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若琦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更注重生命的質量,不管哪一個年齡段的人群,都越來越重視日常的養(yǎng)生保健,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生活習慣貴在堅持,很多人也相信養(yǎng)生“只要堅持就能勝利”,對于自己相信的養(yǎng)生秘笈都會樂此不疲地堅持著。但是,你是否又想過,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到底是不是值得堅持?如果方法錯誤,有可能“堅持卻未必勝利”。在此,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養(yǎng)生誤區(qū)是否也發(fā)生在你身上?
睡覺就是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健康。衡量睡眠是否充足的一個標準,就是看第二天是否感覺精力充沛。
中國有句諺語叫“早睡早起身體好”,早睡能讓人睡眠更充足,早上更加有精神、頭腦靈活、表現更好。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對于身體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睡眠習慣或者壞的睡眠習慣都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狀況和整體疾病發(fā)生的風險。熬夜就是在折磨自己的身體,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患病風險。
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很多因素有關。如陽光充足的日子,一般人睡眠時間短;氣候惡劣的天氣里,睡眠時間長。隨地區(qū)海拔增高,一般人的睡眠時間稍稍減少。隨緯度的增加,人的睡眠時間稍要延長。睡眠的時間和年齡也有密切的關系。年齡越小的人,睡眠時間越長;年事越高的人,所需睡眠時間就越短。睡眠時間與工作性質、體力消耗和生活習慣也有關,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所需睡眠時間長。
每個人最佳睡眠時間是不同的,可分為“夜晚型”(“貓頭鷹型”)、“清晨型”(“百靈鳥型”)和“白晝型”三類。夜晚型的人每到夜晚思維能力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但上午精神欠佳。清晨型的人其特點表現為入睡早,醒得也早,白天精力充沛,入夜疲倦。白晝型的人居于二者之間,但隨個體差異而有傾向性。一般來說,大部分人為白晝型節(jié)律。
此外,睡眠時間的長短還與精神因素、營養(yǎng)條件、工作環(huán)境等有關??傊M管個體所需睡眠時間差異很大,但只要符合睡眠質量標準就可視為正常。
早睡早起身體好,也要結合時間,自己的身體狀況,工作條件靈活安排,不要糾結于必須每天的早睡早起,反而對自己帶來傷害。比如感冒時、工作極其勞累時、臺風大雨時,都要因時制宜,可以稍微晚點起床。
中醫(yī)養(yǎng)生強調“天人合一”,指出“順四時則生,逆四時則亡”。即人要順應四時氣候,睡眠習慣就應當適時、適季?!秲冉洝分赋觯骸按合囊古P早起,秋季早臥早起,冬宜早臥晚起。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成神俱,而盡終天年?!?/p>
人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體的寤寐,是根據一年四季陰陽的交替規(guī)律作息的。
春季,人體內的陽氣隨自然界的陽氣同步生發(fā),經過冬天的休養(yǎng)沉靜,到春天就逐漸活躍起來,可晚一些睡眠,早一點起床。
夏季,晝長夜短、陽盛陰虛,起居宜“夜臥早起”,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盛,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起居宜“早臥早起”,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
冬季,宜“早臥晚起”,不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早睡可養(yǎng)人體陽氣,晚起能養(yǎng)人體陰氣。晚起并非賴床不起,應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晚睡也要掌握一定的時間,中醫(yī)認為子時(23點到次日1點)是肝經當令,陽氣開始生發(fā),晚睡要在23點前。
“老掉牙”是老人的夢魘,沒有牙齒會給老人帶來很多困擾,如吃飯不方便、說話流口水、加速面容衰老等。而有什么辦法可以健齒呢?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叩齒”。古人常說“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很多人對叩齒養(yǎng)生堅信不疑。老人們認為,早晚叩齒可以固齒健齒,能夠幫助延遲牙齒脫落。不少人期望通過叩齒達到長壽的目的。
在叩齒過程中,唾液會分泌增多,而中醫(yī)認為,吞咽唾液能夠滋養(yǎng)五臟六腑。即使在現代醫(yī)學中,也認為吞咽唾液可以促進消化,對人體有益。
叩齒確實對口腔健康有益,每天堅持叩齒,能夠借助外力作用按摩牙周肌肉,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但要指出的是,倘若原本就有牙周炎或牙齒已經有松動跡象,那么叩齒很可能會讓牙齒松動雪上加霜,加速牙齒脫落。專家提醒,如有口腔炎癥或牙齒有酸痛、疼痛、出血等癥狀,應該禁止叩齒運動。
此外,叩齒的力度也有講究,一些老人以為叩齒一定要有一定力度才能達到健齒效果,于是盲目大力叩齒。專家指出,每個人的牙齒健康程度不同,耐受的力度也不同,叩齒時應量力而行,太大力叩齒反而可能造成牙齒外傷、牙齒隱裂,甚至導致牙齒斷裂。
對于叩齒的時間,人們普遍認為應該早晚進行,專家指出,如果并無叩齒禁忌癥,只要有時間都可進行。對叩齒的次數,人們并沒有達成共識,有人認為要叩300下,有的則認為36下,但其實只要沒有因叩齒導致牙齒不適即可。
綜合大眾的看法,專家建議,叩齒可以早晚各一次,每次90下,以無不適為度。注意力量不宜過大,頻率不可太快太猛,以免咬傷舌頭和損傷牙槽骨。有口腔炎癥,如牙周炎、牙齦炎、口腔潰瘍等,需在治愈后再進行叩齒。
如今精細食物太多,為了健康的生活,現在提倡要多吃粗糧,結果有些老人開始頓頓吃粗糧。他們認為,粗糧的纖維素多,可以預防便秘;粗糧的熱量低,適合患各類慢性病的老人,還能預防肥胖,對減肥也有幫助;粗糧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健康有益。
我們倡導食用粗糧,是想補充精糧所丟失的營養(yǎng)成分,增加膳食纖維,促進排便。畢竟吃精糧多的話,膳食纖維的獲取量就會相對少一些。但正常人不必太刻意用粗糧完全代替精糧,也沒必要天天吃。
老人如果吃粗糧舍棄精糧,反而可能因為熱量不足出現消瘦和營養(yǎng)不良,造成抵抗力下降、面色不好、精氣神和抗疲勞能力不足。且天天吃粗糧,也可能讓老人的食欲下降。
專家建議,粗糧一周吃兩次或一天有一餐即可,可以用番薯作為一餐的主食者,或者將麥子、玉米、黑米等一起煮雜糧粥。如果發(fā)現最近改變了飲食習慣才出現了體重下降、消瘦和腹脹、腸胃氣體多時,就要注意是否粗糧食用過多了。
吃粗糧應遵循以下幾個飲食原則:均衡,精糧為主、粗糧為輔以及因人而異。具體到生活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在主食中添加,比如煮米飯加點小米,煮粥時加一把燕麥,打豆?jié){加一把黑米。自然而然地,粗糧的量就能增加,而且飲食質量會更高,三餐更美味和豐富。食物本身并不能如服用藥物那樣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需要長期堅持,細糧為主、飲食品種多樣化加上適當適量地食用粗糧,對身體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泡腳是非常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式,熱水沐足、水汽蒸騰,能緩解疲勞,且方便易行。
有很多堅持泡腳的老人表示,熱水泡腳有活血通絡、健身防病的功效,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也大有裨益。如在熱水中加入一些藥材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哪怕是家中常備的一些調味料,也能使泡腳擁有附加功效。如加入鹽和花椒可以幫助入眠;加姜可助活血通絡;加醋或小蘇打可幫助治療腳氣;加入玫瑰花瓣可美容養(yǎng)顏等。
相比于口服藥和外用藥,泡腳非常方便,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會尋求泡腳方幫助治療,網絡上針對不同疾病的泡腳方比比皆是。如痛風、靜脈曲張、支氣管炎、灰指甲、腳氣、腰腿痛等,都有其對應的泡腳方,很多老人堅信通過泡腳,可以緩解癥狀,甚至幫助治療。
66歲的孫阿姨用中藥泡腳治療腳氣,初始瘙癢、異味有所改善,于是堅持每天泡腳,但最終反而因經常泡腳,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導致腳氣越加嚴重。
很多老人會如孫阿姨一樣,當發(fā)現某一偏方有效時,就盲目堅持,有的堅持每天泡,認為堅持泡腳時間越長越有效,或者堅持水越燙越有效,最終引來一系列“副作用”。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洗熱水澡時,時間久了,手指就會起皺,這其實就是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的表現。此時,細菌可以輕易的侵入皮膚,從而導致皮膚問題。泡腳也是如此,即使是健康人群,長時間泡腳也可能損傷皮膚,更不論原本就有皮膚病的人群以及皮膚屏障功能較差的老年人。
此外,由于多數老人的感知能力逐漸下降,如水溫過燙也不能及時反映,從而導致燙傷。
雖然泡腳可能損傷皮膚,但也無需驚慌。醫(yī)生建議,老人泡腳的水溫要控制好,不宜過熱,應以腳觸水微微感覺燙為宜。如老人的感知能力遲鈍,可尋求家人幫助,或用溫度計幫忙,在泡腳時測量一下水溫,37℃~40℃最佳。老人千萬不要盲目追求高溫,以免燙傷。
除水溫外,老人也要注意泡腳的時長,建議泡15~20分鐘即可。很多老人會在泡腳時旁邊放一瓶熱水,以便隨時加水,但其實泡腳的療效與時長關系不大,15~20分鐘既可以保證療效,也避免皮膚受損。
專家提醒,泡腳雖好,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泡。老年人多有基礎疾病,如患有心臟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壓、經常頭暈、糖尿病、靜脈曲張等,則不建議泡腳。即使泡腳也不建議用太熱的水,注意時間不宜過長。
冷水浴,是指用5℃~20℃之間的冷水洗澡。冷水沖澡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和耐受能力,夏天沖冷水澡很痛快,有人冬天也堅持沖冷水澡。
很多人認為冷水沖澡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鍛煉人體抵御外界寒冷及其他疾病因子的侵襲。
有的人認為,冷水沖澡相當于給血管做體操,人體受到冷水刺激后,皮膚血管急劇收縮,大量血液流向人體深部組織和器官,增加內臟氧氣與營養(yǎng)的供應;同時機體為了抗冷,皮膚血管很快又擴張,大量的血液又從內臟流向體表。這種一舒一縮的鍛煉,可以增加血管的彈性,有利于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并可使人面色紅潤、皮膚光澤、皺紋減少、精力充沛。
冷水浴的確有好處,但并非人人皆宜,要依據個人體質、身體、疾病情況選擇,不能強求,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jié)炎、老年人、嬰幼兒、體質虛弱等不宜進行冷水浴。
另外,冷水浴鍛煉不宜在空腹、飯后或劇烈運動后進行,傷口未愈、發(fā)熱、酒后、婦女經期和產后不宜進行冷水浴。進行冷水浴時若出現寒戰(zhàn)、皮膚起雞皮疙瘩,甚至頭暈、眼前發(fā)黑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倘若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堅持沖冷水澡易誘發(fā)三種病。
心臟病皮膚里的傳感器異常靈敏,只要大腦接收到冷的信息,瞬間就會感受到冰涼,血管就會自然收縮。如果用冷水洗澡,人體會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神經緊張等。如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十分不利于心臟健康。
皮膚病當身上出汗現象比較嚴重時,如果盲目用冷水沖涼的話,臉上的油和身體上的汗遭遇冷水浴后會凝固,相當于沒洗,甚至可能會引發(fā)粉刺和痱子。
關節(jié)疼痛使用冷水洗澡,一旦寒氣侵入體內,就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如果頻繁受到冷水刺激,容易導致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等。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關節(jié)疼痛、全身乏力等癥狀。
冷水浴健身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先從冷水擦面、擦身開始,然后再用冷水淋浴。開始鍛煉時間宜短,2~3分鐘即可,以后逐漸延長到10~15分鐘。鍛煉時間與水溫成反比,水溫越低,時間應越短。
溫水浴其實也有其好處,更適合不同體質的人。溫水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使汗孔開放,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并加快乳酸等代謝廢物的清除,可幫助去除皮膚表面及毛孔內的油膩等污垢,使皮膚排熱與“呼吸”順暢。
另外,適溫的溫水浴還能安撫神經,使全身肌肉組織得到放松,消除疲勞,增進體能的盡快恢復,還能鎮(zhèn)靜、止癢、止痛等。溫水浴水溫不是越高越好,應控制在38℃左右。
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往往被要求做呼吸鍛煉(類似深呼吸),其目的在于鍛煉其肺功能。近年來,這種呼吸鍛煉逐漸被老人推崇,即使沒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也會以此養(yǎng)生。
人們認為,深呼吸能使人胸部、腹部的相關肌肉、器官得以較大幅度的運動,能較多地吸進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可以排出肺內殘氣及其他代謝產物,吸入更多的新鮮空氣,以供給各臟器所需的氧分,提高或改善臟器功能。
此外,深呼吸能解除疲憊,放松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它能轉移人在壓抑環(huán)境中的注意力,并提高自我意識;還能夠通過深呼吸來保持鎮(zhèn)靜,緩解焦慮情緒。
進行深呼吸鍛煉,不少老人會選擇晨練時進行,認為此時空氣最清新,有的老人甚至天沒亮就出門鍛煉。
其實早晨污染物在空中堆積較多,且太陽還沒出來時霧霾較重,在這些霧氣中深呼吸會持續(xù)吸入大量有害物質,不僅對身體無益,還會對老人呼吸系統(tǒng)產生傷害,從而誘發(fā)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咽炎及各種呼吸道疾病。
用深呼吸鍛煉肺功能,保證空氣清新是關鍵。專家建議,進行深呼吸鍛煉時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每日進行2~3次。深吸氣時,先使腹部膨脹,然后使胸部膨脹,達到極限后,屏氣幾秒鐘,逐漸呼出氣體;呼氣時,先收縮胸部,再收縮腹部,盡量排出肺內氣體。反復進行吸氣、呼氣,每次3~5分鐘。
此外,深呼吸加咳嗽也是積極的保健動作,可促使肺部清潔、增強免疫力、保護呼吸道不受損傷。每天起床后、午休或臨睡前,在空氣清新處做深呼吸運動,深吸氣時緩慢抬起雙臂,然后主動咳嗽,使氣流從口、鼻中噴出,再雙臂下垂。如此反復8~10遍,盡量將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排出。(編輯/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