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數字不僅是語言的記號,更是一種文化的記號。眾所周知,中國人自古崇尚偶數,偶數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宴請客人要有四碟八碗,交通要四通八達,做事要講究四平八穩(wěn),遇事祈求六六大順。中國人愛好偶數,討厭奇數,特別是“三”這個數字。如“三教九流”、“三心二意”、“說三道四”、“一波三折”、“一問三不知”、“此地無銀三百兩”等都是含義不好的詞匯。與中國人喜歡偶數相反,日本人特別推崇奇數。例如,2004年7月,「ほぼ日刊サイト新聞」的調查顯示,在總數5791個回答中,52.8%的日本人非常喜歡奇數,而只有少部分人表示喜歡偶數。更為有趣的是,調查結果還顯示,在1到9五個奇數排序中,人氣由高至低分別為3、5、7、9、1,日本人對“3”有著近乎崇拜的喜愛。關于日本人為什么喜歡數字“三”各說不一。
本文主要以奇數“三”在日本的流行語、和歌和俳句等語言現(xiàn)象中的運用為例進行文化溯源,以此厘清同源文化的差異所在及“數字觀”折射出的文化特征。
流行語是最能反映出時下社會流行狀態(tài)和人們思維狀況的語言。流行語一般概括精辟準確而又不失風趣幽默,頗受年輕人的青睞。如:
「介護職場3K」:是指從事護理行業(yè)的人們對工作的不滿,即累人、工資低、不能結婚?!溉齓女」:這是對現(xiàn)代貪吃、貪杯又懶做的女性的譏諷?!溉齁男」:表示有實力而又性格質樸的年長男子?!溉韵⒆印梗褐父咧猩K麄冊诩依飳δ赣H開口閉口就只說這三句話:“吃飯、洗澡、給錢”?!溉摺梗焊呤杖搿⒏邔W歷、高身材,指現(xiàn)代女性的擇偶標準?!改嫒摺梗荷鲜觥叭摺痹偌用烂矂t是現(xiàn)代部分男性的擇偶標準?!感氯薕Lの三重苦」:新就職的年輕女職員的三種苦惱,指“加不完的班、低工資、閱歷淺”?!溉啸笞h員選挙」:“支持者競選的區(qū)域、競選者本人的知名度、金錢”是議員選舉中競選的實際內容。「新就職の三種神器」:手機、電腦聯(lián)網、自我分析的材料。以上三大件物品為最近幾年大學生就職的三大件?!溉齂仕事」:指“危險、骯臟、累人”的工作,這些工作一般由外國的工人和打工者去做等等。
其實,日本人對奇數的鐘愛并非現(xiàn)在才有,可以向上追溯到很久以前。如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排列成3行分別為5、7、5共17個音節(jié)組成。俳句是以簡約的文字抒發(fā)豐富的感情和喚起更多聯(lián)想的藝術形式。17世紀時松尾芭蕉將這種形式提煉成高度精湛的藝術。此后,它成為日本最喜聞樂見的詩體。如正岡子規(guī)的俳句:「柿食へば 鐘が鳴るなり 法隆寺」,即典型的“五、七、五”模式。和歌,也稱倭歌,因與漢詩相對而稱,即日本詩之意,它是由5、7、5、7、7共31個音數有規(guī)則的參差而構成。與來自于中國的漢詩不同,和歌只有音數和句式的限制,而無押韻、對仗和平仄等規(guī)定。如天智天皇的短歌:「秋の田の かりほの庵の とまをあらみ わがころもでは 露にぬれつつ」。如前所述,不管“和歌”還是“俳句”,各行的音數都是奇數,行數也一定是奇數。
日本人鐘情于“三”,源自“三”所特有的社會文化意義,這一點毋庸置疑。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有崇尚“三”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習俗,“三”又是最具代表意義的數字單位,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意義。以下與“三”相關的諺語,其簡潔凝煉的語言藝術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是生產、生活實踐的智慧結晶,直接反映民眾的生活喜好:
三年飛ばず鳴かず/三年不飛不鳴(等待時機)
三人市虎を成す/三人均言,假也成真
三たび肱を折って良醫(yī)となる/久病成醫(yī)
三度目の正直/問神占卜三次結果都相同就是準的
以上幾例都是具體的數字“三”的虛指用法,表達眾多、反復、長期的意思。不過,在表達完全相反的意思的時候,日本人仍然會經常使用“三“。例如,「三日坊主」意為「非常に飽きやすくて長続きしない人をあざけっていう語」,與漢語中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相對應。諸如此類的指代期間短、數量少等諺語中也比比皆是:
世の中は三日見ぬ間の桜かな/滄海桑田
公儀の三日法度/朝令夕改
三日天下/短命政權
朝焼きは三日ともたぬ/出現(xiàn)朝霞不過三天就會有雨
以上可見,諺語中的“三”的所指意義往往被泛化,用來表達數字之外的一些概念。在三、四字熟語中的“三”更是俯拾皆是,不勝枚舉:「三衛(wèi)府」、「三益友」、「三損友」、「三阿彌」、「三羽烏」、「三騎射」、「三関國」、「三韓楽」、「三箇日」、「三奇橋」、「三冠王」、「三寒四溫」、「三管四職」、「三位一體」、「三猿主義」、「三間飛車」、「三割自治」、「三角合併」、「三角関係」……用“三”構成的詞匯可謂包羅萬象,濃縮著社會、歷史、人文的方方面面。
另外「三種の神器」一詞原本是指日本神話中的三件神器「八咫鏡、草薙剣、八尺瓊勾玉」,后來用于概括家電的三大件。具體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發(fā)生了變化,如20世紀50年代后期日本人將黑白電視機、洗衣機、冰箱視為新時代家庭必備品,稱之為「三種の神器」。后來日本企業(yè)也把他們的員工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工資制、企業(yè)內工會制等制度視為支持日本企業(yè)經營的三大支柱,稱為「三種の神器」。
隨著漢籍、漢字和佛教傳到日本之后,日本文化受到很大的影響,于是一部分佛教詞匯也成為日語的一部分。如「三界」(有情眾生生活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世界,佛以外的全世界)、「三諦」(亦稱“三諦偈”、“三是偈”。佛教的三條真理,即空、假、中三諦)、「三學」(佛教基本修行法中的戒(律)、(禪)定、(智)慧。戒學為行善,定學為思慮集中,慧學為觀悟真實)、「三生」(前生、今生、來生之稱)、「三慧」(聞慧、思慧、修慧三種智慧。聞慧為聽教誨而得的智慧。思慧為思教誨而得的智慧。修慧為修習禪定而得的智慧)、「三乗」(謂引導眾生達到解脫的三種方法或教義,一般稱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途の川」(〔源自中國的《十王經》〕據說生前非極善、極惡之人,死后第七天走向冥府途中所經過的河,河岸有婆、翁之鬼,搶奪死者的衣服)等。鈴木范久認為:“佛教思想對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致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把日常生活本身作為修行之場的思想,后來就像茶道、花道、劍道一樣,把普通的技術、藝術、體育作為‘道’,這就與心的磨煉一體化了”。由此可推,佛教中的“三”與修身養(yǎng)性、輪回轉世相關聯(lián),體現(xiàn)了從善去惡的勸誡思想。
集團意識可以說是日本社會的最大特征。這種集團意識對日本社會文化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唯奇數為吉,唯奇數為美,崇尚嵌在偶數間的奇數的數字觀,對此,許多人認為是因為偶數可以一分為二,讓人聯(lián)想到「分かれる」,令人感傷從而敬而遠之。然而筆者并不這么認為,日本是個喜歡「あわれ」的民族,喜歡賞櫻花繽紛零落之美,喜歡悲武士切腹之壯,日本文化中處處充斥著“哀之美”。故日本人排斥偶數的更深層原因是緣于骨子里對“和意識”的追求。偶數,可以一分為二,從而產生對立、沖突與競爭,這正是日本人極力避免的。歷史上,災害頻仍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和需要集體協(xié)作的農耕生產方式使日本民族形成了和睦相處,共御天敵的道德意識。
“數字觀”源于人們不同文化追求并折射出同源數字文化的不同特征?!叭笔亲罹叽硪饬x的數字單位,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從日本人對奇數“三”的摯愛,可以管窺日本民族心理、揭示日本數字文化特性,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誤會與摩擦,更好地促進友好交流。
[1]日笠山正治.2007.歴史探訪に便利な日本史小典[M].東京:日正社.
[2]杜勤.日語中有關“三”的詞語[J].日語知識,2011(5):22~23.
[3]張秀華.數字“三”在日語中的運用及其文化伴隨意義[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2):105~109.
[4]田小鳳.從數字觀透析中日兩國文化的異同[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