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穴盤育苗是目前花卉生產上應用最廣泛的育苗方法,是園林綠化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為克服傳統(tǒng)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采用信息化手段,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開發(fā)仿真操作軟件,一一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以達到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花卉穴盤苗 自動化生產 信息化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21-0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途徑,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1]。穴盤育苗技術是當今花卉產業(yè)最重要的生產技術之一,是實現(xiàn)花卉商品化生產和工廠化生產的主要手段[2],穴盤苗可以直接應用到花壇施工?;ɑ苎ūP苗的生產從準備到出圃需要2-3個月的生長周期,每個工藝流程均對應不同的生產設施,無法在有限的課時中完成完整的、連貫性的操作。
為克服傳統(tǒng)教學受到的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團隊校企合作制作微課,開發(fā)花卉生產虛擬仿真軟件,建立花卉生產信息化教學平臺,最終構建“學”、“做”、“玩”有機結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課程分析
(一)教學內容
《花卉穴盤苗自動化生產》是園林綠化專業(yè)核心課程《花卉生產技術》中的教學內容,參考課時4課時。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花卉穴盤苗自動化生產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準備、播種、催芽、并盤和出圃。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園林綠化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穴盤育苗人工操作流程,完成了實際操作,但未接觸過實際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對自動化生產的整個工藝流程缺乏整體性認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差異,要注意“因材施教”。另外,學生對信息化手段極為敏感,在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玩”大于“學”,“形式”大于“內容”的現(xiàn)象,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關注。
(三)教學目標
基于教學內容和學情,確定知識目標是掌握針吸式播種機工作流程原理,了解并盤的目的,掌握成品苗的出圃形態(tài)標準,了解花卉生產安全操作規(guī)程;能力目標是學會選擇和混配基質,能夠操作針吸式播種機,能夠針對目標花卉種類,設定發(fā)芽室的適宜溫度、濕度,能快速找出無苗穴,完成并盤,能判斷成品苗是否達到出圃標準;素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認真、細致、嚴謹?shù)穆殬I(yè)素養(yǎng);養(yǎng)成安全、規(guī)范操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依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學情和課前預習考核評價結果,確定教學重點為花卉穴盤苗自動化生產工藝流程。由于針吸式自動播種機的操作原理較為復雜,播種機的精確排種受氣壓影響,氣壓過小會導致吸種受阻,氣壓過大可能會引起基質飄散,影響播種效果和進度,因此確定教學難點為針吸式自動播種機操作。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課前預習
課前一周,教師在藍墨云班課中上傳“花壇花卉穴盤育苗”微課以及學習要求。要求學生根據(jù)微課內容,提煉知識點,完成課后練習100題。
課前一天,教師通過云班課數(shù)據(jù)分析,檢驗學生預習情況,并查重。挑出易錯題(準確率低于50%)和難題(準確率低于20%),準備詳細講解,備課。課前準備考核評價,滿分10分。
(二)課中學習
應用“花卉生產信息化教學平臺”(以下稱“平臺”),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創(chuàng)設情境(參考時長:5min)
播放視頻:“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宣傳片(花壇設計圖為主)。
創(chuàng)設情境:連線花木公司項目經(jīng)理。語音: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將在中國北京延慶舉辦?;竟境薪訄@區(qū)內立體花壇的穴盤苗生產項目,需要大批園林綠化專業(yè)的技能型人才上崗操作,進行花卉穴盤苗自動化生產,完成該項目。
設計意圖:引發(fā)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知識學習(參考時長:40min)
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預習數(shù)據(jù)分析,查找易錯題和難題,進行針對性講解。
例1:針吸式自動播種機的精確排種受( )影響,過小會導致吸種受阻,過大可能會引起基質飄散,影響播種效果和進度。
本題考針吸式播種機的工作原理。云班課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本題正確率低于20%,屬難題。說明學生課前學習微課,未能完全掌握針吸式播種機的工作原理。
教師用“針吸式播種機的工作原理”FLASH直觀地講解針吸式播種機的工作原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復雜問題簡單化,增強學生自信心。
例2:針吸式自動播種機的操作流程是:①裝盤→②( )→③鎮(zhèn)壓→④( )→⑤( )→⑥覆土→⑦( )
本題考針吸式自動播種機操作流程。云班課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本題屬易錯題。教師播放微課中播種機操作的片段,讓學生認真觀察,引發(fā)思考,最終引導學生說出播種機操作流程,從而使其掌握該知識點。
例3:并盤的目的是( )和( )。
本題考查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從微課中提煉信息的能力。云班課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本題錯誤率較高,屬易錯題。說明學生課前學習微課,并沒能準確提煉出并盤的目的,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
教師播放微課中并盤的片段,讓學生認真觀察,引發(fā)思考,最終引導學生說出并盤的目的(100%有苗,長勢一致),從而使其掌握該知識點。
3.仿真操作(參考時長:60min)
依據(jù)穴盤苗自動化生產的5個工藝需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要點,分別設計了游戲仿真操作,共設置5個關卡,每一關正確操作后過關,進入下一關,如果操作錯誤,返回再次操作,直至操作正確。通過反復練習,最終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穴盤苗自動化生產工藝流程,突破教學重點。
【第1關準備】
要求掌握的內容:準備材料和工具,混配基質。
信息化設計:仿真操作軟件
準備材料和工具:分別點擊“材料庫”和“工具庫”,雙擊所 需工具和材料的圖片,點擊完成。
混配基質:選取所需材料,如草炭土點擊3次,珍珠巖點擊2次,表示草炭土和珍珠巖3:2比例混合。
【第2關播種】
要求掌握的內容:播種機操作7個步驟的名稱及順序。
信息化設計:游戲:“連連看”
1.給播種機操作7個步驟,準確命名
2.按照正確順序拖拽
正確命名和順序:裝盤→整平→鎮(zhèn)壓→點孔→播種→覆土→噴淋
【第3關催芽】
要求掌握的內容:發(fā)芽室的適宜溫度、濕度設置方法。
信息化設計:模擬操作。
選擇環(huán)境條件指標,在界面中通過加減,分別設置溫度和濕度。
正確設置:溫度25℃,濕度80%。
【第4關并盤】
要求掌握的內容:漏播檢測方法。
信息化設計:游戲:大家一起來找“茬”。
快速“掃描”穴盤中空穴,點擊提交。平臺計算最快速度,選出全班最佳找“茬”王。
【第5關出圃】
要求掌握的內容:花卉穴盤苗的出圃形態(tài)特征。
信息化設計:游戲:看圖“說話”
點擊“常見花卉穴盤成品苗圖片庫”,仔細觀察每張圖片中達到出圃標準的成品苗的形態(tài),在選項中找出形容其形態(tài)特征最符合的一項,即出圃標準。
仿真操作考核評價,每關10分,共50分。
4.實際操作(參考時長:45min)
(1)實操人員選拔:結合課前學習和課中仿真操作考核成績,達到50分及以上的學生,實際操作??己顺煽?,未達到50分的學生,反復練習,直到成績達標,方可實際操作。
(2)實操內容選擇:在仿真練習的基礎上,完成針吸式自動播種機實際操作,突破教學難點。
(3)實操要求提出:提前掌握花卉生產安全操作規(guī)程,穿工作服,戴手套。在播種車間使用播種機完成5個128穴穴盤苗的播種工作。
(4)實操成績考核:企業(yè)專家全程觀察,打分,記錄,點評,為課后拓展上崗操作人員選拔打好基礎。
實際操作考核評價,滿分40分。
5.效果評價(參考時長:30min)
構建以時間(生產流程)為主線的“平臺”+多元化評價主體的考核評價體系,貫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加入企業(yè)專家生動點評,促進校企合作。
(三)課后拓展
結合考核分數(shù)和企業(yè)專家點評,達到85分及以上的學生可以頂崗實習,在花木公司生產溫室參與2019世園會的花卉穴盤苗生產工作。
教師全方位分析信息化教學效果,從學生表現(xiàn)、成果展示、教師感受等方面與傳統(tǒng)教學進行對比,總結經(jīng)驗,查找不足,最終形成報告。
三、創(chuàng)新之處
(一)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
利用“平臺”,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角色轉變,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實現(xiàn)“翻轉課堂”。
(二)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
開發(fā)中職學校園林專業(yè)《花卉生產技術》微課資源,建立《花卉生產技術》信息化學習平臺,構建翻轉課堂模型,直接服務于教學實踐。
(三)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
運用趣味性游戲和帶入感強的虛擬仿真軟件,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課堂“有用”,“有趣”,“有效”。
(四)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
改變以往最后進行考核評價的模式,構建以時間為主線的“平臺”+多元化評價主體的考核評價體系,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環(huán)節(jié)層次化,評價結果客觀化。
參考文獻:
[1]賈志斌,楊巧玉.職業(yè)學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反思[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6:130-131.
[2]潘世民,樓枝春.園林花卉穴盤育苗的管理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0,2:71-73.
作者簡介:
包永霞(1984-),女,蒙古族,博士,北京市園林學校助理講師,主要從事花卉生產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