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逐步地走入了課堂教學,它以其強大的交互性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歡。并且信息技術課堂能夠把視聽技術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得現(xiàn)代的教學越來越科學化,同時也改變著現(xiàn)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近幾年來,我國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很大程度上仍舊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急待我們?nèi)ソ鉀Q。因此,本文將首先分析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的特點,進而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能夠給廣大師生提供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特點;策略
信息技術是一門以訓練學生信息素養(yǎng)為宗旨的課程。具體講主要是訓練學生收集、存儲、處理、評價、發(fā)布信息的基本能力。新課程對于小學的課堂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有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怎樣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對小學的信息技術課課堂進行改革,也成了每個教師所要思考的難題。在小學的課堂上,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對于信息技術課教師來說,通過課堂上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收獲知識,提高思想,也就實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因此,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設計,使得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得到了更好保障,也使得教學目標能夠更好的落實。
一、 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首先是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趣味性。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傳統(tǒng)的教學和現(xiàn)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diào)的課堂內(nèi),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xiàn)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日益衰減。而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限制,以靈活性、整體化的方式把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形象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每當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他們被周圍的環(huán)境、先進的教學設備所吸引。教師要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到教學內(nèi)容上來,效果就會很明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習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其次,小學的信息技術課堂有著明顯的綜合性的特點。由于信息技術課堂涉及的基礎學科,因而具備了較強的綜合性。在新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并且以目標任務驅動教學過程,為運用知識可視化的過程中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支撐和技術上的支持。
再次,信息技術課堂有著工具性的特點,知識可視化作為一種普遍的教學工具,學生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利用計算機來創(chuàng)新自己的思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學生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工具制作自己的課程表或者成績單。如在進行“word問題”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網(wǎng)上搜索“word咨詢”的網(wǎng)站。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網(wǎng)站上用“協(xié)作”與“對話”的方式進行探索,了解各種word制作方式。
最后,信息技術課堂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學生們在上課的過程中需要上機操作自己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中提高自己的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在上機操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任務中去。比如,學生們在第一次進入機房的時候,需要學習如何對電腦進行開關機。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在PPT上制作電腦開關機的流程圖,這樣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開關機的流程,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 對小學信息課程的教學建議
(一) 合理的設計教學內(nèi)容
教師應該根據(jù)信息技術課課程的要求來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倡的新理念,信息技術課教師也應該及時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jù)新課程所要求的新的導向和概念,從多個層面去計劃和設計,包括價值觀、方式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但是,教師所展開的一切的設計必須應該扎根在信息技術課教材的基礎之上。信息技術課課本是根據(jù)大綱的要求所編寫的,而信息技術課課堂的教學目標也需要在每一節(jié)課的實際內(nèi)容之上去體現(xiàn)。因而,只有依據(jù)教科書分化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才能夠擬定出符合當前教學課程的教學方案,同時這也是教師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保障。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表格做出自己的成績單。表格是一種基礎的圖形工具,具有強大的功能,在各種學科中都有廣泛的應用。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指導學生利用這種簡單的知識可視化的工具——表格,制作出自己的成績單,使得自己對自己以往的成績能夠一目了然。
(二) 結合課本,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小學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需要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的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的,尤其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作用也大多體現(xiàn)在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和動作,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去幫助學生化解難題。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防止因為過多地使用課件而使得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越來越減弱,以及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也越來越被忽視。學生也是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和神態(tài)表情來領悟老師所要表達的感情和信息。師生之間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傳達出很多信息,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一個重要中介。因此,信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的對話,通過師生之間的友好的交流來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教師不應該單方面的根據(jù)自己的要求去設計教學方案,還應該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學生們的要求。教學是一個雙向的任務,而學生作為學習中的主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教學設計應該根據(jù)學生們的情況隨機應變,做出不同的設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相對的不夠成熟,各種思維模式都沒有定性,教師更要因材施教,綜合考慮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教案是教學設計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進行有效的教案設計需要教學次序安排夠妥當,教學程序計劃合理,教學方式分類妥善,教學形式和教學媒體的應用恰當。實際上改善怎么教學和怎么學習的問題,采用了恰當?shù)慕虒W方案,就能夠解決一部分的難題,達成教學目標。
總之,信息技術課教學的設計,涉及到教師教學的方方面面,本文提及的一些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們根據(jù)自身的情況,結合學生們的需要和要求,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新,多加探索,才能夠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武晶晶.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分析及教學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02,(4):55-57.
作者簡介:
毛曉暉,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原陽縣城關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