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君
摘 要?小學生寫作文的能力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難的?;诖?,教師們在積極尋找著科學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用觀察法,并且對其應用過程仔細加以分析討論,希望由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并且把這種習慣堅持下來。
關鍵詞?觀察法;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2-0070-01
一、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真情實感。小學語文習作是一種偏重靈感的文字創(chuàng)作,學生必須在有感而發(fā)的基礎上,才能生動細膩地寫出充滿真情實感的的優(yōu)質文章。如果學生沒有素材可寫,文章里面就會充滿堆砌的辭藻,或者思路不清,或者內容空洞等。
第二,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很多小學生對于習作的興趣不高,有的甚至存在厭煩心理,只把習作當做一種學習任務去完成,習作大多通過東拼西湊寫成,呈現流水賬的形式,內容非真情流露,缺乏一定的生活觀察與思考,讀罷索然無味。
第三,授課方式缺少創(chuàng)新。在習作教學實踐中,有的語文教師未徹底做到以生為本,往往在講解完寫作內容、體裁和技巧后,或指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范文后,學生再進行寫作,沒有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使得課堂教學方式生趣較少,缺少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
二、對于觀察法的研究
(一)教學方案。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師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培養(yǎng)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寫作的興趣上,不能按照死規(guī)矩來要求學生,要讓他們的情感以及思維充分、自由地表現出來。
(二)學習方法。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也要注意,也就是說需要重視自己的寫作習慣,充分使用觀察法來學習寫作,在寫作的時候,讓思維不受限制,對描寫的事物都應該有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發(fā)現寫作的優(yōu)良之處。
三、注重培訓他們使用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學生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直接觀察,從而獲得具有價值的素材資料。只有仔細地觀察生活和事物,學生才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深刻的理解。同一個習作的題目,有的學生寫得使讀者如觀其形、如聞其聲,有的則乏陳可新,就是因為有的學生用心觀察了,而有的學生只是走馬觀花。那么,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如何應用觀察法呢?
(一)把觀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相信沒有哪一個孩子沒有一顆好奇的心,抓住這個特點,培養(yǎng)他們主動地觀察,從而對事物有不一樣的看法、意見,同時還可以讓他們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把他們觀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讓他們仔細觀察自己周遭的環(huán)境。為有效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使得學生在習作時做到有物可寫,言之有序,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興趣非常關鍵。教師可通過各種方法,拉近學生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增進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認識,以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首先,教師應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確定習作主體,并向學生提供觀察的主體內容,便于學生進行觀察。
(二)觀察法的學習與掌握。小學生認知水平不高,因此觀察法的教育方式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們學會觀察細節(jié),全方面地思考以及對事物進行探討,關鍵要他們學會找準特征,從而進行有效的積累,為寫作做鋪墊。
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驗,將觀察方法分為以下三種:第一,觀察需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需明確方向、確定目標、制訂計劃,必須有邏輯、有順序地全面觀察。按照時間順序,可分為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按照季節(jié)順序,可以是春夏秋冬;按照方位順序,即東南西北、上下左右……觀察順序是多樣的,教師可結合具體觀察的事物,制訂科學的觀察計劃。第二,觀察需凸顯事物特征。觀察事物時應精準把握觀察對象的特點,諸如景物描寫,不同地理特征的景物都有自身獨特之處,哪怕是同一景物在季節(jié)方面存在差異的時候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時,應著重強調景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以體現出事物的特別之處。第三,觀察應緊扣重點。觀察事物過程中,應緊扣重點、把握細節(jié),譬如,“兩個大的眼窩里,藏著兩顆烏黑閃亮的珍珠,珍珠上的水越蘊越多,越蘊越飽,終于奪眶而出,流過她的面頰,就像露珠在荷花上滾動一樣?!庇^察得十分細致,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教師應結合觀察主體、觀察目標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
(三)培養(yǎng)好的寫作習慣。這要求學生時刻對周圍感到好奇,通過觀察,發(fā)現各種美好的事物,同時還要將感覺如實記錄下來,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他們觀察的技能。習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學生需擁有良好的觀察習慣,從而在生活的點滴中搜集到自己所需的素材。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嚴把啟蒙關,有效地應用觀察法開展教學活動,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首先,教師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周圍的事物,譬如常見的人或事等。教師可以定期為學生布置一些觀察任務,逐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其次,教師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觀察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將觀察行為當成一種日常的、自發(fā)的行為。再者,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與其他學生、家長進行互動和交流。最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鍛煉,引領學生全面、細致地觀察動態(tài)事物,如顏色、形狀等,對某些事物需進行長期追蹤,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
總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運用觀察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觀察事物、把握事物、表達事物。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需從基礎的觀察能力做起。觀察能力是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態(tài)度、積累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的保障,也是寫出精彩作文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賈小偉.如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