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但很多人稱呼他為“六老師”,始于誤會,而盛于尊敬。
經常有人突然認出了他,興奮之余連提問都變得邏輯混亂:“你不就是演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嗎?”
別人演孫悟空,人們會評論,這個有點像,那個不夠像,而唯獨對他,一切比較性的詞語都消失了,似乎他就是孫悟空,孫悟空自己當然不存在“像不像孫悟空”的問題。1986年,六小齡童版《西游記》首播,他在好幾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當了30年超級英雄。
人猴一體
2015年4月29日,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形象入駐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在全球范圍內,神話人物還是首次進入這家英國蠟像館。沒放多久,蠟像就被摸壞了,不得不進行歷時13天的修復。有人激憤于游客素質有待提升,而六小齡童則感動于人們的喜愛。
他認為自己是中國最幸福的演員,將功勞歸于時代和機遇?!拔液苄疫\地碰上了一個好的時代?!?/p>
不過,這個形象的成功顯然不能僅僅歸功于“在精神產品匱乏的時代幸運地接到了一個好角色”。他生于猴王世家打下的傳統(tǒng)猴戲功底、劇組人員的無私與敬業(yè)、藝術與商業(yè)保持距離,都是他所說的“好時代”的構成要素。
“那時候25集的劇,拍了6年,為了一個更準確傳神的眼神鏡頭,整個劇組可以回到十里地之外重來一遍”,六小齡童說,“現(xiàn)在25集兩三個月就完成了,高科技再多、拍攝再復雜,頂多就是半年。”
他認為,即使原班人馬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來拍攝《西游記》,也“拍不出來”。
人猴一體的效果,來自時代的苛刻。
他語速急促,思維靈敏,邏輯連貫性就像樹上矯捷的猴子。當他描述孫悟空的動作與神態(tài)的時候,人猴界限更會變得模糊,他會突然站起來,示范發(fā)怒、欣喜、沮喪等情緒的表現(xiàn)方式,此時,那個不普通的他就出現(xiàn)了。
女攝影師回去整理照片,感慨地說,看照片都像看戲一樣。
猴王的反擊
六小齡童和他塑造的孫悟空從未過時,但時代本身卻會過去。
進入新世紀后,社會在繼續(xù)保持對六小齡童版《西游記》高度認同的同時,對其他以《西游記》為名卻與小說本身關系不大的影視作品,也并未加以排斥。
各種各樣的孫悟空出現(xiàn)了,或丑如妖怪,或吊兒郎當,或色情搞怪。孫悟空和白骨精談戀愛、女演員飾演的唐僧和孫悟空存在曖昧關系、唐僧愛上了女妖精、師徒四人飲用了子母河的河水之后生下了孩子……
六小齡童坐不住了,“我感覺必須主動出擊”。他發(fā)下宏愿,要進入校園,做1000場講座,對抗惡搞作品對年輕人價值體系的侵蝕。正是這一決定,讓孫悟空從神話跳入現(xiàn)實,繼續(xù)“斬妖除魔”,只是,這次面對的“妖魔”是劇變著的社會心理。
他對惡搞的批評已經廣為人知,他自己形容,說多了“就跟祥林嫂似的”。有網友就說,猴哥啊,你這樣不停地說,不如自己拍一部好電影出來,事實勝于雄辯嘛。
十幾年來,拍電影的機會有很多,也有不少國內頂尖的電影公司請他出演,但最后他都放棄了?!八麄兌加幸粋€共同點,就是要讓孫悟空談戀愛。他們說,我們很尊敬你,但市場是殘酷的。”
一生悟空
“我能不能自己拍?”他到處去找錢,“老板們都很客氣,但他們寧愿花2萬塊錢請我吃一頓飯,也不肯投2萬塊錢幫我拍戲。”
這種情況讓他郁悶,也讓他斗志更熾,一直在努力,直到《敢問路在何方》最終敲定。“放心吧,可能會跟原著有區(qū)別,但孫悟空的魂兒不會變。”
因為批評,在娛樂化的社會背景下,六小齡童在新聞里被片面展現(xiàn)出“好斗”,不為搏名。在他心目中,唐僧和孫悟空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虛構人物,而是玄奘大師的一部分。而這位意志力冠絕古今的大和尚,被譽為“千古一完人”“民族脊梁”。孫悟空和唐僧作為他的一部分,我們當然需要嚴肅對待。人們很少這樣去理解他。
原本,六小齡童是要去上大學、讀碩士的,卻因為哥哥小六齡童不幸去世,回到了傳承家學、發(fā)揚猴戲的路徑設定中,然后遇上了電視劇《西游記》。從此,他的人生就和孫悟空綁定在一起,和西游文化綁定在一起,注定為此畢生奔勞,他真正的“九九八十一難”,開啟于“取經歸來”之后。
我問他,這樣生活累不累?他說,這是興趣,也是責任。
一時悟空,一生悟空。
(韓玉樂摘自《長壽養(yǎng)生報》2017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