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傳剛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
隨著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標準化和精細化,安全風險管理在任何項目中都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由安全風險失控導致的安全事故會使整個工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降低,甚至可能造成整個項目的失敗,給國家、社會和各參建單位帶來巨大的損失。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安全風險管理是工程建設管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只有加強了安全風險管理,才能有效減少項目風險。
無錫站改造工程位于無錫市興源北路與通江大道交叉口,既有站房一座,既有鋼天橋一座,站場4臺7線,基本站臺與6/7站臺為高站臺、2/3、4/5為低站臺,站臺雨棚為砼空心預制樓板 。
無錫站改造工程主要工作內容有:拆除既有人行天橋1座,新建12 m寬旅客出站地道1座,新建行包地道1座,改造站臺雨棚4座,雨棚投影面積20 910 m2,加高站臺2座。新建跨線高架候車室6 486 m2,既有普速站房售票大廳、候車室進行改造,改造面積12 800 m2。
安全風險分析是指利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用定量、定性或者兩者結合的方式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性的過程,其目的是評價風險的可能影響。在站改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的不確定性,風險分析就是對將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確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種影響進行分析和評估。
無錫站改工程施工安全風險伴隨著整個施工過程的不同施工階段,主要體現在:
橋涵(地道)工程。地道施工過程中,基坑坍塌、既有線幾何狀態(tài)變化是主要風險?;邮┕み^程中加強對既有線路基進行監(jiān)測,按照設計要求采取鉆孔灌注樁加冠梁、上部采用鋼支撐的防護措施,同時引入第三方監(jiān)測單位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
站場、軌道工程。站場改造、既有線路撥移直接涉及到京滬正線行車,相關作業(yè)都是在封鎖點內進行,施工準備不充分,現場組織不力、人員、材料準備不充分、點內作業(yè)效率低下都是造成線路開通晚點的主要風險,影響既有線的行車組織。
設備管線系統。由于在既有線旁進行作業(yè),在施工過程中,挖斷管線是既有線施工的主要風險,在施工前,施工單位需要會同設備管理單位對現場管線進行調查清楚后再進行施工。同時,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既有線纜線的保護,防止碰斷纜線,施工結束后及時對既有線纜線進行恢復。
通過以上風險排查,導致以上風險的主要因素有:
參建各方人員配備不足、施工經驗缺乏。施工單位既有線施工經驗不足,作業(yè)人員安全知識不足,封鎖點內作業(yè)工作效率低下?,F場監(jiān)理人員經驗缺乏,對現場不能起到監(jiān)管作用。
施工計劃管理、施工防護不到位。現場存在施工內容與施工計劃內容不一致,存在無計劃、超計劃施工現象。部分施工單位在施工封鎖前擅自進行上道施工準備作業(yè),安全防護員防護不到位。
大型機械、現場用料及現場物理隔離管理不到位,存在大型機械侵入既有線路限界,施工地段物理隔離設置不及時,現場用料堆碼不規(guī)范,侵入到既有限界。
未落實風險管理“一圖四表”法,未做到動態(tài)管理。不能根據不同的施工項目、不同的實施階段等,科學地運用“一圖四表”法,不利于一線作業(yè)人員理解和執(zhí)行,不能真正指導現場質量安全生產工作。
應急處置過程中的安全風險控制不到位。施工單位安全預想不到位,發(fā)現安全隱患的能力不強,問題庫沒有進行動態(tài)管理,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認真的思考,未追根溯源。
施工安全風險控制是為了減少對既有線行車及設備造成安全隱患,避免行車及設備故障的發(fā)生。在進行安全風險排查和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風險源,提出不同的措施。通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
風險回避:施工前應梳理所有的風險源,可以通過研究設計文件、走訪設備管理單位、現場實地考察等,了解施工的難度及方案實施的可能性。碰到能預料的風險,可以修正調整方案,避開風險。
風險化解:利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保證施工按照既定的方案實施,完善各種安全保證體系并保證其正常運轉,隨時監(jiān)控和遏制施工中出現的各種風險。
風險轉移:使用既有線施工經驗豐富的施工隊伍,按照“架子隊”管理模式,配齊配強五員一長,加強安全技術教育培訓,降低自身的風險。
制定和完善各種應急預案。安全風險損失已經不可避免地發(fā)生的情況下,通過種種措施以遏制損失繼續(xù)惡化或局限其擴張范圍使其不再變延或擴展,使損失最小化。
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是始終存在的,是無法完全消除的。我們應該理性看待:一方面,客觀因素復雜,風險具有偶然性和突發(fā)性,難以預料;另一方面,風險又具有必然性,有其自身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可以認知的。作為建設管理單位,應正視風險,把握規(guī)律,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和應對措施,避開或減輕風險。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控制措施很多,現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議:
一是參與工程建設的各級管理人員,必須樹立高度的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面對復雜多變的建設環(huán)境,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把可能產生的方方面面的風險,超前分析透徹,做好風險預判。二是狠抓風險源頭控制,只有始終牢牢抓住原材料、施工組織和管理制度等決定工程風險的源頭性因素,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加大風險管控力度,才能從根本上化解和降低工程建設風險。
對施工單位的突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從培訓需求分析、培訓組成要素分析和培訓效果評估三方面入手,制定培訓方案,確定培訓內容,提出培訓方法,搭建展示技能和交流業(yè)務的平臺,有效激勵和調動參建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通過教育培訓學習,保證從業(yè)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強自身的安全知識業(yè)務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識。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組織機構和保證體系,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要求各項目部設置安全機構,配齊配足安全管理人員。二是落實問題點評和事故分析制度,結合當月的安全生產例會,對上月檢查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集中點評,對重大隱患和問題立即召開擴大分析會議,制定措施,嚴格落實“四不放過”制度。三是開展激勵約束和信用評價管理,通過制定《施工質量安全“三全”檢查實施意見》、《激勵約束及風險抵押考核實施細則》和轉發(fā)《鐵路建設工程施工企業(yè)信用評價暫行辦法》等,建立起激勵和責任追究制度,并加大安全檢查頻度和整治力度,加強安全檢查考核。
一是加大防護工程的投入,對沿線基坑開挖未支護的,堅決禁止施工。同時,為提高安全保險系數,采用挖孔樁或鉆孔樁形式進行防護,并形成止水帷幕。二是要求施工單位加大防護用品的投入,安全員、防護員必須統一穿著黃褂子、黃褲子,配齊對講機、信號旗、口哨等;所有施工人員必須統一工作服、黃馬褂、安全帽。三是圍繞臨近既有線深基坑開挖、既有線拆鋪線路、道岔施工等高風險施工作業(yè),除正常兩端設防護員外,每50人以上的作業(yè)必須設1名防護員,每超過50人,增加1名防護員。四是大型機械一機一人專職防護,對臨近營業(yè)線施工,每個工作面至少3名防護員、1名駐站聯絡員,每超過50 m增加1名防護員。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是始終存在的,我們只有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和參建單位團隊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分析建設管理中產生風險的因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積極主動地加強風險管理,才能夠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種風險,把管理風險降至最低,最終實現工程風險可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