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眾,張萬書,趙永星,趙珍珍·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隨著汽車制造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國內汽車產量隨之遞增,提升生產效率成為整車企業(yè)生產考慮的重點問題之一。多工位沖壓模具以快速、高效的獨特優(yōu)勢在國內被廣泛應用。對多工位沖壓模具設計時相對自動化線模具設計時,結構上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設計要求?,F依據實際工作中多工位沖模生產過程中的經驗,對多工位沖模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案例一
多工位沖壓模具采用兩塊墊板組合安裝,在裝卸模具時出現第二塊墊板用快速定位安裝完畢后,起重棒無法抽出。
⑴原因分析:多工位沖壓模具設計吊耳起重模具時,模具和模具間的吊耳空間小于起重棒的長度導致起重棒無法抽出,鋼絲繩無法使用,如圖1所示。
⑵解決對策:由于起重棒起吊過程中受力發(fā)生竄動,存在安全隱患,故鑒于現在模具的實際狀況,只能手寫標識將起重棒反裝。
⑶預防措施:確保模具和模具間的吊耳空間,設計吊耳起重模具時,在放置狀態(tài)下保證模具相互間無干涉分開組裝,如圖2所示。
案例二
梁類件僅靠符型定位,梁類件左右定位不精確,制件左右竄動造成沖孔精度超差。
圖1 聯合墊板起吊干涉
圖2 起吊空間
⑴原因分析:從數模上分析制件棱線清晰,產品特征明顯,長度方向可以符型定位。但實際制件在左右方向竄動約2mm,制件定位不精確,影響沖孔精度,如圖3所示。
圖3 梁類件模具制件無定位
⑵解決對策:利用上工序沖孔孔位增加一處定位銷,保證制件在左右方向不竄動,如圖4所示。
圖4 增加定位銷
⑶預防措施:梁類件設計時,左右方向必須考慮定位,增加定位銷,僅靠型面定位時要慎重對待。
案例三
左右共模制件中間位置制件托起后塌陷,在橫梁移動到下一工序過程中,制件變形造成最終產品變形。
⑴原因分析:舉升器設計位置不合理,考慮了頂出器的距離,忽視了制件舉升強度。制件中間尺寸為30mm×30mm×1.4mm,制件在抬起過程中強度弱,如圖5所示。
圖5 改善前制件形狀及舉升結構
圖6 改善后結構
⑵解決對策:將兩個翻邊舉升器連接起來,在中間位置增加一面積為20mm×25mm的舉升塊,同時保證舉升的同步性,如圖6所示。
⑶預防措施:工藝前期分析制件強度,分部工序,保證制件的強度;設計時全面考慮模具在工作后期的使用狀態(tài),評估潛在風險,左右共模制件中間位置強度低時,需要在中間增加頂件塊。
案例四
舉升器單側托起時,符型塊顫抖,抓手抓取不穩(wěn)定。在保證制件抓取穩(wěn)定的前提下,生產節(jié)拍低,如圖7所示。
⑴原因分析:舉升器單側托起時,由于符型塊自身重量及上模頂銷的壓力傳遞至符型塊處,在符型塊處產生較大力矩,從而導致符型塊顫抖,如圖8所示。
圖7 現場舉升器偏載
圖8 舉升器受力分析
⑵解決對策:將相鄰的舉升器根部相連,避免力矩過長而導致符型塊顫抖,如圖9所示。
圖9 舉升器撓度提升
⑶預防措施:設計時避免使用舉升器單側支撐制件。
案例五
多工位模具雙托起塊為氣缸托起,氣缸采用氣路串聯結構,該結構出現托起塊不同步現象,調整進氣大小也無法實現,制件發(fā)生偏移,如圖10所示。
⑴原因分析:由于托起塊規(guī)格、重量不統(tǒng)一所需的進氣量也不一致,氣缸串聯無法實現同步。
⑵對策:改用并聯方式,每個氣缸由單獨氣路控制,通過單獨調整進氣量達到托起塊同步。
⑶預防措施:當托起塊重量相差比較大時氣缸連接采用并聯方式;選用氣缸的時候,應根據托起塊重量適當加大一個型號,更有利于氣缸的長期使用。
圖10 氣缸型雙托起塊
案例六
多工位模具從機床工作臺廢料孔滑廢料時,廢料存在卡滯現象,幾分鐘就必須要停機清理一次。
⑴原因分析:設計時滑廢料孔處有減重孔,廢料尖角易搭在減重孔上,造成卡滯現象,如圖11所示。
圖11 現場生產情況
⑵解決對策:在滑廢料孔減重孔處設置廢料擋板。
⑶預防措施:設計時如滑廢料孔處有減重孔,考慮設置廢料擋板或滑廢料處不開減重孔。
本文通過對6個沖壓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解析,闡述在模具開發(fā)過程中需要從工藝排布、結構設計、產品造型等方面,綜合考慮合模起吊空間、制件定位穩(wěn)定、托起舉升平衡、廢料滑落順暢等因素來加以預防。多工位沖模制造需要擁有較高的工藝結構設計和制造調試水平,只有不斷積累生產過程中解決問題的經驗,才能使多工位沖模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