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孫道鳳
摘要:日本電影在對于《西游記》的演繹中加入了較多日本文化的因素,這是跨文化傳播中重要現(xiàn)象,對于中國后來的電影對《西游記》題材的演繹也產(chǎn)生了較大啟示作用。
關(guān)鍵詞:《西游記》;日本電影;孫悟空
明末清初,《西游記》傳到日本,在日本廣泛流行,推動了江戶時期和近代以來的日本文學的發(fā)展。1758年口木山人翻譯的《通俗西游記》是最早的《西游記》譯本。明治時代(1868年-1925年)日本的文學作品的整體潮流是學習西方,對于中國的文學作品的關(guān)注度降低。唯一的譯本是1910年小杉未醒翻譯的《新譯繪本西游記》。二戰(zhàn)結(jié)束以后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和發(fā)展日本又出版和發(fā)行了多個版本的西游記的譯本,有1950年太田辰夫翻譯的《西游記》,1951年德川夢聲翻譯的《物語西游記》,1976年村上知行翻譯的《完譯西游記》,1977年邱永漢翻譯《西游記》,1986-2005年中野美代子翻譯的10卷本《西游記》。
一、日本以為《西游記》題材的電影
隨著《西游記》各種譯本的流行,以《西游記》為題材的電影也獲得的較大成功。迄今為止以《西游記》為題材的日本電影共6部,列表如下:
其中影響力較大的主要有兩部,第一部是山本嘉次郎、黑澤明導演的《榎本健一的孫悟空》,在1940年上映。第二部是2007年上映的《西游記》,導演是澤田鐮作。
二、《榎本健一的孫悟空》的特色
《榎本健一的孫悟空》這部電影的重要背景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國民處于空前的物質(zhì)緊張和精神緊張時期,這種喜劇色彩濃烈的電影有助于緩解民眾的緊張情緒,獲得了極大成功。并且,日本在對外侵略戰(zhàn)爭中亟需樹立英雄形象,以孫悟空代表的變身英雄形象迎合了民眾渴望以樂觀的精神、通過個人能力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心理需求。
主要演員是榎本健一飾演孫悟空,柳田真一飾演唐僧,岸井明飾演豬八戒,金井俊夫飾演沙僧。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是有三個,一是唐僧收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為徒的過程、二是女兒國的經(jīng)歷,第三是智斗金角銀角。
這一部電影的特色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采用唱歌、舞蹈等在內(nèi)的音樂劇的形式,充滿了喜劇色彩。榎本健一是日本戰(zhàn)后著名的喜劇演員,被譽為“日本戲劇之王”。電影中間采用了較多的喜劇細節(jié)。第二、繼承了從1921年開始流行的日本的變身英雄話題。1921年日本的第一步特技拍攝的電影《豪杰兒雷也》開創(chuàng)了變身英雄的題材,1940年《榎本健一的孫悟空》繼承了這一變身英雄的題材。第三、融入了日本文化中的傳統(tǒng)故事角色和歷史人物,如桃太郎、河童、新選組。如孫悟空為了戰(zhàn)勝妖怪變成了桃太郎,沙僧的外形是日本水中的妖怪河童。孫悟空在智斗珍珠國妖怪時變成了新選組,新選組則是江戶末期的尊皇攘夷為代表的重要歷史團體,日本歷史上備受尊敬的人物。第四、采用了較為明顯的特效技術(shù)。為今后的日本電影的特效技術(shù)的應(yīng)用開創(chuàng)了先河。圓谷英二是日本的特殊效果攝影導演,電影中具有震撼效果的爆炸場面、筋斗云戰(zhàn)斗機等都是借助于當時最先進的特殊效果才能夠?qū)崿F(xiàn)的。第五、帶有一定時代穿越色彩,出現(xiàn)了戰(zhàn)斗機、子彈等現(xiàn)代化武器。周星馳演繹的《大話西游》中的無厘頭的穿越時代的演繹方式與這一部電影有相似之處。
三、2007年的電影《西游記》的特色
日本富士電視臺2006年1月9日推出11集電視劇《西游記》平均收視率超過20%,最高收視率則高達百分之29.2%,成為2006年度日本最受歡迎的電視劇。借助電視劇《西游記》熱播影響力,富士電視臺澤田鐮作導演了由香取慎吾、深津繪里等電視劇原班人馬出演的電影版《西游記》,于2007年7月上映。
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是師徒四人來到沙漠中的城鎮(zhèn)——虎誠國?;⒄\國原來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國度。然而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突然出現(xiàn),將綠洲化作沙漠,還把國王和王后變成了烏龜。公主玲美請求三藏一行打倒妖怪,拯救虎誠國。故事情節(jié)圍繞孫悟空與金角銀角的戰(zhàn)斗展開。
這一部電影中有兩個方面比較凸顯了日本的在演藝西游記時的特色。一是唐僧由女性飾演,這一角色設(shè)定主要是受到1978年日本電視臺播出的26集電視劇《西游記》的影響。因為這部電視劇不但在日本而且在海外都被不斷重播,深受日本國民的喜愛。在這部電視劇中,唐僧是由女演員“夏目雅子”飾演的,從而確立了唐僧在觀眾心目中的高貴形象。
可以看出,日本電影在對于《西游記》的演繹中加入了較多日本文化的因素,這是跨文化傳播中重要現(xiàn)象,對于中國后來的電影對《西游記》題材的演繹也產(chǎn)生了較大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木村淳哉.中國明代四大小說在日本的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09.
[2]李萍.《西游記》在日本影視中的傳播變異分析[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3]陳愛華.戰(zhàn)時日本的西游記熱[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6,10.
(作者單位: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