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是初中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判斷、實驗設計水平。在課程改革轟轟烈烈開展的當下,實驗教學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而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側重于驗證教材中出現(xiàn)的結論,一般是根據(jù)教材和大綱預先設計好的實驗目的,按照既定的步驟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得出結論。而往往忽略了實驗過程中的實驗異?,F(xiàn)象、實驗結果偏差。甚至,明明有錯誤卻視而不見,更談不上進一步分析論證。好像只要得出教材上的現(xiàn)象或結論,就證明實驗是正確、成功的,否則實驗就是失敗的,有時甚至引起學生的哄堂大笑。這樣的實驗教學忽視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無視學生個性差異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培養(yǎng)學生“按部就班”,而非真正學以致用。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勇于各抒己見的意識和能力上來。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回避或搪塞學生提出的問題,而要保護和鼓勵學生的這種求知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化學;實驗;問題意識
一、 實驗過程中巧妙地穿插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是引起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問題提的好,提的是時候,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的效率和求知欲望,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甚至出現(xiàn)一些創(chuàng)造的成果;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質》一課,當學生在觀察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變紅色時,教師就提出以下問題:我們?nèi)绾未_定不是水或二氧化碳,而是碳酸使石蕊變色的呢?從而激發(fā)學生實驗的興趣,要求他們思考如何通過設計對比實驗,探究問題的本質。由此可見,課堂提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深廣度。另外,在每次實驗完畢后,可以設計一些總結性的問題,拓寬學生思路,反思實驗中的成敗得失。這樣就可以通過問題帶動實驗,通過實驗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問題意識,做實驗也就不僅僅是驗證課本上的既有結論,逐步向探究性實驗過渡。當然,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上的提問應講究技巧,課堂設疑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到哪里,學生就學到哪里。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問題的提出要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不能無的放矢,信口開河;二是要善于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特別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這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三是提出的問題要抓住要害,不能大而空,模棱兩可,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怎么回答,那反而違背了設計的初衷。
二、 教會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主動探究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大多比較被動,雖然我們也提倡有啟發(fā)式教學,但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只是在不斷解決老師或課本上提出的問題。經(jīng)常,我們在課堂上看到老師問“為什么?”“怎么辦?”,實際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一個特定的框架內(nèi),老師只是極力引導學生向這個“標準”答案靠攏,即便學生有其他疑問,也會被老師有意無意地引到“正軌”上來。長此以往,學生也就懶得動腦筋,失去了想象動力,反正最終都有一個標準答案,何必“勞心費神”。這種越俎代庖的做法,實際上是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也在無形之中抹殺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教給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每次上實驗課之前,我一般先讓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在熟悉一般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基礎上,還要求學生針對該實驗提問,看誰提的問題多,誰提的問題深刻,讓人“出乎意料”。提出的問題,還必須由學生自己親自設計實驗和驗證。出于學生好奇心和愛動手的天性,這項任務對學生來說是極具誘惑力和挑戰(zhàn)性的。自己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其樂無窮。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當然,一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較粗淺,思維深度不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掌握的實驗知識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實驗理論越來越深時,這時候提出的問題可能就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了。如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的實驗中,有位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后,又變得澄清。那么往石灰水中吹氣是否也會發(fā)生如此變化呢?”然后,他和幾位同學一起來驗證這個問題,最后得出結論“人往石灰水中吹氣,可以使石灰水變渾濁,但不容易使渾濁再消失”,我問“這到底為什么?”他經(jīng)過思考回答“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大部分是氮氣”。這樣,既加深了實驗現(xiàn)象的理解,又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敢于對現(xiàn)成的結論提出挑戰(zhàn),具有開創(chuàng)精神。
三、 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實驗室
課堂教學不僅是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固有經(jīng)驗,不斷去探索新的問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傳統(tǒng)的學習重心在解決問題,即把學生原來存在的問題解決了,就等于完成學習任務了。而新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用一個問題的結論去解決另外一些新的問題,讓學生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因此實驗結束后,應盡可能給學生留下幾個與之相關的思考題,既是實驗總結,又是實驗延伸。我們完全可以把實驗課上沒能覆蓋到的內(nèi)容帶到課外,通過學生的自學討論、查閱資料、課外實踐等形式,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探索,讓學生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進一步擴展知識面,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實驗是一門科學,更是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它必須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引入“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讓學生也在不斷地探索研究中去捕捉靈感,去解決他們應該能夠解決的問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目標就會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單凌云.放手探究,讓初中生物課堂更精彩[J].中學課程資源,2014,(09).
作者簡介:
姚少華,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大二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