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鈺燊
【摘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多少好的文化傳統(tǒng)被傳承了下來,比如學會感恩,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愛國,禮貌待人,無私奉獻等等,而本文主要是從名人事跡以及書畫中去了解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歷史。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傳播并且落實。高中生這個時期的發(fā)展,更加需要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有著良好的品德,才能實現(xiàn)全面的發(fā)展。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高中學習中的一部分,幫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之外,從而提高綜合素質(zh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zhì),成為國家所需的有文化底蘊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中華歷史 名人故事
中華書畫藝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歷代優(yōu)秀書畫人物以傳承中華歷史文化為己任,苦攻苦讀,精益求精,為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書畫作品,令世人矚目,被稱為國寶。齊白石,是我國書畫的代表,尤其是他的“蝦”栩栩如生,一直都是我們研究書畫的重點作品,每一處細節(jié)都代表著齊白石先生對“蝦”這種意境的鉆研。而古代名人李謐是作品《青出于藍》中的人物,身體力行的告訴我們,沒有一輩子的老師,術業(yè)有專攻,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懂就問,虛心請教,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所以這種心態(tài)也是我們高中生必須具備的,敢于提問,不斷充實自己,成為學識淵博并且能夠舉一反三的未來人才。本文主要就是從齊白石的名畫“蝦”和《青出于藍》這則故事入手,深刻的解讀歷史中的文化,進而提高我們的思想認知。
1故事分析
首先是齊白石,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于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我們認識到齊白石,更多的是他的作品《蝦》,從他的每一件作品中都可以看出齊白石先生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齊白石筆下的蝦栩栩如生,而且富有生命力,可見他的造詣有多高。蝦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動物,但是因為蝦的構(gòu)造本身就沒有太多明顯的特征,所以刻畫的基本功要非常嫻熟,才能將蝦的大概形體表現(xiàn)出來。齊白石先生不光是給我們呈現(xiàn)出動人的水下世界,將蝦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繪畫的如此神韻,這是非常難的。齊白石藝術的內(nèi)在生命主要是富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淳樸的農(nóng)民意識,蝦這種動物通常在農(nóng)村的小河中會更多一些,而齊白石先生返樸歸真,崇尚這種農(nóng)村的生活環(huán)境,在刻畫下的時候,將墨綠色進行強烈的對比,而他的繪畫風格主要是片渾樸稚拙的造型以及筆法,給欣賞者以視覺上的沖擊。但是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幅畫僅僅將對象但大概形狀刻畫出來是遠遠不夠的,而齊白石先生就是將蝦群之間的彼此嬉戲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從中也給予了他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之間友好往來的向往。這種形式強化了情感上面的凸顯,相輔相成,也就促進了他的作品更加美好生動。在他40歲的時候,經(jīng)常是采用臨摹的方式來刻畫蝦,隨著模仿技術的不斷高超,在他63歲時,齊白石的作品畫蝦就已經(jīng)和主要描述的對象神似,但是畢竟是臨摹出來的作品,沒有太多的活力,因此他嘗試自己養(yǎng)蝦,進行每天的觀察,慢慢地在他的筆下,每一種蝦存在的方式都富有生命力。
書畫是我們高中生需要深刻解讀的,從中也體會到了畫者之所以能被我們記住,堅持每天都在嘗試同一件事,為了夢想不斷努力的精神是必不可缺的。同時古時的學者李謐,他的經(jīng)典語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是再告訴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態(tài)度很重要。以下就是著重分析這則故事的內(nèi)容。
南北朝時,李謐18歲就拜當時的大學問家孔璠為師??篆[也是當時最有威望的學者之一,學富五車,而且性格溫和,為人謙遜有禮,他的學生自然也都以他為榜樣,非常尊重他。李謐是他的學生,通過幾年的刻苦學習,知識也相當?shù)臏Y博,而且有過之而不及的趨勢。古代人很多都是比較重視層次關系的,但是孔璠則不然,有不理解的問題也會詢問李謐,這種行為在很多人看來會影響到老師的地位。所以問孔璠:“你做老師的倒要請教學生,就不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嗎?”孔璠卻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在不需要不斷的學習,我確實是他的老師,但是術業(yè)有專攻,并不是什么問題都能很好的理解,可能他的理解方式會更加的清晰,也確實給我分析的非常透徹,不是老師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誰懂得多,誰就可以成為對方的老師。也就出現(xiàn)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就古話。當然古時的學者就此也給予了肯定,孔子說過,后生可畏,《增文賢文》中也提到了長江后浪推前浪,都在強調(diào),學習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們都要不斷的去吸收別人的優(yōu)點來彌補自身的缺陷,這是一種必備的學習技能,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2心得體會
通過這些書畫名人事跡的解讀,給我們高中生更多思想上的沖擊。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都是精髓,從齊白石的蝦,再到李密孔幡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專注自己的目標,能夠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而對待學習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虛心求教,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可能都會是我們的人生導師,學校的老師給我們知識的傳遞以及價值觀的樹立,我們的家長告訴我們待人處事應該得體有分寸,周圍的朋友也在向我們傳達同伴之間的相互鼓勵彼此學習。所以我們身為高中生,即將畢業(yè),接觸不一樣的環(huán)境,認識到全國各地的陌生人,都不能停止我們學習的進步,以及為了目標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
3結(jié)論
綜上所述,解讀書畫名人故事,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不但能夠延伸自己的知識面,而且更多的是培養(yǎng)我們學習的正確方式以及態(tài)度,提高道德品質(zhì),從而強大我們的心里建設,學到老說到老,將這些意義深重的文化催促我們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