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安學
【摘要】復分解反應是初中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反應基本類型,也是最難掌握的一個反應類型,本文力求從復分解反應的本質入手,講清楚復分解反應為什么必須滿足相應的條件才能發(fā)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初中 酸堿鹽 復分解反應 類型 條件 實質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53-02
初中化學教材先后在不同章節(jié)中,由淺入深介紹了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其中復分解反是最難的,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各類模擬試卷和中考試卷的命題者的首選難題和壓軸題。教師常常困惑于如何才能把概念講清楚,學生遇到此類題目更是心中亂成一團麻。
一、認識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1.復分解反應的定義
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2.復分解反應的形式
AB+CD === AD+CB 如HCl+NaOH === NaCl+H2O
3.復分解反應的特點
“里應外合,化合價不變?!奔纯拷犹柕膬煞N離子結合成CB,遠離加號的兩種離子結合成AD,反應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價不發(fā)生變化。
4.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反應物要能溶于水或酸;生成物要有氣體、沉淀或水。
掌握了以上復分解反應的有關概念后,學生會覺得不過如此,然而,真正遇到題目時才知道,這僅僅是一點皮毛。為了真正掌握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必須從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入手。
二、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1.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
復分解反應主要發(fā)生在酸堿鹽之間,要理解其實質,先得理解酸堿鹽的解離和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
酸堿鹽在溶于水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會解離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酸堿鹽在水溶液中并不是以分子存在的,而是以離子形式可以自由移動的,所以這些溶液都能導電。
2.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離子交換和離子減少
而酸堿鹽之間要想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反應物能溶于水是反應的前提,因為能常溶于水,才能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離子間交換才成為可能。如果反應物中就算有一種物質不能溶于水或酸,那么離子交換將不可能進行,復分解反應也就不可能發(fā)生了。
如CaCO3和NaOH不能發(fā)生反應,因為CaCO3是不溶于水的沉淀,它的陰陽離子被靜電引力束縛著,不能解離出來,因此也就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了。
那么,是不是兩種物質都能溶于水,都能形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就一定能夠發(fā)生反應呢?其實也不盡然。如H2SO4和NaCl雖然都能溶于水,能形成自由移動的H+、SO42-、Na+、Cl-,但四種離子無法重新結合成可以讓溶液中離子數目減少的物質,所以這四種陰陽離子只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也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因此,兩種化合物在溶液中通過陰陽離子的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化合物必須能使溶液中的離子數目減少了,復分解反應才能進行。
那么,離子從溶液中減少數目有哪些途徑呢?這就是反應條件中說的“沉淀、氣體或水”。也就是說,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只有通過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這三種途徑,才能使溶液中的離子數目發(fā)生減少。
理解了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后,也就不難理解復分解反應為什么必須滿足上述兩個條件,才能發(fā)生的原因了。
三、記住部分常見酸堿鹽溶解性表是關鍵
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時,初學的學生苦于不知道反應物中哪些是可溶的,哪些是不溶的,生成物中哪些物質是沉淀,該不該標沉淀符號,而對于生成氣體或水,學生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所以說,記住溶解性表至關重要。
多年來,我給學生總結了酸堿鹽溶解性口訣,以幫助記憶,口訣如下:
“鉀鈉銨鋇四堿溶,鉀鈉銨硝鹽全溶,鹽酸鹽,除銀鹽,硫酸鹽,除鋇鹽,碳酸鹽,唯有鉀鈉銨可溶”
有些學生雖然記住了口訣,但是在具體題目中,靈活運用能力差,所以我又重點強調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八大沉淀:BaSO4和AgCl是白色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CaCO3、BaCO3、Mg(OH)2、Al(OH)3四種沉淀也是白色,但能溶于酸;Cu(OH)2為藍色沉淀、Fe(OH)3為紅褐色沉淀,也能溶于酸。初中階段記住這八種沉淀也就夠用了。
四、復分解反應共有五種類型
(1)酸+堿性氧化物→鹽+水
如:Fe2O3+6HCl === 2FeCl3+3H2O
(2)酸+堿→鹽+水
如:H2SO4+2NaOH === Na2SO4+2H2O
(3)酸+鹽→新酸+新鹽
如:HCl + AgNO3 === AgCl↓ + HNO3
(4)堿+鹽→新堿+新鹽
如: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5)鹽+鹽→新鹽1+新鹽2
如: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中考試卷中的復分解題型
近幾年來,安徽省中考化學的題型是相對穩(wěn)定的,第9題選擇題常常是選擇適當的試劑來除雜質,就會涉及到復分解反應。第十三題是流程圖題,也經常涉及到復分解反應議程式的書寫。第十四,十五題是科學探究題,酸堿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是多年考察的重點和難點。第十六題是計算題,也經常用到復分解反應的化學議程式來計算。在試卷中占的比例接近30%。我讓學生記住常見反應的離子對是關鍵:H+—OH-、H+—CO32-、Ca2+—CO32-、 Ba2+—CO32-、 Ba2+—SO42-、Ag+—Cl-、Mg2+—OH-、Al3+—OH-、Cu2+— OH-、Fe3+—OH-、NH4+—OH-。學生就能迅速地找到適當的試劑,使不需要的離子轉化成氣體、沉淀或者水進行分離。
六、三軍過后盡開顏
多年來,我在給初中學生講解復分解反應時,盡量避免運用深奧的高中理論,諸如電解質、電離、電離平衡、溶解平衡、反應方向等。從初中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體系來幫助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學生更容易懂。再加上精選的練習,學生很快就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復分解反應了。翻越了復分解反應這座高山,學生們終于可以松了一口氣了,有“一覽縱山小”的感覺。在每年的中考中,學生能輕松應對有關酸堿鹽的各種難題,取得了較高的分數。同學們都會心地笑了。
參考文獻:
[1]吳慶豹.《雙休課堂》九年級化學,南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245頁.
[2]趙坤.《試題探究》安徽中考,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3]劉文祥.《新教材完全解讀》九年級下冊,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253頁.
[4]《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2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