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群英
【摘要】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就是在生活當中實際去運用。朗讀能力,是體現學生對情感的把握和語感的控制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旨在幫助學生對文字內容和作者感情,能夠進行深入的“交流”,在以后的教學當中,能夠起到對學生思維上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有很好的幫助作用的。
【關鍵詞】朗讀 小學 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11-02
一、引言
讀書,首要就是要讓學生開口,才能再進行知識的教授,學生在朗讀的過程當中,加深對文章的內容潛在印象。同時,朗讀也對學生的識字水平和普通話方面有要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達到識字也做到了普通話的提升。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小學當中,采取有效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加深學生對朗讀的認知
在讓學生朗讀詩歌或者文章時,一定要讓學生先理解,再進行閱讀。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長相思》為例,教師首先介紹該詩背景,再從詩人角度上進行分析,《長相思》全詩是作者描述將士在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抒發(fā)著情深思苦的綿長心境。
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可以著重從這方面入手,讓學生自主想象一下自己有沒有這種體會,朗讀時帶入和融進詩當中。讓學生達到對朗誦的一個初步認知,同時也在這種過程當中,加強了學生的語境,再進行朗讀時,懂得將情感融合,而不是毫無感情、干巴巴的讀。再者,每一篇課文或者是詩,表達出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這一篇或許還是歡聲笑語,下一篇或許就是嚴肅的道理教誨了。
懂得讓學生在情感方面的轉換是十分有必要的,讓學生明白,朗讀是將自身代入到文章當中成為一體。像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二十五課《伯牙絕弦》的故事,就可以讓學生扮演伯牙和子期這兩個角色,并且先思考一下,伯牙和子期的感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子期逝世后伯牙會選擇絕弦?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假設自己就是伯牙或子期,來進行切身體會。情感的轉變,也是需要提醒學生去注意的一個過程。
三、朗讀方面的能力提升策略
閱讀,是在精神上熏陶學生的修養(yǎng)與氣質,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朗讀又是對閱讀的一種深入化的理解與想象,是用言語與音頻的方式在學生大腦中留下該課文的映像。因而,朗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的幾個策略進行加工和理解。其一,可以從興趣這個方面入手,讓學生了解到朗讀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朗讀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那么我們可以在課文中挑選出一篇學生感興趣的文章,然后讓學生進行自由的想象與朗讀,并設身處地的想象當時的環(huán)境,最后,再由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
這種方式是以自學為主,而不是以教師教學為主,可以這樣說,決定權掌握在學生的手中,也讓學生有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其二,可以在班級中舉辦一次小型的朗讀比賽。朗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使得學生眼睛與大腦同時對信息進行加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舉行小型的朗讀比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以一種拼搏的方式來對課文進行朗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三,鼓勵式的教學方式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在這里面,成立小組的學習方法,進行互相較勁,互相拼搏前進。采用小組加分和個人加分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開展的每一次小任務或者是小活動當中。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和改進。
教師對學生施行鼓勵的教學方式,是一種積極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好處在于它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自信心,一旦學生對朗讀有了興趣,有了信心,那么,朗讀就不再是難事了。所以,鼓勵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教師的示范性和指導性作用
學生一開始對于朗讀的認知,其實往往都是基于教師的朗讀。這也就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當中,更好的做到一個示范性的作用。
例如,一些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速度或者是情感的掌控不足,導致要么拖要么趕這一問題的產生。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讀哪一篇文章時,可以事先自己朗讀一遍,給學生做一個參考,那么,學生再去預讀的時候,相比之前更為容易的進行情感的融入,所以教師的語速和情感的示范,也是將學生引導上正確軌道的過程。
比如,《泊船瓜洲》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是表達離家的不舍之情的,整首詩的基調應該是比較悲傷的、惆悵的。所以教師在示范閱讀的時候,就應該帶入情感,緩慢的、低沉的閱讀,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思想感情。除了情感的帶入之外,教師還應該注意詞句的閱讀這一細節(jié),比如對于一些生詞的讀法,還有一些多音字的讀音,這些都在一首詩的整體閱讀中十分重要,所以教師在閱讀的時候要重點強調,像這個“重”字有chong和zhong兩種讀音,在這首詩中就應該讀chong,這是教師需要重點強調的地方。
同時,在平時的上課當中,教師也可以準備音頻,讓學生多聽、多學名家的朗誦音頻,也可以讓學生在進行朗誦過程當中有一個參考的依據和標準。教師作為學生在朗讀時候的指導者,也可以做到對自身水平的提高,與學生一起共同進步。另外,還可以提倡班與班之間或者在校內開展一些朗讀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報名,教師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有效的樹立學生的信心,所以,教師在學生朗讀方面能力前行道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不是單單讓學生隨口說或者是隨口讀,而是經過思考后,對情感和文章內容的基本詮釋,這是學生學習過程當中,一種立竿見影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楊海棠.小學語文名篇朗讀要訣.夢山書系[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2]趙介平.朗讀的魅力:語文教師實用指南[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