寬,新的消費形式出現(xiàn),新的消費者權益也隨之出現(xiàn),如在網(wǎng)購中,消費者的隱私權的保護問題,這在當今已成為網(wǎng)購者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嚴重問題。然而當前還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護網(wǎng)購消費者新的權益內容。
當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法律體現(xiàn)了在政府領導下的以一個部門為主,多部門各司其職的、相互配合的行政保護架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矛盾。一方面各部門分工不明確,難有主次之分,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規(guī)定不嚴格,這就導致消費者在維權時各部門相互推諉,難以具體找到相應部門。[3]另一方面,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法律對“故意拖延”、“無理拒絕”等只有內容規(guī)定,沒有具體處罰指標,舉證責任難以界定。這都影響消費者維權的效率和效果。尤其是跨地域的消費行為導致的消費者維權的效率和效果更加嚴峻。不理想的維權結果,往往使消費者望而卻步,這進一步打擊了消費者的維權信心。
當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都強調了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個體作為申訴主體提起訴訟,并要求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在相關法律中并沒有關于消費者集體的訴訟相關規(guī)定。
但是,在現(xiàn)實中,有較多的消費侵權事件是群體性的消費侵權事件,如京東售賣假虎牌水杯。這樣的集體性侵權中,單個消費者需要與強大的平臺對峙,一方面是進行舉證維權的難度極大,力量難以均衡;另一方面,單個消費者舉證維權會造成消費者重復維權,帶來不必要的社會重復成本。[4]
以上的諸多問題,集中體現(xiàn)了當前消費者維權難的問題,也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不利于全面深化市場體制改革和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因此,要迫切解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問題,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快完善立法內容,使消費者權益保護有法可依
立法機構要時刻關注經濟發(fā)展方向和經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對消費者權益內容的變化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要求要密切關注,及時結合市場經濟發(fā)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對法律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對關鍵性的界定要有量化標準,增強法律內容的可操作性,[5]使消費者在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法可依。這全面依法治國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第二,強化法律機構在消費者維權中的地位
要明確消費者維權部門,進一步增強法律機構在消費者維權中的地位,弱化行政機關在消費者維權中的地位,使得法律成為消費者維權的得力武器。這樣的設置不僅僅可以避免部分行政機關因為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不熟悉導致的低效、推諉等現(xiàn)象,[6]而且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消費者的法律觀念,促進公平公正的維權。與此同時,這樣的設置還可以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國,使法治成為市場經濟的良藥和助力器。
第三,強化集體維權的力量
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法律要完善與集體性侵權事件相關的權益維護程序,賦予消費者集體維權的力量,讓消費者集體在權利受到侵害時站出來代表全體受侵害的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7]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單個消費者力量薄弱和重復維權的問題,也可以信息互通有無,聚集消費者受侵害信息,便利舉證程序和舉證行為,從而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當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現(xiàn)狀急需改善。唯有對消費者權益加以重視并為其提供法律武器,才能重塑消費者對市場經濟的信心,才能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才能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