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卓琴
摘 要 葉圣陶曾經(jīng)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對“讀整本的書”作了專門論述,明確提出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的主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185-01
整本書到底應該怎么讀?本人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大有成效。
一、找準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途徑
找到整本書閱讀的切入點,由此推及開來,告訴學生用什么樣的方式讀,讀什么,方能明晰閱讀的方向,達成能力目標。
(一)單元教學的拓展。必修教材的“閱讀鑒賞”部分是主體,閱讀的課文,以名家名篇為主,也有反映當今時代特色的作品。課文分單元編排,單元的組成兼顧文體和人文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單元重點,讓整本書閱讀和教材緊密聯(lián)系起來,既讓閱讀有教材做依托,同時也促進單元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作家作品的延伸。學習一個作家的作品可以讓學生讀該作家同一時期的作品,讀這一作家的其他時期的作品。比如必修一教材選入巴金的《小狗包弟》,學完之后,學生對巴金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他的《一百個人的十年》,對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回過頭來重新品評《小狗包弟》,理解作品,理解作家,就會有新的收獲。
(三)名著導讀的引領。必修教材的名著導讀部分包括“背景介紹”“作品導讀”和“思考與探究”三個部分。學生看了背景介紹,了解了作品的主要內容,就會引起他們的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好奇心,進而形成持久的閱讀興趣。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后,很快就能完成整本書的初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整本書,對整本書進行探究與思考,促進他們的思維碰撞,激發(fā)出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四)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高中生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有部分學生課后閱讀時間少,甚至沒有時間閱讀,這樣就容易出現(xiàn)閱讀參差不齊的狀況。為了減小閱讀時間不同帶來的閱讀差距,我們每周用一課時的課堂時間統(tǒng)一閱讀,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有一定的閱讀時間。
二、探索整本書閱讀的指導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敝挥幸龑W生建構整本書的閱讀經(jīng)驗與方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才能真正引領學生走進書本,消除閱讀障礙和疑惑,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一)學會分析作品。剛上高中的學生對作品的解讀略顯生澀,教師要教會學生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兩個方面對作品的重要情節(jié)進行細讀,從最使自己感動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反復閱讀品味,深入探究,理清人物關系,感受、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品味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等,進而把握作品的內容、藝術特色,獲得美的感受,提升品評、鑒賞能力。
(二)設置問題加以引領。布置給學生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讀,帶著目的讀。比如我們在開展巴金《家》的閱讀時,讓學生帶著這樣幾個問題讀作品:概括每一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用對偶的形式給每一章節(jié)擬寫一個標題;報告自己的閱讀結果(欣賞的語句、人物、情節(jié)等,讀后的感想、啟發(fā)等);與自己的家作比較,談談異同。在這些問題的帶動下,學生的思考有了一定的針對性,讀起來更得心應手。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讀思結合的好習慣。
三、適時檢驗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成效
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學生也樂于展示自己的收獲,反過來提升了閱讀的質量,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檢查讀書筆記。做好讀書筆記,可以積累好詞好句好段,感受作家的語言魅力,提升個人的語言感悟力;也可以在筆記中陳述自己的見解,表達各人對作家作品的認識。日積月累,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思辨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每周固定時間把同學的讀書筆記在班級里展示。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提升很快。
(二)利用探討交流課,發(fā)表感想,分享閱讀的樂趣,提升思考與探究問題的能力?!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作品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讀。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做安靜的聆聽者,適當?shù)攸c評、指導,控制好自己發(fā)言的時間和尺度,不能嚇跑學生的靈感和閱讀的積極性,不以教師的講解代替或限制學生的閱讀與思考。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在聽取了他人的看法后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三)改編課本劇或寫作延伸。每一部作品都能給我們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對感興趣的作品進行加工和改編,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把做作品以課本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或者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進行適當?shù)难由臁?/p>
總之,有效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途徑讓學生有興趣地“讀起來”,有計劃地“讀下去”,有目標地“讀進去”,有感受地“讀出來”。適宜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點燃讀整本書的熱情,給學生創(chuàng)設讀整本書閱讀的情境,看到整本書閱讀的良好成效。如此,學生定會愛讀整本書,會讀整本書,讀好整本書。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
[2]人教版必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