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符
摘 要: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法。朗讀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語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段;它是培養(yǎng)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能加強記憶,有益于健康;它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然而朗讀教學卻被我們放之一角,本文就朗讀的一些基本情況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朗讀;作用;教學方式;策略
在所有的語文教學中都要求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教學要求中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所謂“閱讀”就是“讀書”?!白x書”一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有這樣的解釋:“看著書本出聲的或不出聲的讀?!背雎暤淖x曰:朗讀,朗誦或吟誦;不出聲的讀曰:默讀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對其基本功的一個很好的訓練,而語感的培養(yǎng)與朗讀又密切相關,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傳統(tǒng)教學的法寶,也是我國幾千年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的方法?!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是朗讀與理解的關系。
一、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首先,朗讀是把握教材內(nèi)容的一種手段,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通過朗讀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義,對于文章的妙處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到,對于各種語文知識、技能的獲得也只有靠反復的朗讀,在不斷的語言感受中領悟。
其次,朗讀是培養(yǎng)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朗讀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讀書時就把辨形釋義、正音、識字有機結合起來,便能積累詞匯,熟悉句型,洗練語言,規(guī)范口語,能培養(yǎng)正確、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說話習慣。不僅如此,還利于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因為“讀”是前提,“讀”是接受信息,而寫作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如果沒有信息,處理信息就無從談起。當背過的東西,寫文章時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來,呼之欲出。前人所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正緣于此。
最后,朗讀能加強記憶,有益于健康。記憶是人腦的一種特殊功能,是人類儲存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朗讀能加深記憶,鞏固記憶,能呼喚人們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聯(lián)想記憶的作用。通過音韻調(diào)的變化可以產(chǎn)生一系列的聲音形象,并使之牢牢印入人們的腦海之中。朗讀可以通過視覺、聲覺、聽覺等器官的協(xié)調(diào)活動,把知識信息輸送到人腦的儲存區(qū)域,從而起到增強記憶和加強健康的作用。
二、朗讀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朗讀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文章是作者描寫現(xiàn)實、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寄托理想的物質載體。作者敘述一件事情,描寫一個人物,說明一個問題,論述一個道理,都是被一定的道義和社會責任感所驅使,為一定的道德理想、生存欲望所啟動的。因此,在作者的匠心妙筆之下,無不飽蘸著酣暢淋漓、強烈鮮明的愛憎感情。朗讀作品是一種感化、熏陶,讀好一篇文章會心蕩神弛。然而由于受傳統(tǒng)分析式教學模式的影響,朗讀教學在課堂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我從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唯恐學生不懂。拿到一篇課文,老師就用提問的方式進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問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疏通課文情節(jié)的需要。課文分析完了,課也就上完了。
第二,目的不明要求不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不少老師已開始重視朗讀訓練,但由于對朗讀教學的目的不明,對各年級朗讀教學的要求不清,只好采取隨意性的“濫讀”。
三、實現(xiàn)朗讀教學的對策
針對上面的問題,要想提高朗讀教學,有以下幾點對策:
(1)教師在課堂上要有充分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每節(jié)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不少于20分鐘。(2)要把學生學完課文后能否做到流利、熟練或有感情地朗讀,作為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指標。(3)逐步改革語文考試的內(nèi)容要把朗讀作為期中、期末考查評估學生語文成績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學生的閱讀成績必須包括朗讀成績。為了保證評估的科學性,應根據(jù)《大綱》對各年級提出的朗讀要求,制定具體的評估標準。(4)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朗讀訓練。每篇課文,都有它一定的教學目標,朗讀訓練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如第一教時的朗讀一般是為了學習字詞,讀通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nèi)容。第二教時的朗讀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一些內(nèi)在情感,第三教時的朗讀主要是幫助學生品賞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并通過朗讀積累語言文字,使課文中的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5)抓住指導的最佳時機,即興范讀。教師的即興范讀,不僅有生動、形象、富有啟發(fā)性的有聲語言,還有目光、姿態(tài)、表情、動作等無聲的體態(tài)語言。研究表明:大量的信息需要憑借面部和肢體動作這類體態(tài)語言來傳遞。教師在范讀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和老師一起對朗讀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這種感染作用是播放錄音無法代替的。(6)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首先,教會學生確定重音。通過訓練,讓學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動詞謂語,用作修飾的詞,對比的詞、比喻的詞,或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詞,要讀重音。另外,為了增強表達的效果,一些表示強烈的興奮或悲傷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輕讀的方法。其次,教會學生掌握速度。要通過訓練讓學生知道,表示歡快、激動、高興、憤怒的詞句,一般讀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憤、憂郁、抒情的重點句段,讀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課文朗讀中,要有快有慢,富于變化。最后,教會學生把握語調(diào)。語調(diào)是語音、語速、語氣的綜合反映,是一篇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通過訓練,在實際的朗讀中讓學生逐步體會到表示歡快的、贊美的、喜愛的、美好的情感的課文要讀得高昂激動、響亮明快;表達悲壯的、凄涼的情感的課文要讀得深沉舒緩。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都很重要,但多數(shù)農(nóng)村初中的語文課堂卻少了瑯瑯書聲,顯得單調(diào)枯燥。中學語文教材所選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文質兼美,是學生最好的范文。讓我們回歸文本,還學生瑯瑯書聲,使朗讀之花悄然綻放于語文課堂。讓學生讀出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讀出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讀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
參考文獻:
[1] 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新編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2] 葉瀾主編.新編教育學教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