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勇,漆紅梅,陳燁,祝志云,張學洪,謝國波,常智堂,龔南平,余茂生,盛國太,李華泰
SYNTAX評分為左主干病變和(或)多支病變的冠心病患者血運重建提供指導。但由于其研究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冠狀動脈(冠脈)病變的功能學和腔內(nèi)影像評估等技術(shù)未在該研究中得到應用。目前隨著這些評估技術(shù)廣泛運用,已經(jīng)證實這些技術(shù)能進一步優(yōu)化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術(shù)。本文回顧觀察本中心對于不適合冠脈旁路移植術(shù)(CABG)但SYNTAX評分≥33分的冠心病患者在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指導下行PCI的近、遠期臨床療效。
對象:分析我院2012-01至2015-06期間所有SYNTAX評分≥33分且EuroSCORE評分>6分的冠心病患者,比較行單純藥物治療和在FFR指導下PCI術(shù)的臨床療效。入選標準:(1)SYNTAX評分≥33分且EuroSCORE評分>6分,通過優(yōu)化藥物治療后仍存在心肌缺血相關(guān)的臨床癥狀;(2)無PCI相關(guān)的禁忌證或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禁忌證,患者能耐受至少12個月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3)經(jīng)本中心的心臟團隊(包括心內(nèi)科、胸外科和麻醉科醫(yī)生)聯(lián)合會診認為行CABG風險大或家屬拒絕而未行CABG。下列情況之一者予以排除:(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行急診PCI術(shù)者;(2)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正常上限的3倍和(或)血清肌酐水平≥265 μmol/L];(3)嚴重血液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患者;(4)血流動力學嚴重不穩(wěn)定者如心原性休克、嚴重心力衰竭[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心功能IV級,或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30%],無法耐受手術(shù)和同時參加其他研究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24小時內(nèi)完成血常規(guī)、心肌酶譜、腎功能、B型利鈉肽(BNP)、心電圖、彩色超聲心動圖等檢查,部分患者行活動平板運動試驗或心肌核素灌注顯像、冠脈電子計算機斷層攝影術(shù)(CT)血管造影(CTA)等檢查。有創(chuàng)檢查(治療)前均簽署相關(guān)知情同意書。
研究方法及分組:完全閉塞病變包括慢性完全閉塞(CTO)病變在內(nèi)成功開通后置入支架。對于非閉塞性病變則在FFR指導下行PCI術(shù),如FFR值<0.75則界定為靶血管,如單支血管存多處狹窄病變則行自動回撤操作,如壓力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則界定為靶病變。支架置入后再次測量FFR值,以FFR值≥0.9作為置入支架成功的標準。術(shù)中根據(jù)需要使用旋磨術(shù)和(或)血管內(nèi)超聲(IVUS)檢查。根據(jù)臨床情況可分次介入,如分次介入則按照最后一次介入的時間進行相關(guān)項目的檢查。所有患者根據(jù)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相關(guān)指南使用藥物治療。本研究共入選117例患者(男性82例,女性35例),年齡55~82(67.8±19.3)歲。其中合并高血壓病87例(74.4%),糖尿病56例(47.9%),慢性腎臟疾病61例(5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5例(29.9%)。117例患者97例(82.9%)進行PCI術(shù)并置入支架(PCI組),置入藥物洗脫支架共計206枚,單支血管置入支架的長度為15~98(53.4±19.3)mm,支架直徑為2.25~3.5(3.1±3.5)mm。根據(jù)術(shù)后FFR測量的結(jié)果,其中完全血運重建81例(69.2%),部分血運重建16例(13.7%)。PCI術(shù)未成功或要求藥物治療的患者20例(藥物治療組)。
觀察指標:隨訪時間12~47個月,平均隨訪(31.9±10.7)個月。每月由專門人員進行電話隨訪,主要內(nèi)容包括癥狀、病情變化等。并要求所有患者于6個月、12個月來院進行門診隨訪,隨訪檢查的內(nèi)容包括心電圖、生化以及超聲心動圖。
手術(shù)并發(fā)癥評估:包括主要冠脈分支(直徑大于2.0 mm)閉塞、嚴重夾層形成、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惡性心律失常、血管徑路并發(fā)癥(嚴重出血、假性動脈瘤)。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按照美國學術(shù)研究聯(lián)合會(ARC)的定義分為明確、很可能和可能三類[1]。次要終點評估:根據(jù)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CCS)心絞痛和NYHA收縮性心力衰竭的分級標準對心絞痛和心功能進行評估。主要終點評估:包括總死亡(圍術(shù)期死亡、隨訪期死亡)、再次血運重建、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MACCE)發(fā)生情況。
同時以“冠脈支架+搭橋”、“CABG+PCI”為主題詞檢索2012-01-01至2015-12-31內(nèi)的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萬方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和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排除相同的研究文獻。分別記錄各研究CABG患者和PCI患者的MACCE例數(shù),并將本中心的研究結(jié)果與其進行比較。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包。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顯著性差異法(LSD)檢驗進行兩兩比較,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臨床及冠脈特點(表1):兩組均表現(xiàn)為三支病變且分布部位基本一致,均以左前降支常見。而在PCI組中部分血運重建患者左回旋支、右冠脈及慢性閉塞病變所占比例較完全血運重建患者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I組和藥物治療組的SYNTAX評分和EuroSCORE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特點和冠狀動脈特征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特點和冠狀動脈特征情況(±s)
注:LVEDD: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內(nèi)徑;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BNP: B型利鈉肽;eGFR:估計腎小球濾過率。與同組完全血運重建比較*P<0.05
例數(shù) (男/女) 81 (65/16) 16 (10/6) 20 (13/7)SYNTAX評分 (分) 41.2±6.3 49.2±7.3 46.5±5.9
PCI組并發(fā)癥:10例(10/97)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穿刺處血腫和壓迫性水泡,對癥處理后一周內(nèi)基本恢復。圍術(shù)期未發(fā)生急性或亞急性血栓形成,未發(fā)生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事件,無重要邊支血管的閉塞。1例因鈣化病變在行旋磨時發(fā)生冠脈穿孔導致心包填塞,經(jīng)球囊堵塞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自行閉塞。PCI組冠脈介入術(shù)前、術(shù)后24 h、72 h和術(shù)后1周血常規(guī)、血小板數(shù)量、心肌酶譜和腎功能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主要終點事件評估:出院隨訪期間PCI組共發(fā)生MACCE 18例,發(fā)生率18.6%(18/97),其中2例死亡,占2.5%(其中完全血運重建1例、部分血運重建1例,死亡原因推斷為可能支架內(nèi)血栓),再次血運重建9例。藥物治療組發(fā)生MACCE 12例,發(fā)生率60.0%(12/20),其中死亡3例,占15%(死亡原因為急性心肌梗死2例,惡性心律失常1例)。兩組MACCE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檢索到的同時期22項國內(nèi)研究PCI患者和CABG患者的MACCE發(fā)生率(表2)。
表2 本研究中心的PCI組主要終點事件與同時期國內(nèi)研究的對照
其中文獻合計PCI的MACCE發(fā)生率為17.9%(850/4 757),CABG治療的MACCE發(fā)生率為14.1%(545/3 855)。而本中心PCI組的MACCE發(fā)生率為18.6%(18/97),雖高于22項研究報道的CABG治療平均的MACCE發(fā)生率(P<0.05),但與文獻報道的PCI治療的MACCE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藥物治療組的MACCE發(fā)生率均較22項研究報道的CABG、PCI術(shù)的平均MACCE發(fā)生率明顯增加(P<0.05)。
次要終點事件評估(表3):PCI組術(shù)后6個月、12個月的心絞痛癥狀(CCS分級),心功能癥狀(NYHA分級)較術(shù)前明顯改善,對勞力的耐受程度明顯增強(P<0.05),而藥物治療組治療前后變化不明顯。在心臟重構(gòu)方面,PCI組術(shù)后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DD)、右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輸出量(CO)、每搏輸出量(SV)及BNP較藥物治療組患者明顯改善(P<0.05),而且術(shù)后12個月改善程度在完全血運重建比部分血運重建中更為明顯(P<0.05),而藥物治療組治療前后變化不明顯。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CS分級、NYHA分級及心臟超聲指標變化(±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CS分級、NYHA分級及心臟超聲指標變化(±s)
注:LVEDD: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內(nèi)徑;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CO:心輸出量;SV:每搏輸出量;BNP:B型利鈉肽;CCS: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NYHA:紐約心臟協(xié)會。與本組術(shù)前比較*P<0.05;與同組同時間點部分血運重建比較△P<0.05;與藥物治療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由于在隨訪期間有患者死亡,相關(guān)參數(shù)無法采集
項 目PCI組藥物治療組 (n=17#)完全血運重建 (n=80#) 部分血運重建 (n=15#)術(shù)前 術(shù)后6個月 術(shù)后12個月 術(shù)前 術(shù)后6個月 術(shù)后12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6個月 治療后12個月CCS分級[例 (%)]1級 13 (16.3) 16 (20.0) 30 (37.5)* 6 (40) 8 (53.3) 7 (46.7) 1 (5.9) 1 (5.9) 1 (5.9)2級 21 (26.3) 27 (33.8)* 18 (22.5) 4 (26.7) 6 (40.0)* 7 (46.7)* 3 (17.6) 1 (5.9) 0 3級 28 (35.0) 25 (31.3) 12 (15.0)* 5 (33.3) 1 (6.6)* 1 (6.6)* 7 (41.2) 8 (47.1) 9 (52.9)4級 18 (22.5) 12 (15.0)* 10 (12.5)* 1 (6.6) 1 (6.6) 1 (6.6) 9 (52.9) 10 (58.8) 10 (58.8)NYHA分級[例 (%)]I級 9 (11.3) 17 (21.3)* 27 (33.8)* 1 (6.7) 3 (20.0)* 4 (26.7)* 5 (29.4) 3 (17.6) 3 (17.6)Ⅱ級 31 (38.8) 44 (55.0)* 44 (55.0)* 4 (26.7) 7 (46.7)* 8 (53.3)* 3 (17.6) 4 (23.5) 4 (23.5)Ⅲ級 30 (37.5) 11 (13.8)* 6 (7.5)* 6 (40.0) 3 (20.0)* 3 (20.0)* 6 (35.3) 7 (41.2) 5 (29.4)Ⅳ級 10 (12.5) 8 (10.0) 3 (3.8)* 5 (33.3) 3 (20.0) 3 (20.0) 3 (17.6) 3 (17.6) 5 (29.4)LVEDD (mm) 55.7±10.2 48.6±9.1*▲ 46.7±9.3*△▲ 55.8±10.4 52.7±10.5*▲ 50.7±9.8*▲ 55.3±11.3 52.3±10.2 52.7±11.7 LVESD (mm) 47.6±9.5 38.1±4.5*▲ 36.6±7.5*△▲ 48.8±9.7 42.6±8.5*▲ 40.6±7.5*▲ 42.6±9.5 42.3±9.1 43.1±8.6 LVEF (%) 48.7±9.2 50.1±9.6*▲ 51.1±9.7*△▲ 47.7±8.6 48.7±4.2*▲ 46.7±6.8*▲ 47.7±9.2 48.1±8.7 46.1±6.5 CO (ml) 7.6±2.5 8.9±3.7*▲ 9.1±3.5*△▲ 7.2±2.1 7.6±2.5*▲ 7.4±2.7*▲ 7.6±2.5 7.4±2.3 7.1±2.5 SV (ml) 57.6±13.1 67.6±16.1*▲ 70.2±15.4*△▲ 55.6±11.1 61.6±13.5*▲ 62.5±12.7*▲ 57.3±11.7 56.7±12.6 57.3±13.1 BNP (pg/ml) 1246.8±213.1 1036.5±244.1*▲ 966.8±211.4*△▲ 1316.8±233.3 1126.8±213.4*▲ 1046.8±213.1*▲ 1306.8±253.1 1416.8±243.1 1536.2±313.1
一般認為,影響PCI結(jié)局的主要因素是解剖復雜程度、LVEF及腎功能,而CABG結(jié)局更易受患者整體功能狀態(tài)的影響,包括年齡、臨床合并癥等。在指導冠心病的治療策略方面,SYNTAX評分、EuroSCORE評分等各種評價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SYNTAX評分可預測三支或左主干病變PCI術(shù)后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24],EuroSCORE評分預測CABG術(shù)后近、遠期死亡率,還可以預測其他術(shù)后不良事件[25]。一般而言,若SYNTAX評分>33分,而EuroSCORE屬于低危,應選擇CABG。但若EuroSCORE>6分時其預測死亡率>10%,CABG死亡率高。因此對這類SYNTAX評分大于33分同時EuroSCORE>6分的患者,在決定處理策略時單純藥物治療、PCI和CABG三者之間何為最優(yōu)化的治療手段則無明確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
FAME試驗中增加FFR對病變的功能性評估,證實管徑狹窄率>50%的冠脈病變中,有2/3不會引起缺血。對于左主干病變而言,約有1/5的管徑狹窄率<50%的病變會引起缺血,這稱為“影像-功能學評估不匹配現(xiàn)象”。正是由于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對于狹窄程度在50%~90%的患者所以不能輕易根據(jù)冠脈造影結(jié)果來決定是否進行PCI,否則可能導致治療不當,這也就是在SYNTAX研究中不足之處之一。因此,在具體處理方面病變的功能學評價和腔內(nèi)影像學技術(shù)可以幫助醫(yī)生進行介入策略的選擇和優(yōu)化,從而減少術(shù)中并發(fā)癥及術(shù)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提高近、中期療效。同時在處理病變的終點方面,通過IVUS或FFR的測定可以優(yōu)化PCI處理的即刻終點、改善預后。正如ILUMIEN Ⅲ研究結(jié)果提示,通過腔內(nèi)影像學可更準確選擇支架大小,避免支架直徑選擇過小,避免可能遺漏的冠脈夾層和支架貼壁不良,達到支架優(yōu)化處理的同時還可幫助某些患者(如發(fā)生血栓或出血高?;蛐枰邮芡饪剖中g(shù))選擇抗栓治療方案。
本中心的回顧性觀察也發(fā)現(xiàn)對于不適合CABG的SYNTAX積分≥33分的冠心病患者在FFR指導下同時借助IVUS及旋磨等技術(shù)進行PCI干預,不管是在心絞痛、心功能癥狀及勞力的耐受程度等次要終點事件,還是在總死亡(圍術(shù)期死亡、隨訪期死亡)、再次血運重建、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MACCE發(fā)生情況等主要終點事件均比單純藥物治療組得到明顯改善,而且這種獲益不僅體現(xiàn)在完全血管重建而且體現(xiàn)在部分血運重建患者中。本中心研究結(jié)果提示對于部分血運重建患者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缺血的臨床癥狀,但發(fā)生嚴重心臟事件等主要終點事件等風險會大大降低。與此同時還發(fā)現(xiàn)在心臟重構(gòu)方面,PCI治療組LVEDD、LVESD、LVEF、CO及SV較單純藥物治療組患者明顯改善,與其他研究基本一致[26]。由于本研究為單中心的回顧性分析,樣本量偏低,同時各醫(yī)療中心的介入及外科水平對患者治療策略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對研究結(jié)果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尚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補充和證實。
[1] Leong LC, Sim LS, Lee YS,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to compare the cl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breastelastography versus conventional breast ultrasound[J]. Clin Radiol, 2010, 65(11) 887-894. DOI: 10.1016/j. crad. 2010. 06. 008.
[2] 李藝. 冠脈多支病變患者三種治療策略預后的比較[D]. 泰安: 泰山醫(yī)學院, 2014.
[3]呂昀, 曾亞莉, 郭曄炳, 等. 不同血運重建方法對陳舊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預后的影響[J]. 中國介入心臟病雜志, 2015,23(4): 203-207. DOI: 10. 3969/j. issn. 1004-8812. 2015. 04. 005.
[4]潘昱, 仇琪, 張筠婷, 等. 不同治療策略在慢性腎疾病合并無保護左主干病變中的應用[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5, 95(18): 1391-1395.DOI: 10. 3760/cma. j. issn. 0376-2491. 2015. 18. 008.
[5]何曉勝, 趙文增, 黃明君, 等. 非體外循環(huán)下冠脈搭橋術(shù)和藥物洗脫支架置入術(shù)療效對比[J].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4, 4l(9): 72-73.
[6]武云濤, 田國祥, 張薇, 等.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脈多支病變PCI與cABG術(shù)后5年隨訪[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4, 6(6): 683-686. DOI: 10. 3969/j. 1674-4055. 2014. 06. 08.
[7]王衛(wèi)平, 陳魁, 桑海強, 等. 藥物支架置入與搭橋術(shù)對冠脈三支病變患者的遠期療效及費用對比[J]. 醫(yī)藥論壇雜志, 2014, 35(2):100-104.
[8]劉晨虎. 冠心病不同血運重建方法的預后研究及相關(guān)危險因素分析[D]. 鄭州: 鄭州大學, 2013.
[9]張云梅, 龐明杰, 車秉峻, 等. SYNTAX評分系統(tǒng)在冠脈多支病變患者血運重建方式選擇中的應用[J]. 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35(4): 54-64.
[10]孟浩字, 張敏, 陳彭生, 等. 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與冠脈旁路移植術(shù)對無保護左主干病變患者的療效和預后對比分析及SYNTAX積分的價值[J].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3, 2l(4): 205-211. DOI: 10.3969/j. issn. 1004-8812. 2013. 04. 00l.
[11]喬巖, 聶紹平, 杜聽, 等. 老年多支血管病變患者置入藥物洗脫支架與冠脈旁路移植術(shù)后近遠期臨床結(jié)果[J].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3,32(2): 143-147. DOI: 10. 3969/j. issn. 10075062. 2013. 02. 012.
[12]王彩虹. 無保護左主干病變不同血運重建方法的療效分析[D]. 蘇州: 蘇州大學, 2012.
[13]孫書秀, 劉偉, 李鵬. 冠脈旁路移植術(shù)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3, 36(8): 16-18. DOI: 10. 3760/cma. j. issn. 1673-4904. 2013. 08. 006.
[14]羅亞瑋, 潘昱, 陳方, 等. 無保護左主干病變不同治療策略遠期臨床效果[J].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 2013, 30(7): 530-534.
[15]武云濤, 崔新娟, 高迎春, 等. 冠心病多支病變支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病變[J]. 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2, 21 (5): 516-519.
[16]王新宇.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脈旁路移植術(shù)與冠脈介入治療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 (14): 2946-2947.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2. 14. 018.
[17]王國位. 冠心病患者血運重建后遠期(>5年)隨訪研究及影響因素分析[D]. 北京: 軍醫(yī)進修學院, 2011.
[18]蔣漢濤. 冠脈多支病變不同治療策略的預后及與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關(guān)系[D]. 天津: 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2.
[19]龐明杰, 張宏, 陶杰, 等. SYNTAX評分對無保護左主干病變選擇不同血運重建方式的價值研究[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2, 27(1):9-12. DOI: 10. 3969/j. issn. 1000-3614. 2012. 01. 004.
[20] 儲珍玉, 宋建平. 冠脈三支病變不同血運重建方式的療效[J]. 江蘇醫(yī)藥, 2011, 37(8): 921-923. DOI: 10. 19460/j. cnki. 0253-3685.2011. 08. 020.
[21]包哈申, 呂昀, 柳景華, 等. 無保護左主干末端病變接受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或冠脈旁路移植術(shù)遠期效果評價[J].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1, 19(4): 186-190. DOI: 10. 3969/j. issn. 10048812. 2011.04. 002.
[22]吳迪, 齊國先. 吸煙的冠脈三支病變患者藥物洗脫支架置人術(shù)與冠脈搭橋術(shù)2年療效比較[J].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40(10):925-927. DOI: CNKI: 21-1227/R. 20111019. 1723. 010.
[23]王志堅, 周玉杰, 劉宇揚, 等. 對比兩種完全血運重建對冠脈多支血管病變伴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1, 26(5): 335-338. DOI: 10. 3969/j. issn. 10003614. 2011. 05. 006.
[24]Serruys PW, Morice MC, Kappetein AP,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severe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09, 360: 961-972. DOI: 10. 1056/NEJMoa0804626.
[25]Toumpoulis IK, Anagnostopoulos CE, De Rose J J, et al. 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predicts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4, 25( 1) : 51-58.
[26] 張亮, 陳杰, 白靜, 等. 高齡冠心病患者冠脈不完全血運重建的中遠期療效[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1, 3(2): 90-94. DOI:10. 3969/j. issn. 16744055. 2011. 02.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