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ily
泰國位于亞洲中南半島中部,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安達曼海。西北與緬甸為鄰,西南與馬來西亞交接,東北毗連老撾,東南與柬埔寨接壤,以泰族人為主,生活著華人、緬甸人、馬來人、印度人、老撾人等的眾多民族。泰國以“千佛之國”聞名于世,素有“黃袍佛國”美譽,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佛教史的文明古國。在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有30,000多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輝煌的宮殿。泰國佛寺外觀造型宏偉壯觀,建筑裝飾精巧卓絕,享有“泰國藝術(shù)博物館”美稱,是泰國的國寶和文化的精萃。泰國90%的居民信奉佛教,民間藝術(shù)豐富多彩,是東南亞的旅游大國。
第一次來到泰國,首都曼谷當(dāng)然是必選的城市。它被譽為“天使之城”,是古典與現(xiàn)代的完美結(jié)合。既有高聳的大型建筑,強調(diào)著城市奇情與超越時空的景致,又有古老的廟宇香火鼎盛,青煙繚繞,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既有家一樣的溫馨暖意,同時又充滿異域情調(diào),神秘與探險俯拾即是。在曼谷大都市現(xiàn)代化的外表下,隱藏著大皇宮和玉佛寺這樣華麗的皇家寺廟,散發(fā)出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與此同時,從摩天大樓到永不停息的交通堵塞,以及無處不在的美食,無一不反映出這座城市的繁華與生機勃勃。
大皇宮是泰國歷代保存最完美、規(guī)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建筑宏偉,色彩華麗,雕刻精致,壁畫壯觀,而且風(fēng)景也很迷人,體現(xiàn)了精湛的園林藝術(shù),它位于泰國曼谷市區(qū)。大皇宮是仿照故都大城的舊皇宮建造的,經(jīng)歷代君王不斷擴建,終于建成現(xiàn)在這座規(guī)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筑群。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于大皇宮內(nèi)。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后,拉瑪九世便搬至大皇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現(xiàn)在,大皇宮除了用于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和活動外,平時對外開放,成為泰國著名的游覽場所。大皇宮內(nèi)匯集了泰國建筑、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shù)的精粹,其風(fēng)格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筑藝術(shù)特點,深受各國游人的贊賞,被稱為“泰國藝術(shù)大全”。大皇宮內(nèi)有四座宏偉建筑,分別是節(jié)基宮(Hakri Maha Prasad)、律實宮(Dusit Maha Prasad)、阿瑪(Amarin Winitchai Hall)和玉佛寺(Wat Phra Kaeo)。大王宮景色極為精彩,和玉佛寺合稱為曼谷的標(biāo)志。
泰國玉佛寺(Wat Phra Keo)位于曼谷大皇宮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建于1784年的玉佛寺是泰國大王宮的一部分,面積約占大王宮的四分之一。玉佛寺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nèi)供奉著玉佛而得名。寺內(nèi)四周有長約一公里的壁畫長廊,上面繪有178幅以印度古典文學(xué)《羅摩衍那》史詩為題材的精美彩色連環(huán)畫,并附有泰文譯詩。玉佛寺內(nèi)的幾塊大瓷屏風(fēng)上彩繪著中國《三國演義》的故事,精美絕倫。備受尊崇的玉佛寺的鎮(zhèn)寺之寶,同時也是泰國國寶的玉佛放在大雄寶殿中。每年夏季、雨季和冬季換季時分,國王都會親自來替玉佛更衣。佛前的兩尊佛像則分別代表一世皇與二世皇,每一尊所用的黃金重量為38公斤。殿內(nèi)四面均繪有壁畫,前后為拉瑪一世時完成,左右兩面則是三世、四世時的作品。門、窗都是方形尖頂狀,框上貼滿金箔與彩色玻璃,門板及窗板則是鑲嵌貝殼的精彩作品。在大雄寶殿的北邊有一個大臺基,臺基上有許多金碧輝煌的建筑,其中最東邊的是碧隆天神殿(Prasart Phra Debidorn),呈十字形,殿頂有一個高棉塔,神殿四周圍繞以12角柱,柱頭皆以蓮花裝飾,是皇室宗廟。里面陳放拉瑪一世至五世的紀(jì)念像,僅于每年4月6日開放。殿前有兩座金佛塔,是拉瑪一世為紀(jì)念雙親所建,塔基有20個托塔的猴子。
曼谷讓你可以拖著慵懶的腳步,慢悠悠地,尋覓著計劃中要路過的街道和要遇見的人和故事。
與首都曼谷不同,作為蘭納王國的故都,清邁則無不散發(fā)著迷人的古典氣質(zhì)。這里氣候涼爽,四季百花爭艷,被稱為“泰北玫瑰”。在清邁,要慢下來細(xì)細(xì)品味你的感官所能接觸到的一切。悠然穿行在清邁古城花木扶疏的小巷中,隨意在古城中閑逛,自然而然便化身為文藝青年一枚。值得一提的是,清邁是華語歌后鄧麗君的一生摯愛,她也最終將生命交托于此。晚年的歌后曾不幸罹患?xì)獯?,身體完全不允許接觸存在花粉的環(huán)境。然而歌后對清邁的癡情卻始終不渝。她不僅愛這座城的花,這座城的人,更愛這座城能給她帶來的淡然與恬靜。
清邁最讓人著迷的莫過于老城。老城區(qū)不算大,步行就能走遍。這座老城已經(jīng)有七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仍保留著部分老城墻和完整的護城河。清晨5-7點,僧侶會沿著護城河緩緩行走,領(lǐng)取人們的布施。這樣的畫面猶如長鏡頭一樣美。老城里還留有幾百座寺廟,金色的佛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清邁的寺廟,多的數(shù)不清。老城里的帕邢寺、柴迪隆寺、清曼寺,北門外的洛莫利寺,西郊的悟孟寺,山上的雙龍寺都非常有名。它們丈量著這座古城的悠久歷史與厚重宗教文化。
帕辛寺是清邁城里最大的一間寺廟,也是清邁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由明萊王朝的帕邀王建于1345年,目的是用來供奉其父王的骨灰。寺院周圍蒼松翠柏,古木參天,兩條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磚鑲嵌的巨龍,各有大小7個龍頭,雄踞石階兩側(cè)。龍首高翹,威風(fēng)凜凜。長約150多米的龍身隨石級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門口。寺院正中有一座高約20米的大金塔,據(jù)說塔內(nèi)保存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這座寺廟大雄寶殿的大佛像,據(jù)說是由斯里蘭卡請來的,不過外貌則是泰北風(fēng)格。寺廟華麗而莊嚴(yán),而且香火非常旺盛。是清邁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建筑風(fēng)格獨特,上方的木造藏經(jīng)閣內(nèi)有精致的木雕,并且裝飾也很精致。
老城里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清邁門邊就是一個大菜場,主要的水果市場也在城里。無論是游客還是本地人都喜歡到這里來走走。沿著護城河,各種小吃攤依次排開,從點心、主食到甜品應(yīng)有盡有。不少清邁人也會來這里買一些菜和米飯,回家就是簡單的一餐。老城里走著各國來的人,不斷地迎接背著大包的背包客陸續(xù)到來,投入到這座城的美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