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武
(城固縣林業(yè)工作站,陜西城固723200)
核桃夏季芽接多采用第二年春季對新育核桃實生苗進行平茬,重新培育健壯砧木在5月10日~6月10日進行嫁接,生產(chǎn)的苗木,由于生長期短,穗條生長量小、木質(zhì)化程度低,苗木質(zhì)量不高,當年出圃合格苗比率不高,易造成栽植后新梢失水干枯。為此,通過對嫁接時間的調(diào)整,找出了比較成功的良種繁育技術(shù)。
試驗地位于東經(jīng)107°19′,北緯33°08′。屬于長江流域的漢江水系沖積平原,海拔470米,地勢平坦,土壤為沙質(zhì)壤土,地下水位較淺,灌溉條件好。氣候?qū)俦眮啛釒駶櫦撅L(fēng)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587.1小時,年極端最高氣溫37.6℃,極端最低氣溫-9.3℃,無霜期241天,年均≥0℃積溫為5216.1℃,≥10℃活動積溫為4467.7℃;平均降水量800~900毫米。
核桃砧木為上年秋季青果核桃培育普通核桃實生苗,株距20厘米,行距30~40厘米(寬窄行)。嫁接時間分為當年7月20日和第二年5月20日進行。嫁接方法采用方塊芽接。接穗品種為香玲,均從健壯核桃樹上采取直徑1厘米以上、半木質(zhì)化的發(fā)育枝做接穗,當天采當天接,選用中部飽滿的健壯芽。
2.2.1 砧木處理 當年7月20日嫁接時去除嫁接部位(40~50厘米)以下葉片,上部葉片保留。新梢過長時留70~80厘米,上部可剪掉。
一年生核桃實生苗在春季萌芽前距地面10~15厘米剪截平茬,留一個健壯新梢培育以后用于嫁接。5月20日嫁接時留40~50厘米剪去上部新梢,留頂部兩片葉子,其余葉片去掉。
2.2.2 嫁接方法采用方塊芽接。嫁接用芽要選用飽滿的葉芽或混合芽,雄花芽不能選用。在芽上方和下方1~1.5厘米處橫切1~1.5厘米寬,左右縱向切3~3.5厘米長,芽塊居于正中,四邊斷開。取芽時從一側(cè)縱向刀口輕輕揭下,要保證皮層內(nèi)芽肉完好,如果脫落便不能使用。在砧木40~50厘米處選光滑部位縱向切兩刀、橫向切兩刀,大小與接穗芽塊基本相同。隨后用刀迅速取下砧木皮層插入接芽,盡量使上下左右對齊,不可讓接芽翹起,用薄膜由上而下包扎嚴實,露出接芽。
2.2.3 接后管理 當年7月份嫁接苗,當年接芽不萌發(fā)。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在嫁接芽塊上方留1~2個芽剪掉上部枝條。發(fā)芽后抹除接芽上部和下部實生苗萌芽,只留接芽萌條。抹芽次數(shù)1~2 次。
第二年5月份嫁接苗,發(fā)芽后抹除接芽上部和下部實生苗萌芽,只留接芽萌條。抹芽次數(shù)2~3次。
其余土、肥、水、病蟲害管理按常規(guī)管理操作。
表1表明,當年7月份嫁接核桃苗,成活率、合格苗率明顯高于第二年5月份嫁接苗;秋季栽植后新梢失水干枯情況明顯低于第二年5月份嫁接苗。
表1 核桃苗嫁接時間對苗木質(zhì)量影響調(diào)查
成活率調(diào)查第二年6月15日進行;苗木質(zhì)量調(diào)查第二年11月10日進行,分級標準參照《陜西省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zhì)量分級(核桃苗木標準)》(DB61/T378-2006),Ⅰ級苗穗長度大于60厘米,Ⅱ級苗穗條長度40~60厘米;新梢干枯情況調(diào)查在秋冬栽植后第二年3月30日進行。
核桃苗嫁接用當年新育實生苗在7月份進行,接后不萌芽,第二年春季剪砧后萌芽,生長期比第二年5月份嫁接增加60天左右,新稍生長量大、木質(zhì)化程度高,合格苗出圃率高,栽植后不易出現(xiàn)新梢失水干枯,提高栽植成活率。
影響核桃嫁接苗質(zhì)量的主要原因是嫁接時間和生長期長短。經(jīng)上述兩個時間段嫁接對比,當年7月份嫁接的核桃苗在第二年生長期長、生長量大、苗木質(zhì)量高。建議在核桃嫁接育苗中,可以推行當年7月份嫁接。
[1]王敏,徐永星,邵慰忠,洪旗,黃泉民,徐奎源.薄殼山核桃大砧木嫁接技術(shù)[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0,(02).
[2]劉學(xué)海.核桃嫁接苗繁育技術(shù)[J].落葉果樹,2010,(01).
[3]趙偉明,張海軍,施娟娟,楊先裕,袁紫倩,王正加.不同嫁接時間和砧木處理對薄殼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響[J].西南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