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勤(成都大學美術(shù)與影視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遠古時期的人的思想算作是人類命運長河的開始的話,那這個時期的思想是非常單純,非常稚嫩的,但同時也是天馬行空,充滿幻想的。像小孩子理所當然的想法一樣,以為畫個圈圈就能詛咒你,于是就在山壁上畫下了很多很多猛獸,想著接下來的狩獵一定能來個大豐收。 畫出龍和鳳,把他們當做是好運和吉祥的使者,甚至是可以帶領(lǐng)人們通向神界的祥物,會覺得真的有一天,他們會在龍和鳳的指引下通往神界,甚至說龍和鳳是根本不存在的的東西,只是因為他們對神界和美好的一種神往而臆想出來的一種形象??梢娝麄兊南胂罅κ嵌嗝吹呢S富多彩,并且天真而美好。真的和人的孩童時期非常的相似。
由此也可以聯(lián)想到孩子們天真美好年齡里的那份無窮想象力的珍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比我們要懂得美,他們對世界的感知不是思維,而是感官。通過視覺,通過嗅覺,通過聽覺,去感受,去想像。他們會常常看著一件事物發(fā)呆,其實發(fā)呆的同時也就是他們與自然對話的時刻。他們的感受是很純粹的感受,還未受到任何事物的影響,是對這個世界認識的最原始的狀態(tài)。這是不是就和遠古時期的人們的狀態(tài)是相似的呢。當人類剛剛來臨到這個世界,毫無生存經(jīng)驗,更別說是思維的成熟度。世界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也只能憑借視覺,嗅覺,聽覺來感知,慢慢積累經(jīng)驗。以至于能總結(jié)出鉆木取火,制造石器,餓了就去打獵食物,繁衍后代,維系家族。由于當時的想象力是單純而無盡的,也不會有多么玄乎其玄的理論,只是想讓自己能永生,單純而直接的表達永生。于是便有了想象中神,神可以永生,而找到通向神界的門就可以讓自己永生。這便有了西王母的形象,因為西王母可保長生不老。像這樣的形象經(jīng)常會在畫像磚,畫像石,或是帛畫中看到。以此表現(xiàn)人類對生的渴望,最典型的要數(shù)帛畫上的示意。在馬王堆出土的漢代T字形帛畫里就有很明顯的寓意,整幅畫分為三段分別寓意天上,人間,地獄。最上部是天堂里面繪有金烏太陽,入口處有人頭蛇身之人,是指引魂魄的使者。中部描繪的是墓主人的日常,有宴請賓客和車馬出行的場景。底部描繪的是地獄,裸體的力士站在兩條交身的大鰲上,雙手托舉著表現(xiàn)大地的白色物體。這其間騰躍的飛龍將三段緊密地連接,龍首的方向則指引著升天的方向,整個主題是引魂升天。單從這樣的物件的存在性來說就已經(jīng)很能證明古人的無邊想象力,還能把自己所處的世界叫做人間,并且還想象出了不存在的空間,還分成了天堂和地獄,這樣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和新穎。就像孩子的想象力一樣是出其不意的,是精彩紛呈的,是充滿神秘感的,有滿滿的生命力,這才是生命該有的樣子。
再繼續(xù)追尋的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古人不僅僅只有想象力,還同時擁有行動力。這一點是不是也和孩子很像呢,當孩子看到令自己喜歡的,好奇的東西時,他們似乎不會思考,也不會顧慮,而是采取很直接的行動,以此抓住自己想要的。說到這,我們不妨來談一談秦始皇的兵馬俑。都知道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到至今都還沒完全開啟,首先從規(guī)模上就能體會到秦始皇的氣度和野心。他的行動力在于,不甘自己的江山在死后就消失無存,想要死后也一樣享受自己的豐功偉績,于是便有了打造自己死后世界的想法。然而他的想法不會僅僅只作為想法,而是大張旗鼓的開始了他的筑夢道路,咱們先不說他的這種行為是褒是貶,僅僅從宏觀的角度來辨析他的行動力與孩子的行動力,就是直接而純粹的行動力。當然了,只要知道秦始皇兵馬俑的難度,都會不禁贊嘆,古人除了有智慧還有一股務(wù)實的干勁。每座陶俑在尺度上都接近于真人,真馬,由于是仿真陶俑,所以人物的面容,體態(tài),發(fā)髻,胡須,衣物,鎧甲,馬具,戰(zhàn)車等也都有很逼真的刻畫。但是由于規(guī)模太大,不能整體的用磨具去塑造,所以采用的是磨具塑形和手塑相結(jié)合的方式。把俑分成不同的部分,先分別制作,再套裝粘合成整體。像頭部和手部一般是采用模塑或者是模塑和手塑相結(jié)合的方式,但是面部的刻畫非常細致,為了體現(xiàn)不同的面部,所采用的是手塑的方法。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古人對一件事情的投入度是相當驚人的,要知道以兵馬俑的規(guī)??坍嬤@么多的人物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nèi)W習的。緊接著是頭頂?shù)陌l(fā)髻,還有穿著的棉袍,棉褲。這些都是先用泥盤塑,然后再用手塑。至于馬俑也是分塊制作,這樣分步制作后再逐步疊加,先是從底部開始慢慢的往上疊加。這樣奇跡般地工程開始于人們的思維,人們開放而自由的思維。所以說,盡管我們現(xiàn)在處在一個科技很發(fā)達的時代,但在某些方面,我們的思維不夠自由,不夠發(fā)散,不夠單純,不夠純粹,這是我們需要向先人和孩子們學習的地方。
這么看來,無論是人還是人類社會,都有他們的發(fā)展過程??此坪翢o關(guān)系,卻又有著絲絲縷縷的相似點。特別是在初始階段里對事物的好奇,對生活的熱愛。提出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找到這其中對未知世界的那股好奇和向往的勁頭,并將這樣的勁頭表達和應(yīng)用,真真切切的體會和感受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