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國斌
階梯式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衍生出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以班級為教學單位,針對相同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能力、知識豐富程度等各種情況,將全班學生進行相應的劃分,使不同階段的學生完成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從而掌握相應的知識.
階梯式教學是以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階梯式教學的目的是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差等生進行相應的轉化,培養(yǎng)出優(yōu)質的學生,從而保證整個班級的優(yōu)質性.將學生進行劃分,一般遵循以下的原則:第一,自愿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智力、能力等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的選擇,并給學生適當的建議.第二,客觀性原則.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測查學生的客觀標準,不能刻意引導學生,也不能帶有相應的感情色彩.第三,綜合性原則.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監(jiān)測學生的實際情況.
經過仔細觀察,結合學生的作業(yè)、課堂表現、考試成績、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等方式,將學生劃分成以下三個階梯.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學生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學習,使學生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中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的情況下,教師應為學生設定相應的發(fā)展區(qū)域,便于學生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指向性.教學目標一般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挑戰(zhàn)性的,一種是多樣性的.挑戰(zhàn)性的教學目標主要分為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fā)展性目標.基礎性目標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和認識,提高性目標是在基礎概念、基礎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提高;發(fā)展性目標是指掌握綜合性的化學知識;多樣性的目標主要是指三維目標,分別是知識和技能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目標.
例如,在講“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多樣性目標如下: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第一階段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取新物質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第二階段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第三階段目標是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了解氧氣的化學性質.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第一階段的目標,通過制取氧氣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理論指導實踐的原理,提高學生的理論認識.第二階段的目標是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第三階段的目標是依據得失電子守恒定律,使學生掌握理論指導實踐的方法.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第一階段的目標,是通過相應的化學還原反應的概念,使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化學知識.第二階段的目標是通過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與理論的統一.第三個目標是通過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階梯式課外作業(yè).作業(yè)應該分為3個層次,分為基礎性作業(yè)、提高性作業(yè)和發(fā)展性作業(yè).基礎性作業(yè)的目的是鞏固課堂基本知識,3個階梯的學生都要完成;提高性作業(yè)的目的是培養(yǎng)綜合能力、提高化學素養(yǎng),第2階梯和第3階梯的學生需要完成,第1階梯的學生鼓勵完成;發(fā)展性作業(yè)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拓展能力,引導第3階梯的學生完成.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將學生劃分為相應的階梯,再根據相應的階梯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