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梅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3—0100—01
作文是生活的再現(xiàn)、反映、創(chuàng)造,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內(nèi)容豐富的作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谶@一點,小學作文教學要面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尋求作文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jié)合點,使作文走近學生生活,為作文教學注入時代的“活水”。因此,教師要研究、了解、豐富、引導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進行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近幾年來,許多教師著眼于改革作文教學,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小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比較空洞,特別是高年級學生,作文內(nèi)容與生活脫節(jié),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氣息與創(chuàng)新意識。為了使高年級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寫,且表達真情實感,教師應努力讓學生走向生活,讓作文走向生活。因此,進行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研究,試圖從“生活化”的角度來優(yōu)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生活的靈性,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這也是課改的需要。它能讓教師更多地吸取經(jīng)驗,多角度、多渠道地開展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活動,以實現(xiàn)教師本身語文素養(yǎng)與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結(ji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為出發(fā)點,筆者將“作文教學生活化”作為課題來研究,旨在讓學生“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做人”。
二、進行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四大策略
1.選擇生活素材。眾所周知,寫作的素材來自生活,小學生的作文要想內(nèi)容豐富、生動有趣,就要多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運用獨特的視角去捕捉生活、品味人生。最好是把用眼看到的,用觸覺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筆記錄下來。如,讓學生在有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練筆,可以通過“班級日記”“貼畫日記”“采蜜集”“周記”“網(wǎng)上閱讀與寫作”等不同的練筆途徑,把游覽到的風景名勝,了解到的風土人情,收看到的電視新聞,洞悉到的時事要聞,搜集到的學校大事、班級趣聞等等一一表述出來。每次練筆后都要進行交流與展示,鼓勵學生“寫好以后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寫作的快樂”,和其他學生一起談感受、說體會、找差距、學好詞。讓學生在交流與分享中樹立學習的信心,找到寫作的樂趣。
2.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教師可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校園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指導學生寫一次活動時,可先進行一場拔河比賽。賽前,學生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賽中,學生們齊心協(xié)力,使出渾身解數(shù),終于贏了;賽后,回到教室先要求學生口述比賽的過程。學生們爭先恐后、踴躍發(fā)言,說得不夠完整的,其他學生進行補充。這樣一來,學生不但“有東西可寫”了,而且有了表達的欲望,不等教師布置,他們就興高采烈地去寫作文了。
3.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自評、自改作文。作文水平的提高,光靠多寫是不夠的,必須依靠修改的功夫,這是鐵的規(guī)律。文章寫成后,從標點、字詞、句子、修飾、表達到材料中心等都需要推敲。文章的每一個零件都不能輕易放過。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時,除了讓學生修改有無錯別字;標點是否準確、富于變化;語意是否通暢,上下文是否連貫等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回憶生活場景,多想幾遍。想一想:字詞用得自然貼切嗎?表達有創(chuàng)意嗎?敘事是否完整……諸如此類。邊想邊改,邊改邊想,必有好處。
4.教師作文評語生活化。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時,要打破以往的批語模式,大膽地采用談心式生活化的批語與學生交流,充分肯定其作品存在的優(yōu)點,多表揚、贊美,不批評挖苦。要么在總體上對文章的優(yōu)點給予肯定,要么對文章的一些詞句方面的細小優(yōu)點進行充分表揚和鼓勵;有些缺點需要指出、修改,也是通過委婉的語氣、樸素的語言提出建議或商討或旁敲側(cè)擊等等,以免傷害學生寫好文章的自信心。教師鼓勵期待的評語,學生會特感興趣并深受鼓舞。
總之,在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教學的內(nèi)容要從學校、家庭向社會、自然延伸,要引導學生寫生活內(nèi)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讓學生體驗到寫作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作文與做人的態(tài)度。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中高年級作文生活化教學專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437)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