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花
[摘要]本文以新時代下互聯網給人們生活生產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影響為背景,指出網絡文化建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發(fā)揮網絡文化育人的功能,另外為了更好發(fā)揮網絡文化育人的功能,我們還要從外部環(huán)境和以及內部校風、學風、教風等方面作出很多的努力。
[關鍵詞]網絡文化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商品,現在出門再也不用擔心未帶零錢的尷尬局面,手機一掃立刻就能支付。對于學校教育,互聯網的普及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現在學生人人都有手機,甚至課堂上也不離手,面對這種情況,單純的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和育人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種新的形式下也帶來的嚴峻的挑戰(zhàn)。建立微信群等數字化互動媒體,讓網絡信息技術作用于學生管理,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以數字化的信息進行交流碰撞,讓網絡文化成為校園育人文化的重要途徑是當務之急。怎樣把握網絡文化的特征,發(fā)揮校園網絡文化的育人效果,不斷提高網絡文化育人水準,是當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急需解決的主要課題。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在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中要充分認識到網絡文化建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的建設來加強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去除網絡暴力等不良影響,凈化校園網絡文化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
首先,校園網絡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體現。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校要加強“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育人工作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重視網絡對師生所產生的影響,主動改善甚至去適應師生對網絡的需求,正視網絡文化育人,目前各高校以微視頻、微電影等方式進行的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積極利用互聯網給大家?guī)淼谋憷蜋C遇,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進育人的手段和方法,豐富育人的內容和形式,傳播正能量,宣傳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打造一批高校網絡文化傳播的端口和平臺。以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性來贏得師生的眼球,達到增強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的影響力、傳播力,使網絡文化育人的成效得以提升。
其次,校園網絡文化育人功能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舉措。
目前為止互聯網的覆蓋面越來越廣,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驚人,手機大部分已經成為智能機。學生作為互聯網用戶中一個大的群體,基本上達到人手一部手機,學生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也應該隨之改變,通過網絡進行教育的這種模式也貼合了學生網民的需求。但是互聯網的信息是錯綜復雜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成長期,他們的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近期發(fā)現的“校園貸”、“淘寶刷單”等不良行為的出現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完善網絡文化信息服務,維護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及時肅清校園網絡可能出現的不良信息,杜絕利用網絡侵害學生意識形態(tài),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樹立良好的理想和信念,是當下我們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職責,也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再次,實現校園網絡文化育人功能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必然選擇。
各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多為培養(yǎng)專業(yè)理論過硬的學術性人才或是技術技能型人才,不管是學術性還是技能型前提都是思想過硬。因此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培養(yǎng)素質和質量,是當前高校的首要任務。新形勢下就要求各高校加強思想道德交涉特別水果網絡道德的建設,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校園網絡文化,為社會培育更多思想優(yōu)良技術過硬的人才。高校要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網絡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強對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建設優(yōu)秀的校園網絡文化。
網絡文化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充分利用好網絡育人教育能夠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反之如果任其發(fā)展可能發(fā)生一定惡劣的影響。那么今后我們應該做出哪些努力呢?
(1)建設良好的校園及周邊環(huán)境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校園的整體布局和文化底蘊會對學生的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處在鬧市區(qū)和文化區(qū)域所培養(yǎng)的學生是有差別的。因此建設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這種文化氛圍時刻發(fā)生作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無害。
(2)加強校風建設,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校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好的校風能夠對不良的心里傾向和行為產生抵制作用,同時做好教風建設,言傳不如身教,教師首先要作出表率,為促進良好校風的建設奠定基礎,要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和學習,加強理論教育與實踐學習,明確現代人才的衡量標準。
(3)加強學風建設,建立以學生為本。只有把學風抓好,才能切實的杜絕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學習習慣,能夠更好的發(fā)揮整體效應。可以通過觀看影片以及每年的道德模范頒獎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和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行為,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在學生中形成良好風氣。
(4)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抓好宣傳這個抓手。這事網絡文化育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住學生。樂意利用傳統節(jié)日、紀念日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網絡形式布置作業(y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推進素質教育。另外,加大正能量的傳播,利用好各種宣傳媒介,讓其發(fā)揮優(yōu)勢作用。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發(fā)揮網絡文化育人的功能迫在眉睫,既要關注外部環(huán)境,也要注重內涵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