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為探索穗肥施用尿素在不同的葉齡時期對水稻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成因子的影響,特進行本試驗,驗證不同葉齡期施用穗肥對穩(wěn)定穗數(shù)、增加粒數(shù)、提高粒重、調(diào)節(jié)結實率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水稻高產(chǎn)高效肥料運籌技術體系。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選擇在青龍山農(nóng)場科技示范園區(qū),試驗田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土,土壤基本理化性狀為: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34.3g/kg,PH值6.0,堿解氮150.5mg/kg,有效磷33.1mg/kg,速效鉀270.0mg/kg。
1.2 試驗材料
供試肥料:尿素含N 46%,磷酸二銨含N 18%、含P2O5 46%,硫酸鉀含K2O 50%。
供試品種:龍粳36,主莖11片葉。
1.3試驗設計
采用大區(qū)對比法,試驗設為5個處理,不設重復。每處理面積2畝。成熟期進行室內(nèi)考種,調(diào)查產(chǎn)量構成因素,考察米質(zhì),綜合分析。處理1:在水稻倒四葉露尖施用穗肥;處理2:在水稻倒三葉露尖施用穗肥;處理3:在水稻倒二葉露尖施用穗肥;處理4:在水稻倒一葉露尖施用穗肥;處理5:不施用穗肥。
1.4 田間管理及主要技術措施
4月21日泡田,4月25日水整地攪漿,在耙最后一遍地前將底肥全部施入,畝施肥量為37.0kg,尿素12.0 kg,二銨8.0kg,50%硫酸鉀12.0kg,硅肥5.0kg。尿素按基:蘗:調(diào)節(jié):穗4:3:1:2的施肥模式,磷肥底肥100%施入,鉀肥底肥60%施入、40%做穗肥,硅肥100%施入。5月22日插秧,水稻葉齡在3.5葉期, 插秧規(guī)格為30cm×10cm,栽培密度為5株/穴。5月16日,第一次封閉除草,畝用西草凈+惡草酮133g+186ml,水層3-5cm,保水6天;6月7日,第二次封閉除草,畝用丙草胺75g+10%吡嘧磺隆20g,水層3-5cm,保水6天。用背負式噴霧器甩施,畝噴液量15L。
6月10日進行防治水稻負泥蟲、潛葉蠅,藥劑配方為阿維毒死蜱,畝用量35ml,兌水20L莖葉噴霧。
2 結果與分析
2.1氣象條件
2013年終霜4月29日,初霜9月25日,無霜期148天。4-9月份水稻生育期平均氣溫15.9℃,≥10℃活動積溫2804.4℃,日照時數(shù)1004.2h,滿足水稻生長,總降雨量433mm,總體氣象環(huán)境為溫度適中,晴朗少雨的天氣,有利于水稻生長。
5月22日插秧,5月中下旬平均氣溫較高,天氣晴朗少雨,光照充足,適宜秧苗生長,插秧后,秧苗根系土壤環(huán)境較好,水稻緩苗速度快。6月上旬氣溫較高,分蘗早、快,水稻生長迅速,葉齡進程快。進入生殖生長期后,由于氣象條件適宜,溫度較高,濕度適中,未出現(xiàn)冷害,有利于水稻生長。各處理均安全抽穗、成熟。
2.2 不同處理成熟時期的變化
成熟期處理間進行比較并無顯著地差異。各處理乳熟時間均為8月5日,蠟熟時間為8月13日,黃熟時間為8月25日,完熟時間為9月7日。
2.3 對水稻產(chǎn)量構成因素及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處理的成穗數(shù)相差不大;在穗粒數(shù)上與處理5不施穗肥比,處理2倒3葉多3.3粒,處理3倒2葉多2.2粒,處理4倒1葉多1.8粒,處理1倒4葉多0.7粒;在結實率上,處理3倒2葉、處理2倒3葉、處理4倒1葉均高于處理1倒4葉和處理5不施穗肥2.1%-2.7%;在千粒重上,處理3倒2葉、處理2倒3葉、處理1倒4葉均高于處理4倒1葉和處理5不施穗肥1.0-2.2g。說明過早或過晚施用尿素作為穗肥都會導致穗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的降低。
從產(chǎn)量看,處理2倒3葉產(chǎn)量最高,為615.8kg/畝,增產(chǎn)率為7.4%;其次是處理3倒2葉,產(chǎn)量為612.1kg/畝,增產(chǎn)率為6.7%,可知在水稻倒3葉至倒2葉露尖施用尿素作為穗肥的處理對產(chǎn)量的提高作用最大,相對于不施用穗肥的處理,其增產(chǎn)率可達到6.7-7.4%,說明穗肥的最佳施用時期是倒3葉至倒2葉露尖。
綜上所述,不同葉齡時期施用尿素作為穗肥對水稻產(chǎn)量構成因子及產(chǎn)量的影響較大,過早或過晚施用穗肥都會降低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和千粒重。本試驗中的最佳穗肥施用時期為倒3葉至倒2葉露尖。從產(chǎn)量上看,倒3葉施用尿素作為穗肥產(chǎn)量為615.8kg/畝,增產(chǎn)率為7.4%;倒2葉施用尿素作為穗肥產(chǎn)量為612.1kg/畝,增產(chǎn)率為6.7%。
(作者單位:156333 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青龍山農(nóng)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